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议室如何打造?将快速获取“数据、算力、知识”的能力赋予用户,将高效开展 “研究、分享、协同”的基础赋予用户。
日前,“一带一路东盟大数据”实验室完成了一套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其高标准,现代化的系统与设计,让该实验室成为了未来会议室设计的有效参考。
面向未来的设计
依托“分布式”和“视音频软件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和大数据“一站式”平台,统筹各业务职能组织机构,构建多形式数据采集、同平台共享和大数据展示,以“融合”的思维实现数据融合和办公空间融合,整合视频、音频、IPKVM和H5大数据展示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可知可感的大数据中心、决策中心、会议中心,满足一带一路多种综合数据的科研项目、成果展示和会议需求,实现集中和分布式(多区、多域)协同科研工作、国际会议、报告讨论会议等。
“1室+多域”的空间布局和系统部署
从空间功能来看,该实验室可分为“主席台区域”、“科研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同区域既独立又融合。
一、主席台区域
主席台区域位于会场的前方,中间是主席台,两侧是汇报台,主席台后墙是一个12.6米*3.6米超大型超高分辨率的投影显示墙,8K分辨率,满足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决策指挥、会议报告等;在主席台对面的墙上设置1套3.2米*1.8米的返显大屏,用于报告或会议模式的返显使用。
主席台区域,可设置为报告模式和会议模式。报告模式通过主席台两侧的2个汇报台实现;会议模式则是通过主席台来实现。
在汇报台的模式上,系统可以通过一键设置成“随大屏模式”或“独立使用模式”以适应汇报者模式和主持人模式等使用场景。“随大屏模式”在单屏显示器上可以显示与投影融合大屏一样的图像,并具备键盘鼠标的控制功能;“独立使用模式”,汇报台的单屏显示器可以显示任意一台单屏电脑图像,并具备键盘鼠标的控制功能。强大的智能操作,得益于功能强大的8000万像素处理能力的纯硬件4K融合器和不受限制的灵活扩展的分布式+KVM系统。
二,科研区域
科研区域采用平地式结构,将功能区进行分区式规划,中间“集中式”和四周“流动式”的结构布局。
四周“流动区”使用折叠流动式桌椅,可以实现任意组合,既可以分区研讨,也可以集中报告。
中间固定式区域是决策区,采用“星型”布局设计,共设置19个席位,围绕数据的“采”、“编”、“发”等功能安排桌席。每个席位都安装1套液晶升降系统,和嵌入式话筒采集。升起液晶系统,大家协同办公;降下液晶系统,大家讨论决策。
在中间“星型”固定区域外的左、右和后面三个区域,共建设10个分区,每个分区采用1套100寸超短焦投影大屏系统,无线和有线的信号接入能够满足分区独立科研和会议,也可以被任意调用到任何大屏和平台上呈现。
三、音频系统
因为现场空间多为平面式墙面或结构体,扩声系统须采用1套多波束可调的专业级音柱扩声,使声音直接覆盖目标区域,避免有效声波辐射到其他反射面造成声反射、声聚焦等影响扩声环境的因素出现。
除主席台汇报台和科研区域中间的固定式席位采用嵌入式有线话筒外,其他区域采用流动式无线会议话筒单元。全场采用多种语言的同声传译系统实现国际科研交流。
四、信号处理系统
信号接入采用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方式,日常采用无线接入方式,方便灵活;根据需要也可以通过地插和桌插有线接入。
去中心化架构设计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易维护性,也减少了对使用者的电磁辐射。借助分布式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扩展性的特点,使用者在任何一个有键盘数据点的设备上控制和使用任何一个电脑和服务器;一个信号源就可以共享任何一个位置,甚至全部显示端。
赢康公司在该案例中为其安装的产品列表:
“一带一路东盟大数据”实验室的设计满足了数据研究、成果展示、信息监控、国际会议和报告讨论等方面的使用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能化的多媒体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和用户的业务系统无缝整合。“更贴合用户的使用场景,用科技的力量服务于用户,从而使用户越来越感觉不到科技存在。”正是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设计理念所在,该案例也为未来多功能会议室的系统设计出具了很好的参考样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