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2022-09-26 依马狮视听工场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 一部纪实影片的拍摄有哪些容易忽视的操作?
  • 在充满未知的纪实跟拍中,如何最大程度保护现场氛围不被拍摄者所破坏?
  • 人文纪录片的思想内容与拍摄技术手段之间,又有怎样微妙的关系?

本期专访,一位有十多年纪录片创作经验的导演,将结合EOS C70的拍摄过程,分享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Q:首先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您主要的创作类型及作品风格。

A:我从事了10年的纪录片创作工作,人文纪实风格的居多,题材上侧重于时代发展进程中层次丰富的人物故事以及文化现象。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工作照

Q:是基于怎样的契机与灵感进行创作的呢?

A:青年时期受到了很多优秀作者的纪录片的影响,一直希望能将摄影机当作自己观看和探寻世界的方式。透过取景器,构建个人表达的空间。

 

Q: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决定选择EOS C70作为拍摄主机型?

A:摄影机需要伴随导演进入不同的场景,同时尽量不去影响现场原本的氛围,这意味着需要大量手持跟拍。EOS C70在这方面当仁不让——它体积小巧,不会给被拍摄者以外观和技术层面的压力,握持舒适踏实,着力自然。加上自动对焦、ND滤镜、专业音频模块等实用配置,EOS C70在我看来,就成了纪实类作品拍摄的最佳搭档。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工作照

Q:在人文纪录片拍摄中存在哪些痛点?EOS C70在解决这些功能痛点上有何助益?

A:人文纪录片不同于媒体专题片或者纪录电影,它在拍摄时的未知性更强,情绪和氛围的营造更多依赖不可过分干预的第一现场,有些情况甚至必须一次成形,不可重来。这就对创作者现场捕捉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曾经跟拍一位传拓师傅在山林中寻找摩崖石刻的过程,山路崎岖,不知道是否会有收获,更不可能摆拍他找到石刻后假装“惊喜”的过程。在使用EOS C70跟拍的过程中,我首先打开了预录制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在按下开机键前3秒的内容被录制进来,最大程度地保护重要场景。不久之后他找到了摩崖石刻,但是那里光线强烈,在不改变景深的情况下,使用EOS C70的内置ND滤镜,将曝光调整到位及时抓拍,EOS C70在每一个技术环节上都默默解决了问题,传拓师傅的情绪也一气呵成,没有被我们的拍摄打断和影响到。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工作照

Q:结合您的拍摄经验,请为我们分享一下EOS C70在成片质感、颜色与画质上的表现。

A:EOS C70上我使用最多的色彩模式是Canon Log 2,配合佳能的双增益成像(Dual Gain Output,简称DGO)技术的新型CMOS影像传感器,使得画面宽容度高,过渡自然,色彩呈现一种扎实朴素的质感,后期也有充足的调色空间。在急于出片的情况下,我会选择BT.709 Wide DR模式,它比一般的BT.709色域有更高的动态范围,同时也免去后期调色的步骤。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使用EOS C70拍摄的视频截图

Q:人文纪录片中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关键,EOS C70在人像拍摄中表现如何?

A:EOS C70的对焦提供了人脸自动识别功能,还可以选择仅限面部对焦,这个选项对人物纪录片的拍摄来说,十分可靠,它可以避免人物出画后摄影机寻找新的焦点,从而来回拉风箱*的情况。人物出画,焦点还在原位,人物随时回到画面中,焦点就继续锁定人脸,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焦点模式。而提到人物肤色还原,这是佳能一直以来被公认的强项,不多赘述。

* 当自动对焦无法对准时,镜头前后来回反复对焦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对暗处或反差很小的地方对焦时容易发生,小于镜头的最小对焦距离无法合焦时也会发生。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使用EOS C70拍摄的视频截图

Q: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常常有“单兵作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EOS C70让您印象深刻的功能特性有哪些?

A:单兵作战中,EOS C70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强大功能——录音。在讲述故事方面,声音有时比画面更有感染力,尤其在叙事方面,声音能更有效影响我们的情绪。EOS C70的机身体积接近单反,但是并没有阉割专业电影机的音频模块。纪实跟拍时,经常来不及事先准备领夹麦克风,有的场景下,领夹麦克风的出现甚至会破坏真实感,让观众感到那是拍摄双方的“合谋”。吊杆话筒当然是更专业的选择,不过它“张扬”的样子,加上录音师的在场,先不谈人力成本,这些拍摄条件都会对被拍摄者产生影响。我在使用EOS C70拍摄这类进行时态的内容时,会选用一支强指向的电容话筒,通过Mini-XLR转接头直接输入EOS C70机身,开启48V幻象供电,在1.5米内的人物收声质感很好,富有层次。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我再将无线领夹麦克风输入,保一路人声的音轨——相当于有一个无形的录音师时刻在保证着人物的声音,而摄影机则还可以通过机头的内置麦克风,捕捉更多角度和场景下更丰富的声音,在后期形成出色的声音场域。当然,作为一款电影机,以上录音功能并不特殊,但是难在如此小体积的情况下,它丝毫没有在专业性上打折和妥协。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摄影机EOS C70

此外,EOS C70搭载了组合式影像防抖,带有防抖功能的RF镜头与EOS C70机身防抖进行协同控制,防抖效果非常好。在单兵手持拍摄过程中,稍加练习,即可拍摄出带有一点自然抖动且符合人眼习惯的有呼吸感的镜头。当然,选择一款手持稳定器更可达成非常稳的画面效果。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摄影机EOS C70

单兵作战中,还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电池,使用一块BP-A60电池连续不间断记录基本可以满足约6小时左右的拍摄需求(记录格式不同,时间也会不同)。另一个是存储方式上,EOS C70采用经济实惠的SD卡,在大多数的使用场景下,V90卡就可以任意驰骋。双SD卡槽可同时记录不同的格式,或者不同的分辨率,亦或者是同时记录逐行影像和隔行影像,还有同步记录正片和代理文件和不同压缩方式影像的同时记录等等,多种记录组合使拍摄效率大大提高。

 

Q: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些小团队跟拍的创作经验?

A:小团队跟拍方面,我坚持器材要精简,要小型化,一些类似这样的院线纪录片佳作甚至都来自消费级的相机。我理解那其中的微妙——纪录片的创作,并非是一种“行活儿”的手艺,它更像是一种身在未知现场的即兴创作,于琐碎的生活细节和进程中,感受那种不期而至的隐喻和触动,然后像街头摄影师一样,快速捕捉,并且不惊扰他人。如果说在某些商业项目中,摄影机需要组装各种配件以彰显它的功能强大,那么在小团队纪录片创作中,弱化器材的存在感,更多给予拍摄对象的是人文关怀而非一门心思拍拍停停摆弄设备,从这个程度上说,是技术手段反过来决定了内容的呈现。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工作照

Q:对于素材的存储与后期剪辑,您采取的是什么方案?


A:我使用两张V90卡拍摄,出片周期短的情况下,会使用副卡录制一份代理文件,免去后期生成代理文件的麻烦。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工作照

值得一提的是,EOS C70今年升级了固件,可以内录Cinema RAW Light文件,原本我认为Cinema RAW Light文件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商业片拍摄中,实际使用中,我发现它对纪录片拍摄甚至更友好。我常用Cinema RAW light格式,它的码率在4K 25P情况下码率只有269Mbps,它对于上述需要一次成形的强纪实场景拍摄来说,提供了兜底的画质方案。场景变化,色温、光比难以捉摸,Cinema RAW light格式帮助我们最大程度把现场信息收纳进来,后期在需要时,它能释放出惊喜,变废为宝。


-点击即可下载EOS C70固件版本1.0.31-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我使用达芬奇软件进行剪辑,达芬奇从17版本以后增加了广色域的色彩管理模式,使用不同品牌的机型拍摄的素材时,输入对应的色彩模式,达芬奇会尽量统一这些素材的色彩,非常实用。然后链接到EOS C70副卡的代理文件,一口气剪完,不卡顿。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在我使用EOS C70拍摄的一年多时间里,它一直都是一个沉默可靠的小伙伴,无论是在南方的高温天,还是在北方的暴雨里,它都能全程响应,毫不含糊。它像是专门为了小团队甚至单人拍摄而设计,尤其适合纪录片创作,它会不时“提醒”着创作者,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风景和故事吧——那里透露着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作者:张阳,纪录片导演,主创作品《狗命》曾获中国电视纪录片盛典十优作品;《吴门琴话》获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金奖;《果果的译语世界》获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短纪录片提名奖、粤港澳大湾区公益微电影大赛金奖等。

 

“发现生活的趣味与真相” | 纪录片导演眼中的EOS C70

佳能 EOS C70 摄影机 经典案例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