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CBN可能会很有看头。一方面是因为在“西新覆盖年”和“安全播出年”之后,广播电视系统朝野内外、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要在“网络发展年”、“数字电视年”大显身手。CCBN三月召开,不失时机地为政府管理机构、广播电视运营机构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交互碰撞的极好平台。而另一方面,CCBN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来年景气指数的方向标。当着全球经济扑朔迷离、战争阴云笼罩的大环境,全球广电行业也面临着大调整、大改组。在市场需求方面,系统解决方案也在向软硬件结合,而且软件日益重要的方向发展。风云变幻,是风险,也是机遇。是沉是浮,全靠自己的把握。汤姆逊兼并飞利浦、草谷和Canal+ Technologies等,令人耳目日新。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汤姆逊向娱乐领域的进军。继2001年购买Technicolor之后,她最近又推出了后期制作设施Technicolor Creative Services,还购并了洛杉矶的著名音频设施Pacific Media Affiliates,加上过往兼并的Miles O' Fun、Vidfilm International Digital、松下磁盘服务公司、Still in Motion等,数字内容制作链已经形成。汤姆逊、甚至包括品尼高、Leitch等走过的兼并发展之路,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我直觉,曾经红透大江南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所揭示的道理,在2003年将会让我们这些有这有那特殊性的广电人士有更深的感觉、体验和理解。
奶酪不再,广电和电信、IT在技术上的融合已经是老生常谈,IT技术和产品在广播中的应用俯拾皆是,“标清网络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三个行业之间一度牢不可破的柏林墙似乎也在弱化成篱笆墙,IT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方式也暗渡陈仓,在入侵我们的广电行业。面前的路已经变了,如果仍然坐在先前的车,由着老马照着老路车,最终只能是走进死胡同。“与时俱进”这四个中国媒体曝光最多的字,也成了中国广电再迫切不过的历史使命。
形势逼人,国际公司早就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一直在对产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战略作全面的调整。我们知道,IT所走过的、而且现在仍然异常突出的竞争白热化和对价格的高度敏感正一步一步地成为广电的写照。Leitch亚洲董事总经理Karlton Burn评论道,“如果一套需要投资20万美元的设备,在半年内可能就不再领先,那么用户将不得不精打细算,寻找一些便宜的方案。”他进一步指出,“广电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像IT行业。而在IT行业,所有的人在为1块钱打得头破血流。”
产品战略的调整是普遍的应对策略。Sony早就提出了AV/IT的战略,在利用IT技术创造新的AV创作流程,打造跨平台、跨行业的软硬件合一的新型IT和AV结合的一体化公司。松下曾经将民品的DV发展成DVCPRO,现在又将IEEE1394的接口加到了DVCPRO50的演播室级产品中。JVC也在静悄悄地发生革命,扬长避短,把市场推广重点放到了公司擅长的信号处理和监控设备,尤其是大力推广Streamcorder,力图收回公司历来影响力比较强的低端市场。可延展、跨平台、多格式等成了Avid、Quantel和Discreet等创作公司的感召口号。Quantel执行主席Richard Taylor年初访问亚太地区时,认为generationQ系列产品多格式,可联网,而且无限展延。由于由高到低采用同样的界面,去掉了高价格和复杂性,让Quantel产品顺利进入由前期到后期的各个环节,并且纵贯高档、中档、甚至低成本市场,让公司重回图像创作市场的中心舞台。
利用最新技术开发出更加经济有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价格战略也是厂家们的支点之一。汤姆逊今年NAB将开出的处方是在系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效率和成本合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对软件应用的加大开发和推广。汤姆逊总裁Marc Valentin今年早些时候就表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要满足广播和影视创作者对价格和工作效益的需要,以便他们忘记设备,不再担心维护费用,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内容创作中去。”
在加强软件应用的重视上,Snell & Wilcox和汤姆逊有着同样的见解。Snell & Wilcox早些时候宣布它将停止2001年9月兼并的Post Impressions的硬件平台,包括Spirint工作站、Splicer 合成器和Piccaso色彩校正产品,但Snell & Wilcox新CEO Simon Derry却同时宣布,会利用其中所含的技术,结合公司对AAF格式的深度了解,继续研发Synaps工作组元数据服务器软件,希望通过这个软件平台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Leitch是广电行业少见的自己生产PCB板卡的厂家,由于中间环节少,所以可以把成本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为用户提供买得起的设备和方案。此外,Karlton Burn还在尝试引进IT的技术和人才,从队伍建设上进行改组,适应市场变化的新需求。他还要求,以往以技术为主线的工程师销售支持,要转到以客户为主线,要成为“客户经理”。公司最近加盟的销售总监便是来自IT行业,他这样做,是“要寻找新的技能和心态组合,要带来与以往不同的销售经营方式,增加Leitch对用户的吸引力。”Leitch亚洲目前还在酝酿针对区域内所有代理经销商的外部网,保证对销售渠道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热线沟通和支持,要做到新推出的产品,技术指标和手册很快就能上网。当然,品尼高走得更远,老总裁兼CEO Mark Sanders去年就主动让贤,索性请资深IT职业高级管理人士Kim Fennell来做掌舵人。
说到软件应用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软件能随计算能力的不断发展迅速更新换代,既能赶上潮流,又能让用户解除巨额硬件投资被套牢的后顾之忧。其实,从Matrox的Power of X发挥硬件软件的双重优势,到generationQ的上下展延,我们无不看到软件的功劳。显然,与硬件无缝结合的软件应用将是未来广电厂家最激烈的战场。这场战怎么打、结局如何,将对未来行业的结构和走向发生重大影响。
软 件应用是中国本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本地企业由字幕机、非线性编辑、再到虚拟演播室和网络系统,他们的每一步发展和成就几乎都离不开软件。中国的本地企业是否能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找到新的立足点、新的成长点,这将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挑战。各位不妨到CCBN上自己去找一找你们的体会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