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与Final Cut Pro面对面(下)

2007-09-11 中国传媒大学 刘羽 依马狮网


(接上期)

    3.导入素材
    节目编辑过程中,素材来源往往是多渠道的,包括实拍采集、静帧图片、音频文件,有时还需要其它软件创建生成的视音频文件(如二维、三维动画)等。这些素材都要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完成最终的剪接整合。所以,对文件格式的广泛支持和导入文件的处理方式是衡量非线性编辑软件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与Final Cut Pro面对面(下)

    对于视音频制作中普遍涉及的文件格式,MC与FCP都有比较全面的支持。但是,两种软件在导入素材的处理方式上却是大相径庭。
    MC在导入图片、视频或声音素材时,会进行重新编码,将素材转换为OMF格式存储,也就是在文件格式上与采集的素材相一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导入素材的实时编辑,也有利于素材的一致化管理。这也体现了Avid在软件设计上一贯注重编辑效率的理念。至于导入的速度,如果是单帧图片,通常会在瞬间完成。如果是视频文件、图片序列或较长的音频文件,则要视长度和硬盘读写速度而定。根据我们的使用经验,标清项目导入过程的耗时一般为片段长度的1.5~3倍,如果带有Alpha通道,则为4~5倍。由于经过重新编码生成了OMF文件,导入素材会不可避免的额外占用硬盘空间。可是一旦导入完成,源文件就可以删除。
    在MC中,如果等待导入的是非标准电视帧尺寸(标准电视帧尺寸为SD PAL:720×576/1.067或768×576/1:1;HD:1920×1080或1280×720)的图像,在重新编码过程中,根据选择设定,导入的素材会失去原有的像素尺寸、分辨率或型幅比例,成为变形、扩展或是截取的图像。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与Final Cut Pro面对面(下)
图8 MC导入设定窗口

    在FCP中,对导入功能更准确的描述应当是“调用”。只要是支持的格式,素材不会在导入过程中经过任何的重新编码,仍然保持原有的文件格式、存储路径、帧尺寸、分辨率和型幅比例。因为没有重新编码过程,无论是多长的视音频文件、还是多大的静帧图片,导入都会在瞬间完成,而且不需要额外占用硬盘空间。但是,被调入文件在格式上往往与时间线的编码设定存在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导入的视音频素材即便未经过任何特技处理,也不能实时回放,必须进行生成(除非导入的是静帧图片或图像序列)。而这个生成过程其实跟MC的重新编码没有本质区别,耗时也大体相当。如果考虑到对导入素材的剪辑是一个需要频繁调整的过程,所导致的反复生成必定会大幅吞噬编辑时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将调入后不能实时回放的文件先按照时间线的当前设定完整输出,而后再次调入使用,以解决实时回放问题。如此一来,相当于手动完成了类似MC的编码过程。不同节目需要导入素材的类型和比例也不尽相同,如果导入的素材中大部分不能事实回放,FCP在导入速度和存储空间上的优势自然会被抵消殆尽。当然,对于那些不需要再进行频繁调整的“成熟段落”,也可以直接在时间线中生成,回放。
    可以看出,在处理活动视频的导入时,MC和FCP旗鼓相当。但是在处理高分辨率图片时,FCP的处理方式则会显现其优势。由于FCP导入文件时没有重新编码过程,当然也就不会改变图像的帧尺寸和分辨率,所以图像原有的清晰度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例如,我们分别在两种系统上导入一张宽4000像素、高3000像素的图片,然后通过缩放关键帧的设置实现推镜头的效果。在FCP中,即使图片从满屏状态放大到5倍变焦的局部,在屏幕范围内仍然拥有800×600的分辨率,确保图像不低于PAL制图像的有效像素数,不会导致模糊和马赛克出现。但在MC中,由于倒入过程中图片必须被重新编码为PAL制帧尺寸,原始分辨率的降低不可避免。制作相同的5倍变焦效果,输出图像清晰度将严重劣化。在对MC的实测中发现,如果放大处理超过130%,画面的模糊就会明显可辨。而FCP的图像放大能力则完全取决于素材的原始分辨率。
    两种软件都支持Alpha通道以及Photoshop图像的分层导入。另外,图像序列也是电视制作中经常使用的文件交换方式。MC依然会将导入的图像序列编码为OMF文件。FCP也能够识别TGA、JPG、PSD等多种图像序列,但调入后在时间线上可以看出,视频片断是由静止图像一帧一帧自动衔接在一起的。如果对其直接施加特技,尤其是设置关键帧,就需要对每帧进行设定,这几乎不可实现。通常,我们会通过时间线嵌套的办法加以克服。
    使用评价:OMF文件最大程度的确保了导入素材在编辑过程中具有与一般素材高度一致的实时回放能力。而FCP在确保图像原始质量方面的优势不容撼动。实际上,在导入素材环节,两种系统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已经可见一斑,是更注重编辑效率还是优先考虑画面效果,两者有着不同的倾向。
    4.基本剪接
    基本剪接是衡量编辑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测评的重点。在剪辑方面,Avid产品一贯以来的优异表现已经为业界所广泛认可,很多技术特性甚至被看作行业标准。我们完全可以以MC作为参照,看看FCP的剪辑效率到底能否与其媲美。
    向时间线添加镜头:这恐怕是非线性编辑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操作。目前,按钮操作与拖拽操作已经被众多非线性编辑软件所普遍支持。只有AVID仍然固守着以按钮为主的操作方式。FCP则更是紧跟潮流,既可以使用插入、覆盖和替换按钮,也可以通过鼠标拖拽直接将镜头放置在时间线中的特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是,FCP在拖拽操作中还可以作出插入、覆盖、带转场插入、带转场覆盖、替换、适配填充、叠加等选择。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与Final Cut Pro面对面(下)
图9 FCP编辑方式

    按时码精确定位:这是实现帧精度剪接不可或缺的条件。两种软件都可以方便的实现按时码定位当前帧、通过自动计算让当前帧前后移动、设定镜头截取长度等操作,而且操作方法大同小异。
    插入编辑:两种软件在对插入编辑的处理上存在一定差别。当插入镜头时,FCP中的所有轨道均作出相应移动。如果只想在特定轨道进行插入编辑,就必须锁定其它轨道。而MC则完全通过设定目标轨道来选择受影响的的轨道,这与编辑、删除、修剪、特技调整等众多操作的轨道选择方式相一致,操作起来也比FCP更加简便易行。
    三点编辑:三点编辑可以确保镜头的精确对位和剪接效率。无论是与插入还是覆盖功能组合使用,两种软件在三点编辑上都有一致的完美表现。另外,两者都支持通过自动计算变速值完成适配填充。 
    镜头移动:在时间线中对镜头位置进行调整时,FCP可以直接操作,而MC必须选取特定的移动工具。要想按指定帧数精确移动镜头,MC没有直接手段,必须先定位当前帧的位置,然后再选取移动工具让镜头对齐。实现相应功能,在FCP中,只要选中镜头,输入位移量既可。如果要调换同一轨道中镜头的前后顺序,MC需要选取专门的工具。而FCP中按下ALT键拖动镜头即刻。
    常用剪接快捷键:两种编辑软件都具有遵循业界标准的快捷键布局,尤其是在常用剪接功能方面,两种软件拥有几乎一致的默认设置。如JKL回放控制、IO编辑点、逐帧移动等,键盘布局惊人的一致。如果熟悉其中一种系统的快捷键操作,转到另一种系统时很容易上手。即便有些快捷键存在差异,两种软件也都提供了人性化的自定义功能,可以对任意按键或按键组合进行指定。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与Final Cut Pro面对面(下)
图10 FCP键盘设置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与Final Cut Pro面对面(下)
图11 MC键盘设置

    同步多机位切换:这是一种特定的剪接方式,多用于在后期制作中模拟现场多机拍摄后的同步切换。两种软件均提供了简便易用的多机位同步切

Avid Media Composer Adrenaline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