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Viper FilmStream摄像机对HD的影响

2003-04-03 Andy Stout 依马狮网


   

Viper FilmStream摄像机对HD的影响
汤姆逊在去年NAB上推出的Viper FilmStream摄像机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它由汤姆逊与集团旗下的Technicolor合作开发,设计宗旨是尽量模仿35mm摄影机的操作并平息摄影指导们迄今对HDcam所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其做法是使用3个920万像素的CCD来捕捉基本上与“原始”图像数据等量的数据,从而从根本上将图像处理工作移交给后期制作。这样后期设备便可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个光子击中了2760万像素中的每一个。然后使用10比特对数计算法通过12比特模/数转换器将此转换成RGB数据,并以各种不同的模式输出。
    撇开技术不谈,它从根本上使电影摄影师能够专注于聚焦、调画幅以及估计照明,而不必另外对与其它大多数数字摄像机相关的各种不能改变的参数进行分类。然而,由于它如此前卫,它也引出了一与行业工作方式有关的有趣问题。因为虽然数字电影技术可以模仿电影的一套方法,但它基本上是一种全新的格式,因此新的工作流程会随着其发展而建立起来。当然对此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汤姆逊草谷公司战略市场与技术部的Dave Bancroft解释说:“过去,当你用胶片拍摄而且所有后期制作都在洗印车间进行时,彩色定时器对拷贝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当然,你可对其推拉以获得光学效果和素材,但摄影师基本上是根据其照明、曝光技巧以及其它技艺来控制制作外观。眼下最大的争议是除了转移摄影师的相互作用点以外,摄影师是否还能控制制作外观,因此摄像师工作并非全都在拍摄现场,他还要与后期中的配色师密切协调。”
    正如Bancroft所言,问题是,在美国电影制片厂不会支持摄影师搞色彩平衡,因此他们对此有点无动于衷,说得婉转些,他们被告知在将来只需负责拍摄,外观将由后期制作决定。也许这对总体制作有好处,但摄影师的地位事实上明显下降了。
    不过,后期制作的地位似乎也有削弱的趋势。不仅是FilmStream数据能像期望的那样直接传送给汤姆逊的Specter,而且德国Director's Friend公司的dfcineFS也成为首种可提供录像/观看位置选件的便携式机器。Quantel公司的iQ也许处于便携设备的最高端,不管其价格如何,新推出的v1.3也可接受FilmStream数据,而且据称它是第一台可以实时记录和编辑数据的设备。
    为罗马Cinecitta建立了数字媒介设施的Steve Shaw评论道:“在制作过程中直接编辑而不必按照拍摄—完成工作样片—脱机编辑及着手全面编辑的常规,确实有趣。我们正在Cinecitta用Viper摄像机拍摄三部短片,其中一部不采用脱机而是直接编辑,另两部则采用传统流程,这纯粹是工作紧迫的原因。”
    眼下还不清楚还有多少人会这样使用Viper摄像机,因为对数字流程究竟如何演变见仁见智。有些人说工作样片将被小时工取代并在便携式设备上监看。5D 公司的Commander是另一种有用的机器,它可实时播放数据,而其它厂商则坚持不为所动,他们相信通过影院放映的做法在今后数年内还将保持稳定的地位。人们对片盒,或学究一点,磁盘阵列的肯定无论如何都会增加,不仅因为有一个独立的监看通道,还因为FilmStream数据本身就能用带双链路HD-SDI输入的4:4:4监视器监看,尽管是相当难看的未经处理的格式。
    然而,单单这一点就足以确保工作习惯会发生改变。Bancroft说:“我在NAB上对Viper确实曾说过:它是否是胶片的替代品,它是HD或别的什么,这些并非我们说了算,而要看诸位的实践。它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媒介,毫无创见、亦步亦趋地模仿摄影机和胶片处理将是愚蠢的。”

Thomson Viper FilmStream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