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是时候说说CDR的事了,因为我们不确定未来技术发展会是怎样。一面是发射台站的大规模布局,地市级以上几乎都规划并实施了CDR发射基站建设;另一面是接收设备的过度匮乏和厂家的冷遇。内因是新技术标准制定推广,生产厂家观望,受众了解不多;外因是来自飞速发展的移动网络技术,IP化的音视频终端争抢用户,三网融合的具体实施,内容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其职能密不可分还是各取所长?不管怎样,CDR来了。
【关键词】 CDR 地面数字广播 调频 CDR收音机 知识产权
一.CDR简介
CDR(ConvergentDigitalRadio)融合数字化广播(之前有把C解释为China的提法,相应叫做中国数字化广播),是继模拟电视数字化后,调频广播数字化的新的技术标准。融合数字化广播采用自主研发的DRA+编码技术,在模拟调频广播的频点上可以传输更多的音频节目,可以实现模拟和数字同时发射,数字发射功率更低,抗干扰性更强,目前已在央广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中开始实际应用。
二.CDR发展的历史渊源
2012年9月,广播科学研究院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地区进行了FM-CDR的覆盖测试,拉开了CDR广播的序幕。2013年,广州越秀山电视塔CDR试验项目再次进行了广播路测试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部门领导和东盟国家广电系统访问团体做了开路收听效果演示,可以说制定标准和进行试验起步较早。2017年5月25日,中国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CDR)接收终端技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中央和省级电台领导和德生等设备生产厂家有关技术人参会。18年初,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发,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CDR数字音频广播(ConvergentDigitalRadio)系统经国际电联(ITU)无线电通信局批准正式成为ITU国际标准,表明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标志着我国广电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三.知识产权优势和CDR的技术特点
CDR作为总局战略发展规划自主研发的标准,截至2017年底,广科院已申请CDR系统核心专利15项,CDR相关专利近30项,我国CDR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正式获批成为国际电联ITU-R标准,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已颁布的主要技术标准GY/T268.1—2013《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第1部分:数字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和GY/T268.2—2013《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第2部分:复用》。国家标准GB/T22726-2008《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分别对应信道编码与调制、复用和信源编码(音频和数据输入)。
CDR的技术特点。在一个调频频道内实现模数同播或纯数字化播出多套广播节目(系统结构图见图1);多种传输模式适应不同应用;频谱配置结构灵活(举例见图2);

图1 多种信号源输入系统示意图

图2 不同的频谱模式所占频带举例
发射端可以兼容原有模拟信号,增加部分设备即可实现改进(发射端原理图见图3)。由于CDR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系统构架和信道编码算法,与ITU-R建议书中其它数字广播标准相比,整体性能更优越,更适合模拟广播向数字音频广播的平滑过渡。

图3 CDR发射前端编码系统框图
另一大特点是节约频率资源和大幅度降低发射功率。试验表明,模数功率比在17dB情况下,覆盖范围和模拟基本等同,可以说意义重大。
四.CDR的发展现状
目前CDR系统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发射端和信号源方面,央广覆盖布局全国所有地级以上甚至县级城市,过度期间模拟和数字兼容,有些台站数字化程度不够,加入本地数字信号需改造,在规划中给予了预留通道和政策资金支持。图四为机房内整装待发的CDR发射机。

图4 右一为1kwCDR发射机
接收设备作为另一个终端,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分类,一类是车载收音,另一类是便携式接收,包括单一收音机终端和将来的集成多媒体终端。车载终端是当前广播受众中的主要群体,无论从资讯需求还是广告客户希望送达的目标人群,当前来看,带有CDR接收机的汽车产品并不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换代,是一个进入市场的机遇。另一类作为便携接收人群,接收端产品匮乏,听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单纯实现收音功能且售价较高的短板,很难让听众接收,当然不排除发烧友和业内人群。一款来源业内技术交流群的CDR收音机介绍,其主要特点:支持CDR数字广播接收;调频立体声广播接收(87-108MHz);ATS自动搜索并存储电台;LED数码管显示;MP3格式音乐文件;18650型锂电池,USB口充电;有音频输入插口,可作为电脑音箱;分析下这些最多算基本功能,不可否认要价1500元可定制的性价比有点低。
下图是采用海尔解码芯片的德生CDR-110数字广播收音机,2017年5月份产品下线,量产后的亲民价格,这可能是CDR接收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启点。

图5 德生CDR-110收音机(来源河南广播网)
五.生存环境改变,面临挑战巨大
CDR广播能否实现叫好又叫座?多媒体时代的广播能够一枝独秀,即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收音机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发展CDR广播是时代潮流。对CDR前景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认为时机来了,一切顺利;也不能一味唱衰,觉得前途堪忧,网上甚至有些声音,把它结局类比于可借鉴的CMMBTD-SCDMA(vsWCDMA)、WAPI(vsWiFi),和这些标准推广相比,CDR还是有自身特点的,比如政策支持,广播本身收听的可伴随性,新闻本地化和较低的运行成本等。
面对各种内容丰富的App、网络收音机、和IP化智能化终端,普及的4G和未来的5G,CDR广播确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归根结底,CDR是技术标准和传输手段,吸引关注的离不开内容,留住听众的是体验。今天还是明天?CDR让我们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吴智勇余新盛国芳《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FM-CDR)北京地区覆盖测试》2014年1月广播电视信息
[2]、关于中国音频广播标准CDR的思考201507科讯广电网[3]、中国数字音频广播覆盖试验在广东获得成功[2013-12-26]http://tech.hexun.com/2013-12-26/160936357.html
[4]、梁智熊我国数字音频广播(CDR)的发展应用于监管策略《中国有线电视》2017年04期
[5]、戚武广播科学研究院《央广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系统CDR(d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