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Intertek是一家独立的测试研究机构。德州仪器(TI)委托该机构针对数据投影仪开展一项研究,旨在评估DLP芯片与LCD面板这两种显示技术在粉尘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该项研究的目标是,跟踪这两种显示技术所产生图像的质量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为了执行上述任务,由TI选定采用两种不同显示技术的数据投影仪,但由 Intertek 负责在公开市场上采购并进行维护。每一台机器都经历一系列循环周期的色彩和亮度指标的测试,这些指标包括光输出量、光输出均匀性、全白/全黑对比度、棋盘格对比度、色彩的色度以及色彩均匀性等。所有上述研究数据均由 Intertek 独立收集。研究过程中,除显示测试各种测试图像以外,我们还投影了静态图像,并用相机进行全程拍摄记录。本文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及其采用的方法和设备,并给出记录的结果。
测试背景
我们分别在粉尘浓度为200 ppcc(每立方厘米200微粒数)和 2000 ppcc (每立方厘米2000微粒数)的环境下进行研究。每项研究均包含 6 台机器,其中三台为DLP数据投影仪,另三台为LCD数据投影仪。这些设备在上述环境下连续工作 24 小时。24 小时后,投影仪从粉尘环境中移走,再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测试。
Intertek 的研究
Intertek 研究所用的所有样机均由 Intertek 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由 Intertek 负责保管维护。样机除根据基准测量目的调节过亮度和对比度外,均未对其它原始状况做过更改。
本次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样机根据电子投影关键性能测量与文档标准第一部分:固定分辨率投影仪 (IEC) IEC 61947-1:2002 进行基准调整。最后,每日对运行在粉尘浓度为 200 p/cm^3 的环境中的各样机进行评估。
第一阶段:
在本阶段,对各样机进行基准校正,方法是用视频信号发生器产生ANSI灰度等级图像投影到屏幕,屏幕到样机的距离与测量设备到样机的距离相同。样机工作至少 15 分钟后,即根据 IEC 规范第五节 (IEC specification, section 5) 调整亮度与对比度。记录所设置的值,并将其贴在样机上以供日后参考。每一台样机都需要分别重复上述过程。
第二阶段:
根据 IEC 规范图 A.2 所示的13 点位置图像,在全屏幕上确定线性致动器 (linear actuator) 的位置。首先,在屏幕上投射该图像,然后将线性致动器移动到各点。记录相应的 X 与 Y 坐标,并输入其位置程序。在测量棋盘格对比度的时候用 16点 位置图重复上述过程。对每台研究样机都分别执行上述过程。该操作结束之后分别按照运行周期对样机进行测试。
在研究测试阶段使用了下列测试仪器。开始测试前,Intertek 委托外部的校准公司根据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 (NIST) 的相关标准对所有仪器进行校准。
* Konica Minolta CL-200 --测光表
* Chroma 2329 --视频信号发生器
* Fluke Hydra --数据记录器
* Staco Energy Products 公司 MVR-20WCIY045 --自动稳压器
* Fluke -- 电压表
为了解决一致性问题,测试人员事先在夹板的吊装孔部位钻孔,穿过样机底部的吊装孔,将各个样机固定在3/4英寸厚的夹板上。此外,夹板上另有三个钻孔,用来将其固定在测试窗内。这样可以确保每次测试中,夹板和样机在测试窗中的位置都相同。
随后,在每两台样机之间以及样机的散热口处放置温差热电偶,这使我们能够监控样机周围的环境温度,并能确定样机的关闭时间以及是否关闭,并能检验灯泡是否过早发生故障。
[Page]
CL-200 测光表被远程安装在线性致动器上。线性致动器装有步进马达与译码器,为测光表提供重复与精确的定位。
在固定测试间隔期间拍下数码照片。如果灯泡提前报废,将立即进行更换,拍下数码照片,并进行新的测量。
整个研究过程中,当没有进行测试的时候,所有投影机接受相同的图像信息,这是通过数个视频分配放大器投射屏幕保护程序视频来实现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烧屏,并确保两种显示技术在各自开机时都能接收到相同的影像。在实际测试开始阶段,样机与视频分配器断开连接,直接通过 15 引脚的 RGB 线缆连接至视频图形生成器。测试中的图形播放顺序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