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og模式
Log这个词比较艰涩难懂,它是英文Logarithmic的缩写,这是一种采用对数函数应用到曝光曲线上的视频记录形式。目前普遍应用在专业影像记录机型上,它的产生还是源于胶片时代的胶转磁工艺。
由于胶片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电分扫描等操作,把胶片的曝光和色彩进行数字化表达。以柯达Cineon系统的胶转磁(胶片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过程为例,当时的胶片对光的感应方式是呈对数函数(Log)关系的,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和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数字化传感器CCD/CMOS的线性记录方式是不一样的。
数字传感器是把模拟光信息转为数字信息的纯电子化的元件,它只能忠实记录所捕捉到的光影和色彩,一是一,二是二,是线性的幂函数关系,不区分高光和暗部的光影表达内容,这种线性的方式就和传统化学乳剂和银盐胶片的光影记录特性有很大区别,因为,胶片对于高光和暗部区域的反应和记录能力是非线性的,也更符合人眼对于这两个区域的感知能力和敏感度。
数字传感器记录下的线性数据信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RAW数据,这是一种影像最原始的形态,而不是一种文件格式,是信息数据库。Log则是在RAW数据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粗加工,尽最大的可能保留摄影机传感器的记录信息,而又要压缩文件大小,为延长记录时长而努力。
Log与RAW的区别与选择
RAW数据记录了每一台摄影机的最大信息量,换个说法,就是提供了最大的可调性和最高的画面品质。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Log曲线模式呢?因为,RAW的问题就是数据量巨大,存储空间要求巨大,这两点会直接导致拍摄成本的提高,尤其是普通商业拍摄,没有电影电视剧那种资本投入,而又要求更高画面品质,这就诞生了折中的Log模式工作流程。通过内置的Log预设,先在机器中把原始RAW数据进行粗加工,尽可能使用最大的动态范围记录高光和暗部信息,并大幅降低文件数据,形成某种“半成品”的视频格式。然后,后期剪辑调色中,利用特定的LUT曲线,再把这些Log画面还原或者转换为我们日常各种媒体播放的画面效果。
简单理解,RAW是原始数据,Log是对数据给予特定的曝光曲线,以实现对高光和暗部细节的控制,它同时可以加载到除RAW以外的比如XF-AVC格式视频上。
(更多关于Cinema RAW Light的内容请点击《大佳说 | 为什么用Cinema RAW Light》)超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vQd5pcRqyhJsPS9yDCwkQ

Canon Log、Canon Log 2和Canon Log 3的区别
由于各个厂家的传感器不同,加之每家的色彩风格标定也是各具特色,所以,Log模式的曲线设定也是不同的。佳能的官方Log一共有三代演化,最早的称为Canon Log,现在普遍应用的是Canon Log、Canon Log 2和Canon Log 3,这三种曲线,会应用到不同的机型当中。
Canon Log是早期机型的曲线,现在应用较多的是Canon Log 2和Canon Log 3,它们是表现更暗部区域细节的10bit Log。
Canon Log 2及Canon Log 3是以后期调色工作为前提的伽马曲线。10bit Log可以在无损灰阶的情况下获得更宽广的动态范围(相当于15+档),与胶片素材的亲和度高,能够扩大影像表现的幅度。

从以上各种曲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优先暗部灰阶的Canon Log 2的特性接近胶片,与Canon Log 3相比,中段到暗部的灰阶更好,能够获得更广范围的线性输出。就是图中的绿色线,它的动态范围是三条曲线中最大的,可以看到,在高光区域它的覆盖更趋近白点,而暗部区域的曲率最低,意味着,暗部信息的记录和表达的层次更丰富。
在改变亮度时,色彩变化较少,可以在保持灰阶的同时对曝光进行编辑。与电影制作等以Cineon-Log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有较高的亲和度。
Canon Log 3是可进行简易处理的伽马曲线,仅调整灰阶进行简易颜色分级即可编辑画面。并提供比Canon Log更宽的动态范围。尤其是高光部分的细节更加丰富一些,同时,Canon Log 3暗部细节控制的更好,简单调色就可以获得纯净画面的图像。
当选择ISO 100-800时,Canon Log 2与Canon Log 3的动态范围在200%-1600%之间变化,当选择ISO 800以上时,则变为1600%,相当于最大16+档*的动态范围(Canon Log 3相当于14档)。
* DGO(Dual Gain Output)影像传感器驱动时。
支持BT.709 Wide DR伽马曲线(800%动态范围)
从上面动态曲线对比图可以看出,BT.709的曲线最陡,意味着它的动态范围能力较低,尤其是高光部分的细节损失更大。佳能推出的特色曲线是BT.709 Wide DR,与通常的BT.709相比,BT.709 Wide DR伽马曲线能够平滑地对高亮度区域进行压缩,实现800%的广阔动态范围。拍摄出的影像色调圆润,不仅保持了伽马曲线的连续性,还能有效防止过曝。BT.709 Wide DR无需进行后期处理,能够直接使用拍摄的内容,调色时也有更大的自由度。

佳能Log模式拍摄的监看方式
直接监看灰色的Log画面不利于现场布光及最终效果的查看和判断,所以需要使用加载Lut,这就需要我们在拍摄中使用Log模式记录。
LUT是英文Look Up Table的缩写,也就是颜色查找表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从Log灰画面转换为各种其他风格的映射中介,通过LUT,改变原始素材的亮度、色彩、反差等元素。
这就是前期DIT常规的一个操作,LUT曲线就是把Log画面转换为标准或者其他风格的一条曲线,这个曲线既可以前期拍摄加载用于监看,也可以后期调色进行加工,LUT曲线可以选择官网提供的,也可以使用导演自定义的,目标都是尽量在前期拍摄中,使用Log模式记录视频,同步使用LUT方式监看曝光和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Log原始素材是经过处理的画面,和RAW不同的是,它的色彩、白平衡、曝光等基础信息都是经过算法并压缩了,素材的可调色性是有限制的,任何后期的调整都会损失一部分细节,所以,加载LUT的方式是尽可能给后期提供精准曝光和色彩的参考,务必谨慎使用。
套用LUT除了机内监视器使用,也可以通过指定端口查看套用LUT的输出影像。不同端口适用于不同的LUT,因此可以配合输出目标进行设定。

EOS C300 Mark III新设置独立的LUT按钮

可在不同输出端口设定LUT
注意:以上设置,请根据具体机型和具体拍摄任务确定,一旦拍摄前确定之后,一部影片的风格就确定了,尽量不要在拍摄整个过程中随意更改,那样会给后期调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LUT的话题,后续我们会专门推送一期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写在结尾的话
使用Canon Log、Canon Log 2和Canon Log 3的摄制流程,是除了RAW流程之外的常用专业化影视拍摄制作技术。后期制作中,任何非编系统都可以加载曲线工作,所有素材尽量使用统一规范的曲线,当然,如有特殊创意除外。使用Log画面进行专业影像制作,可以很好确保画面的高光细节和暗部层次,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加载LUT曲线只是第一步,后续可根据创作需要使用多层调整轨道进行精细调色,或者加载多重曲线,这样才会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