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布曾在其现象级畅销书《黑天鹅》中写到,黑天鹅事件是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而"黑天鹅"的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后在春运返乡高峰的助推下,疫情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扩大了经济受冲击的范围。疫情爆发的时间节点恰好处于春节,使得鼠年春节的“假期经济”变得行情冷淡,加大了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力度。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封城、封村也让中国部分供应链暂时停工。虽然这场“疫情黑天鹅”事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中国经济转型和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将会有所改变,甚至是深刻改变。
本篇文章将分析,中国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20个可能爆发的行业。20个行业可大体分为医疗篇、办公篇、娱乐篇、生活篇、科技篇。其中,医疗篇是此次疫情事件的主要短期受益主题,而办公篇、娱乐篇、生活篇、科技篇四类行业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也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行业相关性,本文只选取医疗篇、办公篇、娱乐篇、生活篇、科技篇的部分行业前景进行分享。
医疗篇
20大爆发行业之互联网医疗行业
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20年春节疫情的爆发促进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短期需求,加速推进了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发展,从67亿元增长至4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37%,反映出我国医疗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迫切需求。按照这一增幅,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940亿元,行业未来将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高速增长期。
图表:2012-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行业发展迎政策红利期
早在2014年,我国便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给予鼓励政策,中间经历了2016年的行业洗牌期,至2018年,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政策风向趋于利好,行业在洗牌后逐渐规范,行业发展迎来了政策红利期。
图表:2014年至今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政策发展阶段

其中,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2019年6月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首次明确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均对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图表:2014-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重点政策情况

互联网医疗呈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需求攀升和政策利好频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互联网医院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数量达到269家,预计全年将达到300家。
卫健委 图表13:2014-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情况(单位:家)

疫情时期国家强调了互联网医疗的重要作用
2020年春节期间,肺炎疫情的到来,催化了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国家接连出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互联网医疗的重要作用。同时两份通知中都提到了要做好监管,规范的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这也再度体现了国家对于互联网医院行业未来要实现规划范发展的指导方向。
图表14:疫情期间政策强调互联网医疗重要作用

疫情促进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
疫情也促进了一大批互联网医院的成立,同时现有医疗机构和各大互联网医疗厂商纷纷发起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平台,我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率和渗透率明显提升。
卫健委 安信证券 图表:疫情期间各大平台在线问诊情况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提升空间大,需求潜力足。根据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医疗IT占比正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从2009年的0.52%已经提升到2018年0.85%。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疗IT占比为3%-5%,国内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达到1.5%-2%。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较发达区域相比,全国医疗IT占比0.85%都属较低水平。可见我国医疗IT投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带动行业发展。
卫健委 IDC 图表:2009-2018年医疗行业IT花费占卫生机构卫生总费用比例(单位:%)

尽管此次疫情为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带来了短期的大幅度流量提升,但长期发展还要看用户留存率和用户习惯的养成情况。不过,由于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市场还有很大扩增的空间。同时,医疗资源的紧缺和供给不均以及我国人口基数的背景都成为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加之互联网医疗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优势,预期在疫情事件的催化下,行业利好政策还会加速出台。因此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办公篇
20大爆发行业之办公软件行业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积极响应国务院政策,纷纷发布了延迟复工的通知。延迟复工对于企业正常生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支持网上办公等措施”,网上办公能够实现员工在不到岗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有助于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控制疫情。
目前,市面上的云协同办公软件的功能可以分为4类,包括通信、协作、传输、管理。对于钉钉、华为 WeLink 等拥有开放平台的云办公软件,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接口服务、软件+硬件协同等服务。
亿欧 图表:云协同办公软件分类

亿欧 图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远程视频服务的企业及产品情况(一)

亿欧 图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远程视频服务的企业及产品情况(二)

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远程办公将会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刚需,能够实现办公协同的线上办公软件在近期内将被大量使用。一旦这种工作方式成为企业办公习惯,往往将会延续下去,不可逆转。目前,我国基础办公软件市场规模在百亿左右,预计至2023年将达到149亿元左右。
计世资讯 图表:2017-2023年中国基础办公软件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2003年非典给全国的经济带来重大危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当前,恰逢办公软件 SaaS 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正进入到产品的成熟期,产品成熟结合行业需求在特殊背景下的培育,双重驱动下,预计远程办公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20大爆发行业之视频软件行业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助推视频会议进入大众视野,在逐渐了解视频会议这一应用后,中国视频会议市场有所突破,打破了以往缓慢的发展态势,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全国倡导减少聚会、减少当面交流的情况下,各视频会议厂商纷纷推出视讯产品或企业协作产品的免费使用计划。
亿欧 图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远程视频服务的企业及产品情况(一)

亿欧 图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远程视频服务的企业及产品情况(二)

新冠疫情下,众多企业和学校纷纷响应号召,采取远程办公和线上教学。预计这一阶段的远程办公将会推动远程视频会议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对视频会议的认可度。在疫情之后,由于相关经验的积累,远程视频会议可能会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近几年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不断推动视频会议增长。“云”和“端”的配合让视频会议跨越地域限制的便捷性愈加凸显,成为视频会议行业发展的新助推器。视频会议行业的服务化转型正是基于云计算来展开。
当前,国内以云视频会议为代表的软件会议市场规模仅1.73亿美元,但增速可观,未来5年CAGR为25%。预计2023年国内软件会议市场规模达到5.37亿美元,是当前的3倍。
IDC 图表:2015-2023年中国软件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远程办公将推动远程视频会议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对视频会议的认可度。疫情防控的需求有望带动云视频行业需求,行业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目前,国内约3500万的中小企业,视频会议的渗透率不足5%,疫情过后预计行业将迎来高增长。
娱乐篇
20大爆发行业之影视行业
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成绩节节升高,实现了从百亿到六百以的跨越。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告别之前“野蛮生长”态势,年增速有所回落,国内电影市场迈入了理性调整阶段;根据中国电影局统计,2018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达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2019年上半年实现票房收入311.7亿元。此外,2018年国家电影局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政策,进一步规范电影行业发展。
国家电影专资办 图表:2012-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据了解,自2020年1月25日开始,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多家影视基地相继闭园,全部剧组的拍摄活动停止,辖区内拍摄场景悉数关闭。对电影产业链下游而言,疫情则直接导致了7部贺岁片集体撤档、线下院线自1月24日起全部暂停营业。
图表:疫情对影视行业上下游的影响

尽管疫情给影视行业整个产业链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只是暂时的,等疫情彻底结束后,大众会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积压的很多优质产品都会寻找到更好的机会放映。与此同时,这次疫情也将倒逼很多影城提升软环境,譬如安装新风系统、更换老旧座椅,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环境,届时院线将会迎来显著性回暖。
生活篇
20大爆发行业之非接触型经济
“非接触型经济”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通过接触就可以实现目的的经济活动或方式,表现形式有视频会议、电商平台、电子政务、智能物流等。“非接触型经济”在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网络技术及互联网泡沫较多等问题发展并不持久,当前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型经济”影响力及作用力将明显增强。
2003年SARS期间,由于网络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仍处于发展期,互联网泡沫较多,“非接触型经济”受技术限制发展并不持久。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期间,5G、人工智能技术已有一定基础,“非接触型经济”表现形式已经较为成熟,也有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此时“非接触型经济”影响范围更广,作用力更强,预计将比2003年更加持久,并给人们带来消费理念与消费习惯的改变。
图表:2003年SARS与2020新冠肺炎疫情下“非接触型经济”发展的比较

“无接触”服务获多地政府大力推广
2020年疫情期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较大的传染性,多家政府部门呼吁市民减少外出购物、娱乐等消费活动,并大力支持“无接触”服务,重庆、兰州、青岛、福州等多个城市先后呼吁企业和消费者积极推广使用“无接触”服务,推广“无接触配送”,优化配送模式与手段。
图表:2020年政府部门对“非接触型经济”的支持

受疫情影响,线下零售公司及时适应社会需求,纷纷转战非接触服务。永辉超市利用在全国拥有27个配送中心等优势,推出到家服务,上线“无接触配送”;截止2020年2月1日订单首次突破200万单,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新冰洋作为国内快递柜制造商龙头之一,重点聚焦自动收货场景,使得外卖入柜需求猛增。友阿股份所有百货卖场尝试进行“云销售”,通过直播等形式进行线上销售。
图表:“非接触型经济”红利情况

20大爆发行业之互联网+教育行业
疫情期间,线下教育机构暂停营业,全国各地中小学也纷纷推迟开学日期。线下教育机构及中小学不得以转向线上授课,在线教育迎来风口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0%,全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59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单位:亿人,%)

2020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优酷、钉钉联合发起“在家上课”计划,2月10日起,全国中小学生登陆优酷、钉钉APP,可免费在家上课。“在家上课”计划包含两种授课模式,“大班”是名师面向社会的公开课;“小班”是合作学校的教师入驻平台,面向本班学生开讲。
截至2020年2月2日,阿里钉钉“在家上课”计划已覆盖超过2万所中小学、1200万学生。此外,包括湖北、河南、江苏、山东、武汉、深圳、杭州、长沙、珠海、重庆江津、北京昌平等全国20多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发文,推广使用腾讯空中课堂,保障全国数千万师生集体在家“开学”。
20大爆发行业之智能家居行业
受疫情影响,众多行业遭到严重的打击。智能家居作为新兴行业,其无接触式的交互方式,给疫情期间的人民带来安全、智能的生活体验,其优势开始凸显。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将使得智能家居的认知度提高,行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呈稳步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CSHIA)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65.32亿美元。
CSHIA 图表:2015-2019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2018年在我国智能家居细分市场中,家庭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家电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分别为28%、21%、16%。此外智能影音、楼宇对讲等占比均在5%以上。
中国信通院 图表: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细分市场份额(单位:%)

在出货量方面,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达1.5亿台,同比增长35.9%,其中,智能音箱、智能灯泡和智能门锁三款产品增速最快。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产品出货量共计8.4亿台,其中视频娱乐出货量最多,为3.47亿台。家庭监控安全设备次之,共计1.64亿台。
IDC 图表:2019年智能家居市场分品类出货量(单位:百万台)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感染疫情下,智能家居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小区可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开门,避免刷卡、钥匙、把手接触式开门,减病毒传染的风险。第二,大楼室内可安装智能楼宇对讲系统和智能语音呼梯系统,可以帮助住户无接触交互控制设电梯设备,即可呼叫电梯,进一步减少感染的风险。第三,住户室内可安装声控系统,进门后声控开灯,控制窗帘等,免去给开关消毒的步骤,进门口无需洗手消毒即可开灯。
图表:疫情下智能家居的应用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仍然较低,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仅为4.9%,而同期美国智能家居渗透率达32.0%。此次疫情下,智能家居的优势显现,人们对智能家居的关注度也会进一步提升,国内智能家居的渗透率有望提升,为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增长提供强劲动能。
CSHIA 图表: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智能家居渗透率(单位:%)

科技篇
20大爆发行业之VR行业
2019年,我国对于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频频颁布政策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201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到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要进入全球前列,并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国家政府机构还在视频产业、信息消费、购物、广电、虚拟现实技术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机构也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计划,如青岛市发布了2020-2022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可见国家对于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重视。
根据IDC发布数据显示,我国虚拟现实行业中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呈加速上升趋势。2018年末,VR头显设备出货量约116.8万台,到2023年中国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050.1万台,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9%。综合表明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图表:2018-2023年中国VR输出设备出货量及预测(单位:万台)

线下被限制提升了线上需求,VR、AR的认知度在疫情期间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疫情能让人更为深刻了解未来可能的线上办公,和未来数字化应用对生活的影响。疫情让每个人都在封闭的环境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构建无菌、安全的环境。短期来看,此次疫情不太可能让无人机行业获得爆炸性增长;但此次疫情有利于提升人们对产品的认知,长远来看,此次疫情有望加速行业发展的进程。
20大爆发行业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分析疫情发展情况、监控地方疫情发展态势,辅助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迫在眉睫。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正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服务工作,加强联防联控,产业界也在利用5G、机器人等新技术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图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作用

此次疫情的突然袭击,对所有行业来说,既是短期的压力,也是一次行业变动的机会。在此困顿环境中,这些行业风口也将迎来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它们很可能会顺着这个机遇成为未来几年发展最强劲的产业,寒冬过后终将迎来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