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台广播对外传输的系统设计,先从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然后到主备传输系统的设计,再到“一键直通”功能的实现,在广播中心建设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意义。最后谈到的通过E1码流传输的双向性实现了对传输环节广播信号的监测更是以后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E1码流ASI码流2选1
一.引言
广播中心对外传输是广播播出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传输系统如何更好的与下一个传输环节融合尤为重要,根据我台下游传输单位的系统架构,我们采用ASI和E1两种码流方式传输,便于我台广播信号能在多种网络中复用传输。新中心广播开播三年多以来,未出现过一次信号传输故障。在此向各同仁介绍一下我台的传输系统的设计理念。
二.对外传输系统设计
1.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
广播信号全省覆盖主要通过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光传输机房(简称省网机房)和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简称地球站)传输,另外还需要传输到微波总站、省数字电视机房和本地调频、中波发射台等共计7个接收点,而且需要的信号格式不同。
需要ASI码流信号的有地球站、省数字电视机房、合肥市有线机房、国家有线网络和微波总站,需要E1信号的有省网机房、电信机房、移动机房和本地调频、中波发射台。E1信号也是电信、移动和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传输码流,目前我台已经租用电信和移动多条光纤通路传输广播信号。所以我们对外传输采用ASI和E1两种码流的光缆传输方式,即在广播中心E1和ASI码流均配置主备传输设备,然后直接采用光纤方式传输到下一个环节。到下个环节就可直接复用传输或解码后使用,大大降低设备的成本。
2.传输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时E1码流主备采用是两套完全独立的对外传输,E1码流信号传输到E1码流分配器上,由码流分配器输出到光端机上,这样在实际维护中带来了很多的便利。ASI码流信号设计的是编码复用后的主路和备路信号先进入码流切换器,经码流切换器输出后再输出到码流分配器上,由码流分配器分配出多路ASI信号到各个光端机上,实现了多重保证,任意一台编码器出现故障码流切换器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编码器。
E1码流和ASI码流光端机均采用独立光端机的方式,不使用光分路器,使用光分路器会出现两个弊端,一是可能造成远距离的光功率不够,无法正常接收信号。二是一旦光端机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所有环节均接收不到信号。对于E1信号的光端机更是要求为光口是单纤双向的。对外传输系统框图如下图1。

图1对外传输系统框图
3.“一键直通”功能的设计
根据62号令要求,一级广播中心应具有应急手段,可将直播室系统的节目信号直接送到传输系统中。多数的广播系统一般采用音频跳线的方式实现,但一般跳线盘均放置在设备机房,值班员应急操作距离较远,而且跳线盘紧急情况下是操作不是很方便。
如何进行设计,既实现了上述功能有方便直观操作,我们提出采用拨位开关方式的2选1设备的方式,拨位开关直观易操作。我们向厂家定制2选1设备,要求主通路是无源设备,但设备前面板需要有2路输入信号的彩条显示并能进行信号的监听,这样便于值班人员监看,同时也能在应急操作时确定应急信号源正常。
系统设计中将2选1放置在主ASI编码器前端,2选1接收2路信号,第1路为日常播出的音分输出信号,第2路为直播间应急直通的数字信号,一旦总控系统故障无输出信号,只要控制台上操作一下拨位开关,就能实现直播间应急信号直接传输到主ASI编码器上。
在工艺方面我们又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原先是按照一套节目一台2选1设计占用1个U的空间,按照我台20套通路设计共计有20台,需要占用控制台5到6个工位的位置。最后优化为在1U设备上实现2套节目2选1功能,通过改造整体效果很好,不仅节约了一半工位的空间,而且也节约了电源插板的空间。实际使用效果如图2。

图22选1设备
4.全省覆盖E1信号源的优化设计
省网机房是广播信号传输到全省各发射台的枢纽,全省各发射台主用信号源为该机房传输的E1信号源,因此也是广播信号传输的各关键点。在该机房设计是采用两项措施保证E1信号的正常传输,第一项措施:主备E1信号源实现了自动切换,一旦主路E1信号中断会自动切换到备路E1信号上;第二项措施:利用E1光端机的双向传输的特点,把省网机房传输的E1回传至广播中心总控机房,广播总控机房将返还的信号通过E1解码器解码后送入总控监测系统,一旦省网光传输机房出现设备故障导致信号中断,广播总控机房监测系统会立即报警,值班员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使用一年来该功能已经实现了2次故障报警,为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故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处理故障争取了时间。如下图3。

图3省网机房E1传输示意图
三.结束语
在实际的系统设计中,广播信号对外传输系统一定要采用主备两套系数,而且主备系统设备一定要是同样的型号。总控对外传输信号的最好采用通用码流方式,便于选择网络传输运行商,也便于下一个环节的接收与复用,即节省了编解码设备,也方便了的维护。另外,在系统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62号令的各项要求,特别是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手段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随着广播技术发展,对整个广播整个链路的全监测是以后广播发展的必然需求,此次我台新系统建设中,我们就利用E1码流传输的双向性实现了对传输环节广播信号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