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栘 (1937-2022),祖籍天津。中学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于195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无线系。毕业后留校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四十余年,首创开设了电视测量这门课程。
从无到有建设了电视测量实验室及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发表了《视频测量技术》和《数字视频测量应用技术》等专业学科丛书;参与制定了电视测量行业标准。为中国广电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实干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首批赴日本朝日电视台研修的交换学者,陈老师带回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电视技术和制作理念。教学期间还多次与索尼公司泰克公司等社会公司和团体跨界合作,为广播学院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为社会面的公司团体培养了技术骨干。
退休之后,陈善栘老师仍然活跃在广播电视的大舞台上,先后担任《广播电视与制作》杂志的主编和利达公司技术顾问,以及很多学术团体委员会的成员和顾问。在此期间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交流行业内最先进技术。
陈善移老师突然仙逝,难以置信。
二十多个春秋相交相知,为我人生路上的挚友,技术上的导师,工作中的福助。
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犹新,每念及此不禁怅然泣下。
愿陈老师天国安好!陈老师千古!
——依马狮传媒创始人 《传播与制作》总编 汪稳功
惊闻陈善栘老师去世,沉痛无比!
近来忙于俗务,甚少与陈老师沟通联系,聆听教诲。老爷子在生活上的乐观开朗,对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对朋友的热心仁义,每每都能感染到我。这样一位乐天知命的老头,具有无穷的人格魅力,我想,我要是到这个年纪也能跟陈老师一样有魅力有活力该多好!
陈老师是广电行业的老专家,是依马狮的老领导老同事,常驻北京,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见陈老师,还是多年前一次陈老师的学生在深圳宴请老师吃饭,陈老师热心“捎带”上深圳办同事一起吃了一顿大餐。席间聊近况、忆往昔,那个时候就特别感叹于陈老师的人生丰富精彩,被陈老师的风采折服。
北京BIRTV展的时候,每每也有机会跟陈老师一起吃饭,跟老朋友老同事一起闲谈,总是特别轻松特别舒心。
公司25周年聚会,陈老师从北京飞来深圳,和老朋友新同事一起谈天说地,我们又有了很多的话题,还有欢声笑语。
陈老师每每在群里发言,要么就是对大家的问候关怀,要么就是一些建设性的建议,非常的暖心。一个多月前,陈老师还在一篇微信推文留过言。
我们本以为生活就会在这种平淡而值得期待中一直流淌下去,直到下一次相聚,再一次相聚……可是今天,我们失去了这位在工作上值得信任的战友和良师,在生活上值得信赖的长辈和益友。
惟愿陈老师在天国安好!深深怀念!
——深圳市依马狮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涛
不久前还跟陈老师就杂志稿件问题通过话,实在不敢相信陈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陈老师在广院桃李满天下自不待言,到《传播与制作》杂志工作后,将他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我们,令我们受益匪浅。
陈老师还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专家教授,通过他,我们跟他的朋友同事,跟他的学生都能保持很好的联系。他的突然去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
愿陈老师安息,一路走好!
——《传播与制作》副总编 李爱光
天底下最甜的事,是遇见陈老师
听闻陈老师去世的消息,泪水止不住往下掉。在依马狮十五年,每年两次北京出差,最想见到的就是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每次都有香甜的回忆,让我长知识、添智慧、强本领。他老人家总说实践出真知,电视台是沃土,咱们要多走出去。记忆中,最甜的事情是跟着陈老师去台里拜访。
十五年来,他对我这个年轻的主编用爱、用心、用情教导,他一丝不苟、勤勉不怠、潜心耕耘的人生品格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传播与制作》主编 李利平
惊闻陈老师仙逝,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上次见面仿佛就在昨天,每次见到您,您都是乐呵呵、精神矍铄的样子。作为一个智慧长者,您没有任何架子,和您在一起,不会有任何压力,不会担心冷场无话可说。您会无私分享您的资源、知识及经验,乐于提携帮助他人,不求任何回报。您敏而好学,不因年龄而对新鲜事物抱有任何排斥,永远拥有一颗好奇求知之心。您桃李满天下,师生情深如父子父女亦如挚友,即使久未谋面,那份情也没有一点消散。
从没想过会和您永别,心痛惋惜难过!愿陈老师一路走好。
——《传播与制作》副主编 芦伟
时光如苒,天人相隔。岁月至今,思念绵绵不绝。
潇潇雨下,又是年相遇,生者默念,逝者安息。
——《传播与制作》责任编辑 何传威
是良师,是益友,更是忘年交!
老龄永远和您无缘!
每次见到您永远都是精力充沛!
永远都是爽朗的笑声!
我们永远忘不了您的音容笑貌!
祝您一路走好!
——依马狮传媒副总经理 发行总监 饶宏龙
听闻恶耗,泪如雨下。陈善移老师,愿您在天堂安好!
您是我进入《传播与制作》的领路人,在您的帮助与指导下,我才得以进步。您对工作充满热忱,对晚辈细心呵护,我们的邮箱里还有很多封对稿件的探讨对话。您带着我去电视台采访,去研讨会学习,带我在CCBN和BIRTV结识大佬……
您总说我们是小朋友,要多吃饭长身体,您最喜欢请我们吃饭,我们吃的好,您就高兴。很多照片都是您请我们吃饭时拍的。
我结婚后,带着刘先生去您家,您对我婚后两地分居忧心不已,今年夏天还在问我有没有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您总是这么爱操心。
您带我参观您的工具间,分享经历火灾的惊心动魄,讲述那个打印机的故事,以及曾经骑摩托拉风校园的回忆……我带给您一束鲜花,您说这是您这辈子第一次收到鲜花。
您就像武侠里的老顽童,幽默、正直、一身功力!您桃李满天下,培育了广电圈的很多人,您也如火炬一般,温暖了曾经弱小的我!
敬爱的陈老师,永远怀念您!
——原《传播与制作》记者 刘海伟
陈善移老师音容笑貌,如此熟悉、亲切、可敬可爱;他说和每一届电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保持了很好的联系。
亦师亦友,我说我还记得他骑摩托车载我的天气;我记得他房间里的螺丝刀和工具箱;我记得我们一起逛BIRTV和CCBN,记得老师给我的每一次批评、赞美和鼓励。
感谢在北京有这样的老师、朋友!
悼念最最可敬的陈老师!
作为曾经的“工科生”,最最幸福的是遇见像陈老师这样的好的老师,不仅教会你《视频测量》这样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工作旅途,因为有老师而变得丰富多彩……
——原《传播与制作》记者 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