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让远程会议协作被上亿用户熟悉,千万人同时在线的会议壮举被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创造。短短数月,腾讯、阿里这些巨头把手中的用户流量转换到了B端,重新定义了整个会议市场的生态格局。原本以硬件为主体的传统视频会议厂商历经多年培养的用户认知和习惯,被互联网巨头一把收割。
看到云视频需求的爆发增长,以及为整个行业掀起的巨大变革,音视频周边厂商也迅速调整战略积极布局新的业务模式,以适应用户市场的需求。

显然,会议模式在改变,今天的会议市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视频会议主导时代几百亿的体量,投影、LED、交互屏、会议一体机,三星、索尼、TCL、创维纷纷布局会议室市场,腾讯、阿里、微软都在趁市场迅速变革期抢滩会议市场。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制造厂商,会议室显然已经成了大家眼里的香饽饽。
协作是当下会议的核心,必要的协作功能已成为用户的基础需求。对于AV行业来讲,用户的协作需求越多,则意味着我们的机会更多。本地协作的需求大多基于内容共享,传统有线的信号传输和切换解决方案,以及无线的演示和协作系统,都是为了解决用户此类需求。同时,作为内容共享的源,诸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BYOD设备,如何接入系统,也成为协作会议中需要帮用户解决的问题。
不仅仅是产品上的协作,生态链上不同角色的协作更是战略层面的机会。随着协作市场的由小变大,必然会经历标准化的过程,而最终会对终端设备提出必要的要求,这一点对于设备厂商来就要紧跟上游的变化,做好各种应对策略。
腾讯、钉钉、Zoom等云平台的迅猛发展,为专业AV市场输入了变革的强心剂。如何与这些平台产品兼容,或者为其提供更好的载体,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比如腾讯会议、钉钉、Zoom提供个人客户端解决方案,也提供会议室解决方案,而我们参与到生态链中去,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综合、完整的会议室类解决方案,这都是协作为我们带来的机会。
对于AV厂商来说,市场变化,变的是技术,是产品,是用户习惯。而变化也会带来机会,新技术下的玩家洗牌机会,新产品和用户习惯改变带来的解决需求的机会,需要的是我们应对变化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