微博

QQ

9·3大阅兵:技术赋能与产业信心

2025-09-03 汪稳功 依马狮视听工场


【这是《InfoAV China》2025年8月刊卷首语,是在8月份以“9·3”阅兵为切入点写的内容,今天来发,有点晚了,但是应景】

距离2025年9月3日还有十余天,天安门广场的科技保障体系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数百名音视频工程师正为一场视听盛宴做最终准备:长安街沿线架设的防风噪拾音阵列通过暴雨测试,观礼台区域的分布式音频网络实现毫秒级指令同步,8K超高清显示系统完成色彩校准。在距地三万六千公里的轨道上,中国卫通的中星26号卫星已完成姿态调整,这颗具备100Gbps传输容量的国产高通量卫星,将与地面5G专网构成空天地一体化传输通道,确保全球观众实时见证阅兵盛况。这些精密部署,正是中国音视频产业三十年厚积薄发的缩影。

本次阅兵承载着双重历史使命:它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庄严纪念,更将是中国高端制造自主化的集中展示。国务院新闻办已确认参阅装备实现全链条国产化,而其中多项技术突破正在向民用领域延伸。洪都航空即将亮相的L15教练机采用国产涡扇发动机,其4000小时使用寿命达国际先进水平,带动航空产业链升级;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乘波体设计,其风洞验证技术已转化应用于商业航天飞行器;更值得关注的是,支撑装备方阵厘米级行进精度的北斗三号系统,已在全国高铁调度、智慧港口领域创造年均1200亿元经济效益。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正形成双向赋能。

这种赋能效应在经济发展中正持续释放动能。2024年我国专业音视频设备出口额达214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比提升至63%。军民融合创新成效显著:为军事用途研发的量子加密传输技术,现已保障全国35%的电网调度系统安全;京东方柔性LED显示技术从阅兵指挥屏延伸至车载显示市场,推动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这些进展印证着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的深刻转型,当创新成为发展主引擎,音视频产业作为数字经济核心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历史坐标也在默默丈量着技术自立的征程。从1950年百亿美元GDP支撑首代装备研制,到如今18万亿美元经济体量孕育完全自主的创新体系,技术自强始终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十年前国庆阅兵转播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0%,而本次保障体系中,国产智能音频处理器等核心设备应用比例预计突破85%。这种跨越不仅镌刻在受阅装备的金属光泽中,更渗透在产业升级的脉络里:为阅兵研发的低延时传输技术已应用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广视角成像方案正在工业数字孪生领域创造价值。

当9月3日的晨曦照亮长安街,世界将见证的不仅是钢铁洪流的行进,更是当今中国以技术创新重塑发展逻辑的实践。那些深埋地下的光纤、高悬苍穹的卫星、闪烁在控制台的屏幕,正在将抗战精神转化为产业崛起的澎湃动能。随着音视频技术出口增速领跑高技术产品阵营(海关数据显示其41%增长率超“新三样”均值),中国制造的创新势能持续释放。而行业的春天,终将随着这不可阻挡的技术大潮奔涌而来。

卷首语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