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三地即时访谈节目的系统搭建

2007-05-17 厦门广电集团技术中心 高希昀 依马狮网


    【摘要】 通过电话、网络、光纤等几种传输渠道,为厦门卫视搭建起三地即时访谈节目的技术系统,有力地提高了原有节目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 三地即时访谈  光纤  会议电视系统  电话耦合器  语音信号网关  系统改造
  
    我集团下属的厦门卫视频道自2005年开播后,有了一档专门针对两岸热点的谈话类节目《第一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的时效性,及时了解和报道两岸民众和学者对两岸热点新闻的反应,节目部门要把节目形式由原来单一的台内演播室访谈变为以台内演播室为中心的三地即时访谈,即指北京、厦门和台北三地的相互对话。对此,我们进行了技术准备。
     
    一. 三地信号的传输
    首先要解决的是三地信号传输问题。由于我们的节目一周五档,每天录制时间约一个小时,所以必须同时考虑技术手段与费用问题。我们先对视音频信号长距离传输的几种技术手段进行了比较。首先是微波,因其中继多、信号衰减大、设备复杂,近年来已接近边缘化,所以不予考虑。其次是卫星传输,它的信号质量是广播级的,关键是收发双方都必须拥有或租用卫星地面站,费用偏高,传输环节多,且易受天气影响。再一个是光纤传输,它具有信号质量好,传输简便的优点,但也存在租用专线费用高的问题。还有就是互联网传输,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缺点是可能因为网络拥堵而产生误码,导致信号劣化或丢失。另外,音频信号还可以通过电话线路来传输。
    通过综合考虑,我们在不同方向采用了几种不同方法。北京方向,我集团在北京租用了一个演播室,把北京的一些两岸问题专家请到演播室来上节目。北京演播室的信号通过租用光纤通路直接传送至我集团技术中心传输机房,经同步数字传输系统设备(SDH)的G.703接口输出DS3信号、再经网络适配器(NAR)的ASI接口输出TS流、最后经解码器解调出视音频信号,送至总控机房(MCR),再送至演播室(250 STUDIO)。这条通路的总带宽有8M,所传输的视音频信号码流率达5.5Mb/s。厦门演播室的音频信号则通过电话耦合器(TEC)送至北京演播室,再经该演播室的电话耦合器送至调音台,由于北京演播室无须现场录制,视频信号就没有送往北京。台北方向,因为信号是双向实时传输,所以比较麻烦。在和合作方几经探讨之后,我们决定选用一套SONY的会议电视系统。这套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双向传输视音频信号,操作相对简单,且可同时打包传送多路语音信号,性价比高,缺点是信号达不到广播级的标准。它的工作带宽最大为1920K,视频编码采用MPEG4 Simple Profile标准,分辨率是352*288(CIF)。不过由于台北传来的多是演播室的主持人图像,动态大的画面不多,所以除了色彩方面相对差一些以外,主观上还是可以接受的。它的具体传输路径是这样的,厦门演播室的视音频信号进入会议电视终端(MTT)后,信号编码压缩后从RJ45接口输出,接至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后经带宽2M的专线输出。台北方面也是采用相同的方法和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同时传输的语音信号经交换机送至语音网关后即可接上电话进行内部直拨通话,非常有利于两个演播室之间的联系。下图为三地信号流程图:

三地即时访谈节目的系统搭建

  
    二. 演播室的系统改造
    《第一反应》节目是在厦门电视台250平演播室进行录制的。这个演播室主要是录制一些栏目的口播,因此原先的系统配备比较简单。视频方面,切换台使用的是MAGIC的8D,共有8路物理输入,另外用一台10路视频矩阵做备用切换。两套Sony 570摄像机,三台Sony录像机,一台帧同步机。音频方面,配备了一台16路调音台和一台Sony 290备用调音台。考虑到节目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些设备配备。
    首先在视频方面,总控送来的两路外来信号,一路接到原来的帧同步机,另一路我们又加配了一台帧同步机。因卫视采用的是松下格式,我们增加了一台松下DVCPRO50的录机,然后是一台特技机(DVE)用于制作双画面等特技,一台等离子大屏幕电视机用于主持人的背景画面。由于原来的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和扩展性,信号在进切换台之前全部进跳线盘,就为我们的系统改造提供了便利。我们把切换台平时用处不大的TEST、REMOTE两路输入通道跳为帧同步1(FS1)、帧同步2(FS2)的输入,把在录制过程中用不上的Sony录机VTR3的输入通道跳为特技机的输入,同时把两台帧同步的输出信号和一台摄像机、两台放像机的输出信号送给特技机用于制作双画面。由于主持人的等离子背景屏需经常变换画面,考虑到在录制时应急切换器可以不用,我们就把应急输出信号通过跳线接入演播室的等离子屏输入,这样导播就可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根据需要调用信号给背景了。音频方面,总控送来的两路音频信号通过跳线进调音台,演播室给台北的音频信号通过调音台的编组1送至跳线再送往总控,最后进会议电视终端送至台北,演播室给北京的信号则由编组2送至电话耦合器再送至北京。编组3、4则送入演播室的左右音箱供主持人和嘉宾监听。至于各编组要送些什么声音,只要在调音台的每一路输入进行选择就行了,不过要注意不能把送入的信号又经编组送回音源地,否则很容易引起啸叫。
    改造后的演播室视音频系统图如下:
三地即时访谈节目的系统搭建

  
    三. 工作流程
    每次节目开始录制前,往台北方向,由总控机房先开启会议电视终端,调出存储的对方IP地址进行网络连接,之后设备就会根据设置好的参数进行视音频传输,双方演播室收到信号后分别进行调试。如对方未开机,则通过内部电话进行呼叫沟通。往北京方向,则先用电话呼叫对方演播室进行准备,一旦北京的视音频信号送到,我们就把音频信号通过电话耦合器送给北京。此后,三地的主持人和嘉宾就可以开始进入节目的准备和录制了。
  
    四. 结束语
    这套系统搭建并投入使用后,确实给节目的制作带来了质的飞跃。通过这套系统,我们采访了很多两岸的专家学者,也采访了台湾的一些政要,对于推动节目制作水平,增加节目的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节目的信号质量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够标准的,但对于新闻节目,如果能做到快速反应,牺牲一点信号质量还是值得的。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