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简单介绍了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重点分析了利用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网,组建会议电视系统所可能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 引言
会议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压缩编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传输方式在技术性能、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与服务功能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使之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因而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满足简单的语言和文字通信,希望集语言、文字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会议电视系统(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应用而生,它比传统的电话会议增加了实时的图像和各种数据,是通信领域质的飞跃。这是继电报、电话、传真及电子邮件(E-mail)又一新的通信手段。
二、 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
所谓会议电视系统,就是利用包括摄像设备、显示设备在内的终端设备和传输网络在两地或多个地点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方式。目的是使身处异地的与会者有如身临现场一起开会,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感觉,同时,还可以交流各种数据、文字、图表等信息,具有实时、高效、真实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行政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商务谈判等社会活动中。
1.会议电视系统的发展
会议电视系统最早开发于上世纪70年代,并逐渐商用化,它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总的来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会议电视、数字会议电视和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会议电视三个阶段。
80年代ITU-T制定了H.200系列建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输入输出标准、算法标准、误码校验标准和一系列互通模式转换标准,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的互通问题,为后来的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80年代末,ITU-T制定了H.320标准,使会议电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标准,极大地促进了会议电视产业的发展;90年代,ITU-T制定了H.323标准,标志着会议电视和视频通信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8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次会议电视系统召开国际会议,它使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可以不出国门参加国际会议。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会议电视系统建设高潮。90年代中期,利用广东省广播电视模拟微波网作为传输平台,组建了省政府会议电视系统,从1994年~2000年,省政府或省政府有关部门利用本系统召开了数百次会议,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本系统是基于视频宽带通道组建的,且完全是由固定主会场控制的、不服从任何协议的封闭系统,交互性和兼容性较差,它于2001年初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正式退网。目前,随着广东省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组建新的会议电视系统的任务已经摆在桌面。
2.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一般说来,会议电视系统至少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终端设备、传输网络和多点控制单元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
(1)终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设备、麦克风、视音频编码器、视音频解码器、显示器及相关的软硬件等。其主要功能是:在发送端,把摄像机、麦克风拾取的视音频信号或其它语音信号、数据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等处理后组合成数字码流,再将它转换成符合传输网络所规定的格式,然后送到传输网络进行传输;在接收端,把所接收到的信号解码还原成原来的信号。
(2)传输网络:会议电视的传输介质可以采用光纤、电缆、微波及卫星等各种信道。在传输方式上它可以在现有的各种网络上开展,比如PSTN、DDN、ISDN、IP、ATM、SDH或帧中继网络等。
[Page]
(3)MCU:多点控制单元(MCU)是一种用来进行多点视听信息传输与切换的控制设备,它位于会议电视系统的核心位置,其主要功能是负责控制多用户的接续、数据和声音混合以及视频数据的切换等。
传统的主席控制方式的控制权和与会者是分离的,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主会场和分会场是严格区分的,与会者只能被动参加会议。目前,随着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主流厂家的MCU已经突破了技术上的限制,主要体现为:可以提供完全主席控制功能,将控制权真正赋予终端,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会场和分会场,谁要求召开会议,谁就是会议主席,该处就是主会场,实现了真正的交互式会议;采用动态堆叠技术和透明会议级联技术,可以自动以最优化资源配置无缝实现终端接入和会议数量的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