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美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周欣
随着专业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正成为推动行业革新的核心引擎。
在2025年北京InfoComm China展会上,AMD携手美乐威电子科技等合作伙伴,以“沉浸式、自适应、智能化”为主题,展示了下一代音视频解决方案的前沿探索。作为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关键参与者,南京美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视觉无损AV编解码传输方案及其技术理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技术驱动下的AV over IP浪潮
近年来,AV over IP方案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成为行业主流趋势。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编解码技术与网络传输能力的双重突破。
一方面,传统的H.264/H.265编解码技术虽在带宽受限场景中表现稳定,但用户对画质和延迟的更高需求催生了新的技术方向。例如,美乐威自主研发的Weehoo浅压缩编解码技术,能够在千兆局域网中实现4K60fps 4:4:4 10bit视频的视觉无损传输,码率低于500Mbps,延迟接近基带信号水平(约17ms)。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自然画面与电脑画面灵活编码的难题,更以“帧内延迟”特性适应复杂场景,成为行业突破带宽与画质矛盾的关键。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超低延时传输需求也在推动技术迭代。美乐威基于HEVC标准,在4G/5G网络中实现了1路4K@60与1路2K@60视频的实时编解码,成功应用于对延迟和画质要求严苛的医疗场景,如手术机器人远程操作。这类实践表明,编解码技术正从“通用化”向“场景化”演进,技术选型需兼顾网络环境、终端设备与应用需求的深度适配。

Magewell Xmit AIO LAN
传输协议的创新与挑战
尽管SRT/RTMP等传统协议仍占据主流,但其在弱网环境下的表现(如丢包率高)已难以满足5G时代的需求。美乐威通过定制化传输协议优化,结合FPGA硬件加速,在5G公网中实现了高可靠、低延时的视频传输。这一方案的关键在于利用H.264/H.265标准的多Slice支持、渐进式恢复(GDR)等特性,结合FPGA灵活的逻辑资源分配,提升解码器对网络抖动的容错能力。此外,IPv6的普及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将为协议层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土壤。
FPGA:灵活性与效率的平衡点
在硬件层面,美乐威长期采用FPGA架构,以保持技术迭代的灵活性与创新效率。与AMD的合作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通过Serdes接口实现视频与网络协议的高效对接,单芯片方案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成本;400MHz高频运行的设计,在降低逻辑资源占用的同时,保障了编解码的实时性。这种“软硬协同”的思路,使得美乐威能够在ASIC平台难以覆盖的领域(如定制化协议、元数据支持)持续突破,例如在HDR画质增强、多路流解码(Multiview)等场景中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行业未来:需求与技术螺旋上升
当前,用户对画质与延迟的极致追求仍是行业发展的主线,但实现路径正悄然变化。
一方面,AV over IP的普及加速了分布式部署与云管理需求。美乐威Control Hub平台通过集中化设备管理、批量固件升级等功能,回应了用户对系统易用性与可扩展性的期待;
另一方面,5G网络与千兆宽带的基建完善,为高码率、低延迟传输提供了底层支持,推动编解码技术向“视觉无损”的终极目标迈进。
可以预见,未来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将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分层化”,针对不同网络环境(局域网、公网、混合云)的传输方案将进一步细分;二是“智能化”,通过AI辅助编码、动态码率控制等技术,实现画质与带宽的自适应平衡。
而美乐威等企业通过硬件创新与生态协作,正在为这一未来构建技术基座。
在2025北京InfoComm China展会上,美乐威的展示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印证,更折射出音视频行业从“单一性能突破”向“全链路体验升级”的转型。随着编解码技术与网络环境的深度耦合,音视频传输的边界将被不断打破,而这场技术演进的核心,始终是对用户需求与场景价值的精准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