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液晶史话,说到《美国人种下液晶树,却被日本人摘了果实》,这美国人能甘心吗?所以想法设法地要修理日本,意在夺回液晶这片利润丰腴的阵地。
但结果呢?
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被韩国、台湾后来居上,而笑到最后的却是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不嫌小”的日本人
对于液晶,美国人一开始就想“做大”,应用在像电视这种大尺寸的显示器件上,而对于电子计算器、电子手表这种“小应用”看不上,觉得利润太低。然而当时大尺寸液晶显示技术,距离成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所以迟迟不能获得技术突破,最终只能放弃。
这给“不嫌小”的日本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这边是放弃,日本那边则是如获至宝。善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日本人,通过各种方法搞到了美国人的LCD专利技术。
如日本夏普是花了300万美元,从美国RCA手中买下的LCD技术;而日本精工则从其它渠道购入该技术。前者在1973年成功推出第一款TN-LCD显示计算器,后者推出的是TN-LCD电子表。紧接着,松下、日立、东芝等日本企业也纷纷投入到LCD研发之中。被美国人抛弃的“小应用”,很快为日本企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到了1988年,夏普又率先推出了14英寸TFT-LCD液晶显示屏,从而引发了全球笔记本市场的飞速发展,日本人又迎来了新一轮赚钱狂潮。到1994年,日本在全球液晶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令人恐怖的94%。
这必然让美国人十分不爽,于是开始针对日本采取各种手段。如提高TFT-LCD的关税、对日本LCD显示厂商提起反倾销诉讼等。希望以此遏制住日本TFT-LCD的发展,从而建立起美国自己的液晶产业链。
但谈何容易,面对日本人建立起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以及产业周期等因素,遏制手段不仅没有提振美国本土液晶产业的发展,反而让韩国和台湾获得了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
疯狂投入的韩国人
话说看日本人赚得盆满钵满,韩国人也十分眼馋,希望分一杯羹。于是韩国一些企业也开始布局TFT-LCD,但初期远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只有等待时机。
这个机会在1994年终于到来,而且一来就是三个。
1、美国人开始采取手段,遏制日本TFT-LCD的发展。
2、受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一片萧条,液晶产业也受到影响。
3、液晶周期进入衰退期。液晶周期(Crystal Cycle)是指由TFT-LCD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面板价格涨跌局面的循环出现。
三个机会全部会齐,这真是“瞌睡送枕头”,韩国人开始猛干大干快干,大规模投巨资到液晶产业中,迅速建立起多条TFT-LCD生产线。
三年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本可以走出衰退期的液晶产业继续不景气,日本企业再受重创,面对亏损,纷纷减产、裁员。
而韩国的三星、LG反其道而行之,虽然也面临亏损,而且是巨亏,但依然大手笔投入,和日本企业拼财力、拼耐力、实力,看谁拼得过谁。韩国人不仅继续疯狂投资更高世代的TFT-LCD生产线,而且还将被裁的日本技术人员招于麾下,从而掌握了TFT-LCD的核心技术。
通过近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学习,到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获得了18.8%的份额,位居第一,LG以16.2%,位居第二。韩国人终于打败了日本人,成为液晶产业的新霸主。
当然,韩国人为此也付出了很多。如三星连续7年,每年亏损超过1亿美元;LG连续8年,年均亏损5300万美元。但这是值得的,由此开启了韩国人 “躺赚”的十几年。
渔翁得利的台湾人
伴随着韩国液晶产业崛起的,还有中国台湾。与韩国不同,台湾并没有主动和日本竞争,反而是日本人主动把机会送给了台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9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液晶产业面临多重困境,国内经济不景气、液晶行业处于低迷期,美国在制裁日本,韩国又在不断蚕食日本液晶市场份额,真的是内外交困。
为了弥补亏损、分散风险、获得资金、抵制美韩的进攻。之前一直对技术严格保密、紧紧攥在手心里的日本人,将技术透露给了台湾。鼓励台湾人自建TFT-LCD生产线,实现在台湾本地化生产。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转让获得转让费用;另一方面避免了自己投资可能导致的亏损;同时还弥补日本了在产能上的不足。
在此之前,台湾人一直也想发展液晶产业,但苦于没有技术,这日本人主动找上门的好事怎能不干?而且台湾的半导体基础不错,这对于发展TFT-LCD大有帮助,于是台湾人也开始了大干快干模式。
从1999年到2009年,仅仅十年时间,台湾就有37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投入生产,形成了台湾历史上的投资黄金期,成就了台湾的“面板五虎”。由此也带来了台湾TFT-LCD产业的腾飞,超越了日本,成为继韩国之后的第二大玩家。
笑到最后的中国大陆人
但凡危机的出现,总会孕育着机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让韩国抓住了机会,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人抓住了机会,最终实现了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超越。
而超越的手法,几乎与韩国对日本使用过的手法一样,就是逆周期投资。在液晶周期进入衰退期时,大规模投资。在金融危机造成对方企业亏损和裁员时,进行收购和吸收对方技术人才。
在金融危机和液晶衰退期的双重打击下,韩国液晶企业纷纷采取收缩政策,而中国台湾液晶面板产业更是整体巨亏,惨遭多番洗牌。当然中国大陆液晶产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但京东方BOE、华星光电等一批企业坚信这是一个机遇。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给了中国企业信心。那就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市场,也是当时唯一个液晶面板需求仍在增长的市场。此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中国企业相信,只要熬过这段困难期,中国的液晶面板必然会以更好的性价比获得市场的接受。
在京东方BOE、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国液晶显示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2008年到2013年,京东方BOE持续投入巨资,相继建成多条TFT-LCD生产线,并建成中国第一条8.5代线,满足了市场不同尺寸屏幕的需求。华星光电2009年底才成立,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第二条8.5代线的自主建设投产。
到2015年年底,中国已有8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再加上即将量产的京东方福州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惠科重庆8.6代线以及京东方合肥10.5代线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高达12条以上。
2016年四季度,京东方BOE率先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市场占有率实现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全球第二、电视液晶显示屏全球第三。
整体液晶面板市场,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开始三分天下。
但中国大陆企业没有让“三国演义”持续很久。到2019年,京东方BOE成功超越LG,成为全球最大TFT-LCD面板制造商,华星光电占据了第三宝座,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基地。而且随着LG和三星宣布退出
TFT-LCD面板生产, TFT-LCD产业将全面转移至中国大陆。
持续几十年的液晶角逐战,中国人最终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