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3-09-02 程宏 杜艳红 康许剑 宋琳 依马狮视听工场


【摘要】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中央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重的核心地位,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不断面对严峻挑战,广电媒体创新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从创新的意义出发,对广电媒体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对问题背后的矛盾进行进一步分析,对创新与继承、规模与创新、用户与需求、体制与组织等关系进行观念阐述。最后结合工作实际,对广电媒体科研创新建设发展方向进行构想,强调应构建首都广电媒体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新视听高端科技智库建设、内容制播技术前瞻性研究,探索广电业务新业态发展,建立观众技术俱乐部,加强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广播电视台成长为学习型媒体机构与创新型媒体组织。

【关键词】 创新 媒体融合 广播电视 技术发展规划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广电媒体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冲击。在面临严峻外部挑战的同时,传统广播电视机构自身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传统广电仅面向线上(传统播出渠道)提供内容的危机日显,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用户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内容不多,亟需将产能从低端无效的内容向高端优质的内容转移,从仅限广播电视平台向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平台转移。

二是收入结构单一,广告经营在经济环境和媒介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出现严重下滑的势头,“硬广”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软广”需求量上升,广告经营机制和经营模式有待改进。

三是产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没有形成多元化、效益好、能够发挥广播电视资源优势的产业布局;事业机制与产业机制没有有效对接和互补,以事业机制为主导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不利于广播电视机构在产业领域的发展步伐。

四是媒体融合进展迟缓,在互联网内容生产、互联网产品开发、技术能力建设、互联网运营、多平台统一经营方面,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

五是部门和岗位设置不科学、组织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够丰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摆脱不利局面,如何实现浴火重生是摆在每一名广电行业从业者面前的问题。唯有创新发展是破解问题的关键。创新是唯一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功能。广播电视媒体不应在危机时才被迫转型,而是要在内部根植创新求变的文化基因,让持续创新、创造价值成为一种信仰。

广播电视媒体创新,是指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创新主体所进行的一切创新活动,并不单单指节目创新、技术创新,还包括广播电视媒体战略创新以及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业态创新等一系列创新。

 

一.创新的意义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创新的定义与内涵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大意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新”。这里的“新”,既可以作动词,表示“革新”,也可以作形容词,表示保持一种常“新”的状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即指周文王带领周这个“旧邦”崛起建立新朝的历史功绩。后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形容中国虽然是个古国,但其使命却在于维新,通过改革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的解析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

中文“创新”在英语中对应着“Innovate”。在著名的柯林斯字典中,是这样解释:To innovate means to introduce changes and new ideas in the way something is done or made。中文翻译为,创新是引入变革和新想法的方式来完成或实施事情。Innovate,是由in内+novate组成,nov=new,表示"新的";是从内部更新,引申为革新、变革、创新。

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最早提出了产品、流程、材料、组织和市场等五种创新类型,将创新作为一种工艺转变和技术变革的生产函数,把创新看作工艺流程中发明、创新和传播三阶段的一个环节,希望为晚期资本主义寻找合法性的理论答案。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将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将创新行为与市场法则结合在一起,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新能力、创造财富的一种活动。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对创新下了这样的定义: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者用需求术语对它加义定义: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创新可能涉及发明,但是创新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包含深入理解客户是否需要或渴求某项发明,如何与其他伙伴合作来传递创新,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让创新实现自身的价值。

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而且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从造成的影响上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性创新能与报纸或保险之类的社会创新相比。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力提升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于2006年发布《奥斯陆手册》(Oslo Manual)对创新做了整体性的描述,将“创新”定义为“在商业实践、组织内部的工作现场或外部关系中,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改进提升,一种针对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工艺流程、营销模式或组织方式的改进提升”,从而将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知识社会条件下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进一步得到关注。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创新是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打造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创新2.0是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点的,强化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民主化。

 

三.关于广电创新的观察与思考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广电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个看似简单的OTT电视就带来了用户视频收视体验的变革。而在类似的争夺战中,传统广电行业的优势正在被一点点的蚕食。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应战,如何摆脱不利局面,如何实现浴火重生是摆在每一名广电行业从业者面前的问题。唯有创新发展是破解问题的关键。创新是唯一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的功能。媒体不应在危机时才被迫转型,而是要在内部根植创新求变的文化基因,让持续创新,创造价值成为一种信仰。

在开展电视业务与技术应用创新的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分析。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当今的科技与知识,都是一个渐进与演进的体系。继承和创新,二者无轻无重、不可偏废。

“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任正非曾在中研部掀起了“创业与创新的大讨论”,并提出“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他号召研发人员研发一个新产品时应尽量减少自己的发明创造,而应着眼于继承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以及对外部进行合作或购买。任正非提出:“我们提出了在新产品开发中,要尽量引用公司已拥有的成熟技术,以及可向社会采购的技术,利用率低于70%,新开发量高于30%,不仅不叫创新,而是浪费,它只会提高开发成本,增加产品的不稳定性。华为虽然没有采用思科式的大规模收购来实现快速的产品线扩张,但在自主研发管理中强调的是“拿来主义”!

新媒体,就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媒体。 在时间上面,可以看到“新”的媒体的演进与发展,互联网相比于电视是新媒体;电视相比于收音机是新媒体。新媒体是包含了全类型(“旧”媒体)的特性,同时也是融合性的全媒体。新媒体中能体现出传统各类媒体的属性与特征。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集传统媒体之大成,而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

(二)“规模大”是创新的阻碍,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真正的障碍是企业本身的运作与管理。如果组织失去创业创新的意愿,则会丧失活力,停止增长,走向稳定、官僚化的衰退。逆水行舟,不创新发展的机构或行业注定会老化、衰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事,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组织中从顶层到中层、基层,可从自己的岗位出发用心发现,做个有心人,其实创新就在身边。目前,广电媒体创新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发起、自上而下进行的,虽然这种方式有目标、有需求、有方向、效率很高,但方向选择、创新类型的制定大多依靠少数决策层,而要产生更大、更广的创新发展,创新需要草根力量。不定期举办“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有价值的建议被转至对口部门落实执行。创新发展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础智慧与创新。

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组织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不仅要引入牛人,还要充分激发自己人的潜能,挖掘隐藏的宝库,才能最大化释放组织的生产力。除了加大引进力度,还要探索传统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多维融通,向内容自觉、产品自觉、技术自觉与用户自觉并重转变。在当今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只有多维的激励,针对员工的“痛点”“需求点”进行差异化的激励,才能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如设立媒体研究院,打造媒体高端智库,由内外专家带头开展创意、产业和新技术研究,加速人才转型升级。

传统的广电机构是事业单位,一直按照行政管理的体系进行管理,晋升通道相对单一。而很多新型的互联网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有着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人才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机制解放生产力,人尽其用是在全媒体人才培养时期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互联网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湖南卫视于2019年开始大胆实施人才发展双通道。正为了媒体融合发展,湖南卫视的人才制度改革才被激活了。

(三)遵循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导向,为了用户而创新

广电新型人才的短缺是最急迫的,特别是全媒体人才。某种意义而言,专家型人才并不难求,最难求的是全媒型人才。全媒型人才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没有互联网思维谈不上全媒型人才。同时要具备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管理这样的相关能力,要能胜任全媒体流程平台和发展的要求,又能够去满足全媒体业态和生态布局需要的一种专门的人才。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和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是所有行业都要深思和深刻领悟的时代议题。利用这四个核心观点及九大思维,能帮助组织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一切不以用户需求为目的的创新都是“伪创新”。无论我们怎么创新,用什么方式创新,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需求方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创新而创新,那么创新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与方向。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在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有可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与社会的认可。

当前传媒的现状中,广播电视机构并没有做到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广电机构很少有一个专门的用户研究部门。广播电视缺乏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做完数据分析之后再对市场做出应对策略的机制,以数据决策好过简单的头脑决策。

移动互联网思维就是基于移动网络的精准化思考。思考的出发点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本质是碎片化和移动化。碎片化产生两大模式:一个是微模式,即一切以“微”为前提的产品及服务,如微信、微博、微公益、微视频等;另一个是圈模式,即人们之间通过关系重构形成各种各样的圈子,如朋友圈、同学圈、驴友圈等。移动化也产生了两大模式,分别为移动支付和移动娱乐。这四大模式的精髓衍生出两点。其一是粉丝思维,一切经营目标是经营用户而非经营产品,先有用户再有产品。传统制造思维是以产品为中心,而网络时代下产品是沟通工具,目的是挖掘用户需求,找到满足需求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即“用产品破冰,用方案黏住”。二是平台战略,即品牌商、制造商、渠道商、供应商、开发商、服务商、传播媒介、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在一个平台商实现价值交换及利益最大化。这些实际上是由四个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交织构成的,即内容网络、社交网络、服务网络和终端网络。移动互联网是人与人的连接,也是人与世界的连接,是PC端互联网进化的高级阶段。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四)创新需要包容,需要有创新相应的环境与氛围

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变要适配创新发展的需求。正如党要求我们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不容易!创新有时会触动一些利益的藩篱与禁锢的思维,不仅仅是技术和业务领域的创新。所以机构或者企业需要更加关心、爱护与鼓励创新和创新者。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活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完善激励创新的环境,提高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采用融合研发模式,以业务驱动为抓手,以观众为导向来开展科研与创新。”

媒体组织的成功,关键在人才和团队。例如,“不创新毋宁死”的电视湘军在文化生态上创新,让有想法和能力的人才冒出来,给他们平台去沟通、分享和实践,还给一颗包容心,鼓励试错成长甚至可以插队。湖南卫视的创新不靠压力,而靠动力。为此,湖南卫视建立了生态化的创新机制。给予人才创新充分的安全感,除了制作人,湖南卫视将把执行制片人或担当类似岗位的核心导演列为重点创新力量,让他们免于一般绩效考核,有充分的时间、安全感和待遇保障来做创新;给予团队创新充分的资源支持,不论是情报资源、模式资源还是市场制作资源,频道都主动在第一时间发布给团队;给予团队足够的创新机会。

湖南广电在著名的“23条”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有芒果特质”的现代企业文化,崇尚创新、鼓励分享,提倡平等、包容发展。采用建立鼓励探索创新的容错机制,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创新创业中依法依规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应当给予包容。

从实践看,对传统主流媒体而言,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难以开展新媒体的发展。但媒体融合不应止步于技术创新,还应该看到技术的背后是人和制度,更深层的创新还是制度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的数字叠加,而是建立在新理念、新机制基础上的深度融合,只有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才能实现一体互动、一体发展。传统媒体只有进一步改革与创新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四.学以致用:广播电视媒体科研创新机制建设的构想

结合单位的工作与任务,我们形成了科研创新机制建设的构想与建议,初步编写进《北京广播电视台“十四五”时期技术发展规划》的“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中。详见如下:

其中,第五部分提出探索科研创新机制建设,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构建首都特色的、全国领先的广播电视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北京市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机构,搭建起首都广播电视媒体科技创新的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在全国广播电视尤其是京津冀区域融合媒体应用领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主动对接国家电视媒体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为国家科技大型专项在京实施、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做好各项准备。结合我台科研与创新实践积累,对标BBC、NHK等世界先进广电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探索促进广电媒体机构内部的创新与研发机制。

 

融媒时代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推进从厂商外包为主的运维模式向台方深度参与的开发运维一体化运维模式转变。探索与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研发新模式,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智慧型的广播电视媒体机构。

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活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完善激励创新的环境,提高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采用融合研发、开放式创新、岗位创新等模式,以业务驱动为抓手,以观众为导向开展科研与创新。

(一)构筑首都广电媒体科技创新平台

采用内部矩阵结构、融合研发模式,开展融合性创新研究与开发。扎实推进项目研究,构建基于全台、基于节目、基于岗位、基于观众、基于问题的科研创新导向机制。

依托我台承担的北京市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新机构,联合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高校、行业领先企业等技术合作资源,重点结合媒体业务场景,融合5G、4K/8K、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与创新。深入探索融合媒体的新业务模式,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驱动促进媒体产业提升与变革,打造智能内容采集、制作、管理、分发4大应用场景,开发适应媒体业务和需求的新技术产品,实现媒体内容的高效生产、有效传播和降本增效。实验室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政、产、学、研、用”的良好生态;从研发、业务、价值、平台和人才等方面充分激发我台技术创新活力,塑造北京广播电视台技术创新品牌。

(二)推进新视听高端科技智库建设

建立媒体情报与资讯研究中心,定期召开媒体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定期组织新视听、融合媒体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开展交流与研讨,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发展,推进广播电视媒体高端技术智库建设。

(三)推动内容制播技术前瞻性研究

围绕数据治理、架构升级、融媒转型等热点领域,开展新一代广播电视内容制播技术前瞻性研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为核心制播系统的数据化重构、AV-IT架构融合、广播电视业务转型奠定基础。

(四)探索广电业务新生态

从技术、内容、产业、服务等不同领域、不同维度,推动广电技术与ICT信息化新技术、新应用的深度融合,探索打造一个全新的广电业务生态体系。

积极拓展新视听产业生态链条,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充分发挥新视听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等作用。

充分借鉴“互联网生态”的发展理念,发挥广电“党政传媒”的特殊功能,以用户与受众为核心,以新技术新应用为驱动,以共建共享和融合创新为途径,重构广电行业的产业链条和服务体系,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广电开放式生态系统。在广电生态中,生态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根植于用户的需求;各类合作伙伴都是生态共建方,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实现自身价值,构建起具有蓬勃发展潜质的广电新生态。

(五)建立观众技术俱乐部

建设服务观众、服务用户的开放创新模式。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精神,坚决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服务群众,推进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技术科普工作,提升观众相关科学素质。运用各种资源,建设系统有效的观众互动、反馈机制,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用户,实现与用户一同创新。

(六)加强融合型人才培养

按照“政治强、立场稳、素质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和要求,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加强高精尖产业高技能人才及专业管理人才培养。加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改革和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动力。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创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鼓励人才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北京广播电视台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构建学习型组织,搭建广电技术学习中心,促进组织学习与个人终身学习。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以广电书院、广电技术工作者俱乐部等形式推动北京广播电视台成长为学习型媒体机构与创新型组织。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广电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冲击。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应战,如何摆脱不利局面,如何实现浴火重生是摆在每一名广电行业从业者面前的问题。唯有创新发展是破解问题的关键。

电视媒体的创新是从市场而不是从自己产品入手,从观众与用户而不是从电视媒体自身入手。我们应以新传媒科技、用户思维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来改造相对传统的电视文化产业,增强电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培育新的电视文化产品、服务与文化媒体产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主动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相关机构、单位及组织应重视创新的政策革新、建立更加完善的奖励制度,让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人才们,有依靠、有动力、有信心的去走好创新这条路,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要解决媒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对接,科技创新要更多地依靠产业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创新机制建设,更好地用先进的科技和服务方式来传播好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升级的文化与精神需求,推动首都北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为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移动互联网思维》         熊友君

[3]《媒体融合的芒果实践报告》   吕焕斌主编

[4]《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美]彼得·德鲁克

融媒体 创新发展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