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R(高动态范围)和SDR(标准亮度范围)相比,在高光和暗部的记录能力都得到扩展。进入4K/8K时代,画面除了像素更高,也必然追求表达更多的信息,包括色彩信息和亮度信息。
关于HDR应用实践,这里举个例子,拍摄一段人物从树荫下走到阳光里的场景,由于人物面部亮度和阳光亮度相差较大,以往传统的SDR拍摄,只能使用分镜头,分别拍摄暗光和亮光环境下的人物。因为曝光相差较大,无法在一个光圈下拍摄,只能借助补光、遮挡等辅助手段完成。而使用HDR模式拍摄就很容易一镜到底。因为,假如暗部人物亮度大概在50尼特,走到阳光下可以达到1000尼特场景亮度,这个大范围的亮度跨越,是HDR可以同时记录的动态范围。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常规SDR情况下曝光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高动态HDR曝光
如此可见,HDR模式可以大大扩展画面的表现力,同时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一种全新的表达语法,无论是题材还是视觉效果,HDR正在逐步开始普及,也是我们未来必须使用的工作模式。
素材统一化
这是在建立HDR工作流程之前我们要做好的准备,首先,确认要拍摄的HDR是哪种标准和用途,一般来说,在HLG和PQ两种主流HDR模式中,HLG标准广泛适用于广播电视领域。PQ则广泛地应用于高端HDR格式视频和静态图像内容的拍摄和制作,主要应用于电影和网络视频领域。
素材统一化的意义是,一部影片使用同样的HDR标准进行前期拍摄,同时在监看、剪辑、合成、输出、审片等全流程里采用统一的硬件规格,这是水桶效应,哪个环节有所缺失,都将会对最终成片产生不良影响。具体详细介绍可参考之前发布的文章《大佳说 | 未来已来:渐入佳境的HDR》。
HDR工程建立与输出
我们以EOS R5 C拍摄的HLG素材为例,演示接下来的HDR后期的剪辑流程,使用佳能HDR监视器,或者MAC系统最新笔记本屏幕,都支持HLG标准。
首先看在MAC中Final Cut Pro的流程:
整个HDR剪辑流程要从开始就进行封闭式设置,尽量避免中途更改。新建一个HDR资源库,所有拍摄的HDR素材都放入这里。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检查资源库的属性(如下图)。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点击修改。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设置为广色域HDR。
然后开始导入HDR素材,本次拍摄的是HLG 8K 4:2:2 10bit素材,文件导入同时,选择了转码为代理文件,以利于接下来的剪辑和调色。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检查导入的视频素材属性,确认为Rec.2020 HLG。
导入完成之后,建立剪辑项目。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注意,【渲染】【编解码器】里的色域务必要选择和素材色彩一致的广色域HLG。如果拍摄的是PQ素材就选PQ色域选项。
时间线和示波器可以检查HLG项目的曝光,在HDR显示器屏幕上,这个曝光的亮度和反差是准确的,高光和暗部都很通透,动态范围较大。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如果全部素材都是HLG,那么正常剪辑调色即可。例如,佳能第三代专业监视器DP-V2730是符合HLG标准的,用来做HDR调色,可以实现无缝衔接的操作。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如果想预览HLG影片在普通SDR下的实际效果,可以把影像通过HDR工具进行转换。通过转换,原来的HLG素材就转化为标准广播电视标准画面,下图为同屏对比。(提示:以下为HDR与SDR对比示意图,非HDR原图可视效果。)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对比非常鲜明,图片左侧为HLG画面,右侧为Rec.709画面,明显可见,两种显示模式的亮度、对比度相差较大,这是因为Rec.709显示大概最高为300尼特左右,而HLG以1000尼特为亮度基准,同时HLG 10bit的色深优势也带来更好的色彩表现力。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通过直方图对比,也能从技术上分析出二者画面的区别。示波器上,左侧半部的HLG显然更宽广,曝光宽容度更大;右侧Rec.709的动态显然压缩了很多,尤其高光部分缺失很大。
如果我们有些素材是Rec.709的话,调入时间线,整体曝光和色域会明显不足和狭窄很多,给大家看这个向日葵的Rec.709素材。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画面左侧是按照HLG标准调整之后的色彩和曝光,整体亮度提高,色彩艳丽,如果在普通Rec.709的色域下,就是右侧没有调整之后的效果,对比之下,HLG的表现力要出色很多。
反之同理,如果拍摄的HLG视频要在Rec.709环境下播放,也要针对性的进行转换,压缩高光区域,控制曝光,才能符合制播要求,也可以使用广播安全特效进行调整。
特别提示:关于字幕也要额外注意,如果是纯白色字幕,需要特别提高亮度来匹配HLG的高光动态表现力,否则,字幕一般按照Rec.709的默认亮度预设白。比如下图中,右侧字幕是初始默认的Rec.709标准的纯白色,在HLG画面下,其实是灰色的。左侧字幕是配合HLG的动态范围进行了亮度调整之后,才显示效果为纯白色。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提示:在1000尼特峰值亮度监视器上HDR参考白亮度为203尼特。不过,无法简单的说203尼特是或不是HDR节目的收片标准,在实际制作时也无法对拍摄场景的参考白亮度进行监测和控制。
另外,如果使用的显示器或监视器达不到HDR标准,可以打开软件的:显示-“将HDR显示为色调已映射”,这样可以适当模拟HDR的实际显示效果,但最佳的流程还是采用标准的HDR显示器才好。
输出HLG
当以上剪辑和调色等操作结束之后,输出为标准的HLG视频。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1、检查输出编码器的信息确认为(HDR)HLG。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2、检查编码器的分辨率、色域、码率是否符合目标视频要求。可以输出较大的母带级别素材,保持8K 4:2:2 10bit最高画质,也可以输出相对较小4K HDR成品。
3、如果素材中有8bit色彩,会弹出提示框。输出编码务必采用4:2:2 10bit及以上才能达到HDR最佳效果。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
输出完成后,在播放器中检查是不是HDR视频,在不同播放器中左上角或右下角会显示一下标志,标识编码输出成功。
写在结尾的话
以上为HDR剪辑制作全流程的基本操作,HLG模式适合广电节目制作、通用HDR影片交流交换等场合,且素材播放媒介兼容性好,适合不同屏幕播放。另外一种HDR规范PQ的全流程与此相似,不过,务必确保素材拍摄为PQ标准,在工程建立开始就采用PQ预设,剪辑中并对非PQ规范素材进行转换。虽然PQ和HLG素材可以相互转换,但并不建议在统一流程下增加额外的转换过程,以确保画面品质和制作效率。
![大佳说 | 8K HDR剪辑全流程之Final Cut Pro篇 - 依马狮视听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