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亚明先生
本刊特约撰稿人
王亚明先生在广播电视行业从业40年,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先后在业内多家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98年加入索尼,2003年至2019年5月担任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技术总监,2019年6月担任宇田索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一直站在广电行业技术最前沿。
|
问:除ITU-R BT.2390、2408介绍的转换方法外,还有哪些类型的HDR转换器产品?
第一类是以ITU相关技术文献为基础研发的产品,这类设备的转换方法基于BT. 2087、2390、2407、2408、2446等文件推荐的OETF、EOTF、动态范围、色域转换法,以技术逻辑为主,艺术逻辑为辅。所有转换都是计算的结果,所有计算都有理论依据,根据场景参考、显示参考、色调映射、色域矩阵转换的计算得到输出,使用时需要根据需求设置正确的参数,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可称之为“技术型”。
在“技术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强或简化。有些“技术型”转换器增加了动态自适应能力,下转换时可根据输入的HDR图像亮度自动调整电平映射关系,能够适应比固定参数映射下转换更宽的动态范围,无需复杂的参数设置。有些转换器则利用HLG与SDR的兼容性做了简化,在HLG下转换时OETF保持不变,只是把BT.2020色域转换为BT.709色域,即只转色域不转伽玛,就像用BT.2020色域的SDR监视器观看HLG图像一样。在市场上,传统广电设备厂商提供的转换器产品几乎都是“技术型”的。
第二类是以人眼视觉感受为基础研发的,转换结果基于艺术家的体验,从调色师的视角处理动态范围、伽玛和色域转换,以艺术逻辑为主,技术逻辑为辅。具体方法是由调色专家对特定的伽玛、动态范围和色域的图像进行调色,使其在目标监视器上呈现符合艺术要求的画面,用艺术而不是技术逻辑实现转换。这种转换无需复杂设置,是典型的艺术家思维,可称之为“艺术型”。
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工程师与艺术家也并非完全对立,现实世界中既有懂技术的艺术家也有懂艺术的工程师,所以“技术型”的产品也会带有艺术色彩,“艺术型”的产品也需要雄厚的技术基础支撑。以典型的“技术型”产品代表HDRC-4000为例, AIR-MATCHING(Artistic Intent Render Matching,艺术意图渲染匹配)关闭时其转换完全按ITU相关文件推荐的标准计算,技术正确。打开AIR-MATCHING后除转换增益差与标准HLG相差5dB外,还加入了设计者对画面的艺术理解,使转换后的图像看起来更舒服、漂亮,但与理论计算的结果有差别,不是完全的技术正确。
无论“技术型”还是“艺术型”转换,本质上都是依据技术或艺术规则对图像信息进行的运算、处理,把运算、处理前后的数据用输入与输出关系查表的格式记录下来就得到了LUT(Look-Up Table)文件。因此,LUT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多组参数和处理方法的转换方案模型,融合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艺术家对动态范围、色域转换的理解,是HDR转换的第三类产品。支持LUT上载的转换器可加载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LUT实现用户需要的转换,此时转换器硬件只承担了信号接口功能,转换特性完全取决于加载的LUT。
一些知名的广播电视运营商、调色设备供应商、调色工作室或调色师个人把适用于不同场景转换需求的LUT作为商品出售,用户购买后加载到自己的转换器中就可以使用。从LUT提供方来看,广播电视行业以BBC为代表,其研发部门经过大量测试和实践后制作了多种LUT,适合不同的HDR转换应用,目前的版本是V1.3.1。调色行业也制作了很多HDR转换LUT,主要目的是培训与经验交流。从类别上看,BBC的LUT偏重于技术,调色师的LUT偏重于艺术。LUT的使用方主要是需要规范HDR转换流程的电视台、制作公司,以及缺少HDR转换经验的调色工作室、调色师。
问:HDR转换,上转换还是下转换难度大?
答:首先需要说明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对超高清、宽色域、HDR处理方式的差别。在中国的广播电视标准与实践中,色域和动态范围是与分辨率绑定的,具体来说高清就是BT.709窄色域SDR,4K超高清就是BT.2020宽色域HDR。欧美日韩等地的广播行业则不把分辨率、色域和动态范围做组合绑定,高清不但有传统的窄色域SDR,也可以用宽色域SDR和宽色域HDR;4K超高清有宽色域HDR,也有窄色域SDR。
为讨论方便,本文忽略分辨率并把动态范围和色域绑定,当讨论SDR时默认窄色域,HDR默认宽色域,这样,4K HDR与高清SDR互转就简化为HDR宽色域与SDR窄色域的互转问题。与分辨率、帧率和图像的数据量相关不同,动态范围、色域与数据量无关,HDR宽色域与SDR窄色域使用的电平(量化)资源相同,不同动态范围、不同色域的差别体现在两者不同的电平与色域坐标系上,数据量完全相同。
广播电视的主流制作信号与文件格式均为10比特4:2:2,可以把10比特4:2:2看作一个容器,传统的SDR与新的HDR使用的都是这个容器。虽然容器相同,但相同电平(码值)映射的亮度和彩色是不一样的,如果把映射的色域和亮度结合成空间,那么坐标系不同时同一个容器映射的空间也不一样,而相同的亮度和彩色在不同坐标系中其坐标值肯定不同。

SDR与HDR空间比较
上转换就是把用SDR坐标系标定的视频信号改为用HDR坐标系标定。由于SDR的空间小于HDR, SDR的所有亮度和彩色都在HDR空间内,所以上转换是可逆的无损处理,不会损失亮度和彩色信息,但转换后的坐标值会变小。例如,SDR转换成HLG时,100%SDR电平应映射为75%HLG电平,这就像把小锅里完整的小苹果放进大锅,苹果不会受到损伤,如果把大锅和苹果等比例缩小,使大锅的尺寸与小锅相同,那么苹果的尺寸就“变小”了。
与上转换相反,下转换是把用HDR坐标系标定的视频信号改为用SDR坐标系标定。由于HDR的空间大于SDR,经过转换后只有SDR空间内的亮度和彩色信息能够保留,SDR空间之外的亮度和彩色信息会丢失,所以从信息量的角度来看下转换是不可逆的有损处理。下转换相当于把大锅里完整的大苹果放进小锅,而苹果比小锅还大,所以不把大苹果去掉一部分是不能放进小锅的。不过,HDR下转换至SDR时损失的都是SDR无法再现的亮度和彩色信息,从SDR显示设备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损失什么。
下转换是亮度和彩色信息减少的过程,因此必须谨慎处理超过SDR空间的亮度和彩色信息。以HLG下转换SDR为例,75%HLG电平应映射为100%SDR电平,对超过75%HLG电平的信号有硬削波或软削波两种处理方法。硬削波损失了所有超过75%HLG的高光信息,软削波在下转换时也被称为色调映射,用比较少的电平资源保留了部分高光信息,与摄像机的拐点处理相似。同样地,BT.2020宽色域转换为BT.709窄色域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超过BT.709色域的彩色信息也有硬削波或软削波两种处理方法,硬削波损失了宽色域的信息,软削波用较少资源保留了部分宽色域信息。
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分析,HDR下转换SDR的难度比SDR上转换HDR的难度更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