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浙江省已有42个县(市、区)挂牌成立统一的传媒中心或传媒集团,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省的全覆盖。融媒体中心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迫在眉睫。鄞州融媒体中心一直紧跟时代变革,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今年升级实施推出无人机网络直播品牌将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怎样做好各区市融媒体中心无人机摄录设备的保障工作也成为技术工作者的一项新兴课题。在新形势下,无人机设备航拍,是把场景从空中俯瞰,带给受众全新的视觉感受。本文结合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无人机航拍新闻工作经验的实践,谈谈深得与感受。几年前,我们鄞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20集系列
电视专题片《话说鄞州》大量运用航拍技术。作为该片的参与者,笔者也从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无人机设备前期准备,航拍的包括拍摄设备的准备和飞行线路的确定和熟悉。根据鄞州广播电视台现有设备配置和拍摄需要,当时航拍选定了大疆系列无人机,下面即分不同应用场景详细解释,探索无人机设备保障航拍新闻实践工作。
【关键词】无人机 媒体融合 《话说鄞州》 航拍新闻

图1 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指挥中心
当前,无人机航拍新闻,是因为能在空中悬停以获取清晰视频、照片的多旋翼遥控飞机,最近几年无人机发展技术成熟。用于操控无人机飞行的遥控装置物理按键少,操控简单便捷,可靠性强,摄录格式符合一般电视新闻制播标准,为电视新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低的三五千元,贵些也只需数万元。如我台年初,又采购大疆无人机4台,价格上万实惠。再加上相应的拍摄设备,一套总共也就几十万。随着各地方新闻上央视竞争日趋激烈,一场空中"新闻抢夺战"难以避免。本文结合鄞州区融媒体中心,近年来重大新闻,专题片,利用无人机直播系统的优势,会对激烈竞争的新闻界触动,无人机新闻类节目助推新闻报道理念航拍需要注意什么将进行深入探讨。
如图2所示,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无人机拍摄 设备。

图2 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无人机拍摄设备
一.无人机航拍助推,新闻报道理念与实践
《话说鄞州》二十集系列片是鄞州区广播电视台建台以来创作规模最为恢弘、创作用无人机拍摄跨度最长、投入最多、制作最精良的一部史诗级作品,该片结合航拍无人机创作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在我台黄金时间播出后在区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这部片子以利用无人机拍摄手段挖掘领略到鄞州悠久的文化历史、1380平方公里的鄞州风貌和“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该专题片由中共鄞州区委宣传部总监制,鄞州区广播电视台策划、摄制。如图2所示《话说鄞州》二十集系列片。无人机新闻类节目助推,新闻报道理念航拍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图3 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无人机拍摄话说鄞州,二十集系列片
1.节省拍摄成本,提高新闻时效
以往重大电视新闻中的航拍镜头主要借助直升机搭载摄像机来拍摄。大多数情况下,新闻单位都是通过租用民用直升机完成航拍任务,租赁、保障费用昂贵,还要编导、摄像和后勤人员多方协作,人力消耗较大。此外,选题策划和航线申请也需要较高时间成本,如遇突发新闻,极易丧失最佳拍摄时机,时效性不能保障。现在均价一万元左右的专业级航拍无人机,对于有着航拍需求的新闻单位来讲,性价比较高。飞手具备一定的能力并取得相应资质,一个人、一台车、一架无人机即能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完成航拍任务,和直升机航拍相比,无人机航拍既能节省大量财力、人力,也能大大提高新闻时效。如图4

图4 我融媒体中心飞手控制无人机新闻拍摄现场
2.无人机高灵活性和强适应性,可代替记者深入新闻现场
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运动能力较强,通过精准的操作,可打破空间限制,满足日常性的拍摄需求。专业级航拍无人机大都具有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能力,特别是在进行调查性报道、突发性和灾害性报道中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按照视距内飞行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无人机飞行相对高度可达200米,飞行半径可达1000米,能够代替记者进入危险的新闻现场拍摄。
3.提升新闻真实性,为新闻拍摄创作提供空间
传统的电视新闻拍摄技术手段多以地面的推拉摇移为主,平视和仰视视角较多,俯瞰视角较少,画面具有典型的“平面性”,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同时,俯瞰视角的缺失,易造成新闻画面“立体性”不强,新闻真实性降低。新闻实践中,我们的飞手可利用无人机从“上帝视角”航行拍摄,弥补了传统新闻画面中俯瞰视角缺失的遗憾,可为观众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新闻现场,带来不同平常的视觉冲击。此外,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采访时,飞手可通过熟练操控无人机的前进、后退、上升、下降来实现传统摄像机“推拉摇移”的技术效果,也可以实现跟随拍摄、斜线飞行、直线飞行等摄像机不能实现的高难度动作,获取大量富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编导后期可将其与摄像机拍摄的平面镜头充分组合创作。
4.提高新闻拍摄技巧的需要注意事项
我们在航拍无人机拍摄技巧,对其图像质量和视频质量(4K Video),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
(1)拍摄照片时,尽量使用RAW格式。这个道理和相机一样,以此来获取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
(2)环绕场景360度拍摄照片,或者是环绕拍摄视频再截取视频截图,用这两个办法在加上Photoshop的极坐标功能,可以拍摄大家见过的 “小行星”效果。
(3)尽量将镜头方向保持水平,这样可以避
免地平线弯曲,同时保证自然的建筑拍摄效果。
(4)将相机角度调至最下,平行于地面。这是最能体现航拍视角的一个角度,利用这个角度拍摄往往能发现很多惊喜。
二.无人机靠操作手持云台等航拍新闻弥补细节
手持云台是把无人机自动稳定协调系统的技术转移到手持拍摄上来,实现拍摄过程中的自动稳定平衡。而高空航拍的优势是场面宏大,缺点是拍不清楚地面小物体,尤其是人脸及其表情。在重要活动中,就需另一个无人机低空航拍——无人机航拍的难点兼重点。另外,地拍(最好用手持云台)补充,也常常是必须的。但目前无人机技术还解决不了与地拍画面的自动切换。目前只能地面切换台切换。我们建议可把无人机遥控器加以改装,安装HDMI输出模组。但是,无人机飞得低就危险,容易掉下来,也容易碰触更多的障碍物,低空拍摄并不容易。问题更大的是,无人机的镜头基本都在最下面,无人机不可能稳定的倾斜90度飞行,所以不能平视拍地面的人和物。而手机云台能让手机变成专业、智能摄像设备,可以跟拍、自拍、慢镜头拍摄,而且,智能跟拍模式,让主人公始终位于画面的中央。并具有升降——保持倾角不变,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拍摄;平移——跟着拍摄对象,平行移动,只要相机的高度保持不变;推镜头——由远及近走向拍对象,尽量保持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拉镜头——正好相反由近到远,离开拍摄目标等功能。无人机的自拍比手机自拍,视角更多样和视野更广。在人员无法进入的场地直播,让人们平时看不到的景物,成为飞手的背景。因为有智能的跟随和锁定,能得到近似专业设备的稳定和流畅画面。其实,手机云台最重要就是拍同伴,不像手机自拍杆那样,是以自拍为主的。高难度的环绕目标拍摄,也能实现,并拍出更加动感的画面。这有点像无人机环绕你360度自拍的感觉。虽然不如无人机来的方便、快捷,但平视拍摄对象,恰恰是弥补了无人机的不足。另外,手机倾斜角度变化,还能拍出俯仰画面。这些专业电视台才有的镜头,因为手机云台,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还有加长到1米的杆,让你的拍摄涨姿势,拍出更大的背景。续航4.5小时,支持超广角全景、延伸拍摄、暗光表现和社交平台直播的手机云台,兼具手机的便携和专业摄像机的画面流畅,如2018年的自拍杆,2019两会报道的拍摄利器。
三.大型会议、活动如两会、无人机重要新闻采访报道
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拍摄设备包括手机、相机、运动相机、无人机航拍设备等等,目前的技术水平,常见的摄录设备完全胜任高清甚至是4K拍摄的需求,在画面质量上无需过多担心。我台主流使用的新闻采访机有高清类: 索尼PXW-X280等,4K类:松下AJ-UPX360MC,索尼PXW-Z280等。这些设备携带方便,简单好用。除此以外,为了满足报道有“温度”的新闻,我们也引入相机、无人机等设备,提升节目质量。
现如今,短视频大行其道,融媒体报道也大量采用短视频的方式,拍摄设备的门槛随之大大降低。当需要更有气势的画面的时候,提供无人机拍摄航拍画面。我台常用的无人机有抗风性更好大疆精灵4、可折叠的御2等等,这也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变化,在我台的媒体融合报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满足媒体融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做到技术手段不拖后腿,不留死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技术保障体系,一直是我们广电技术人员的奋斗目标。
无人机就会成为记者的利器,2018年6月组建了新媒体第一个新闻无人机队,在鄞州区洪涝灾害等传统记者难以抵近的现场,第一时间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或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信息,推进、改变事件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但目前无人机直播的普及,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媒体和自媒体人要赢得传播制空权,新闻无人机还要搭载各种“武器”(设备),实现海陆空交互拍摄。而安装摄像头,仅仅是成为新闻无人机,提供无人机直播基本的要素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装备。
无人机改变了人类看信息的视角,能像鸟儿一样长出天眼,在飞行中俯瞰世界。这种视角的改变,也将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无人机将彻底解放我们的手,从空中记录我们的出行,甚至还能起到为我们探路,以及与其他车的功能。无人机也将作为媒体环境中的“受众”而存在。而每台无人机就像今天智能交通系统的每一辆汽车一样,各台无人机之间会需要一种持续的、功能丰富的通信,并和人类新闻系统之间实现对接,成为未来的一种方向。”而这一切的对接、分享,就是公民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这样的传播,不仅填补空中视角的大量空白,并突破人类眼睛的视角局限,让传播信息趋向零死角。
四.新闻无人机现状和趋势(飞机变小、作品录播为主)
自2015年6月组建新闻无人机以来,航拍了记者曾经难以到达的现场:话说鄞州。媒体无人机最突出的表现,2019年就是航拍水洪涝灾害。在这场报道中,突破了日常航拍中,几乎全是风景,从而见景不见人的情况。不仅航拍了大量一线救灾人员,封堵决口的大量图片和视频,还有以一线抢救灾人员休息的场面。而且,每个视频或每组图片,初步具有了故事的成分。这些故事,串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抗洪救灾历史图谱。难能可贵的是,传统灾害报道记者,往往难以抵近事件的核心,而航拍报道,依靠自由移动中的天眼视角,给出了灾难核心区和救灾核心区的宏大场景。
无人机在媒体领域地位,因为迅速、灵活,可+ 各种“武器”,有决定竞争最终胜利的作用。而决定竞争制空权和媒体领空的,不是类似演习的录播,而是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无人机直播。
1.个头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便携新闻无人机
提升了不少功能的大疆御,和大疆精灵系列推出的新机,价格变化不大。这有点像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一年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在无人机领域的体现。
2.专业媒体航拍美景和事件
目前,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的无人机多是航拍美景和各种日常性的活动。有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专业媒体也会去航拍新闻事件。
五.新闻无人机直播不畅的问题和办法
现在电视台大、繁、重的摄像机和地面上人眼的视角差不多,不仅常常看不全整体,移动起来慢,移动范围也有限。而摇臂摄像机也只能沿着轨道跑,臂长有限,而无人机基本实现了心有所想,及时及地直播,机位随无人机快速移动,能够迅速聚焦到观众感兴趣的部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无人机技术不够发达、配套设备不足的原因,也有飞手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局限,乃至新闻理论限制。直播中遇到的航拍和地拍的切换问题,航拍视频、图片上传速度、播放速度的问题,多是技术和设备的原因,而拍不好地面细节,是两方面原因都有。
无人机直播克服三大不足,填补媒体领空空白
无人机直播,是方向。然而,目前无人机直播的硬件、软件等并不十分健全。其一,直播现场信号不好,影响上传速度是很严重的问题。开两个手机,一个开热点,一个开4G,哪个快用哪个,来解决现场信号不好的问题。其二,是无人机直播同步录同期声不便,这个严重的问题。在同期声处理方面,电视台直播采取的是专业而先进的音频、视频分开的两路信号方案。反观无人机直播,飞机在天上,画面对象通常在地面,无人机自身的噪音虽然不算太大,但飞得越低,越难做到清晰地收录来自地面的声音。而且,目前无人机直播的音频多依靠手机采集,声音来源单一。其三,是影响体验感的延迟问题。因为推流的方式不一样,多数平台延时在十秒左右。
新闻无人机展望与突破目前无人机航拍在传媒领域应用很广。如果选择无人机,相较直升机航拍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拍到相同画面,且操作更简单灵活,画面冲击力也更强。
六.结束语
媒体融合时代,无人机航拍在传媒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时代进步向媒体人发出了新的挑战。无人机航拍,就是近年来媒体人热门的拍摄方式,轻型、携带便利的无人机常常被媒体行业运用于新闻、专题电视栏目、广告、活动等方面的现场拍摄。但与此同时,能熟练操控无人机的“飞手”却面临着不小的市场缺口,这也让不少针对性的培训机构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无人机航拍目前在传媒领域应用很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