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2016-09-12 电影中国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原著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出版至今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中文版销量更是突破180万册。此番,从文本到大银幕,以“忍还是不忍”作为内容核心,着眼于当下社会普通人纠结的内心世界,讲述了一顶绿帽子下的史诗。与其他特效片、青春片、喜剧片不同,《一句顶一万句》不走寻常路,着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洪流之战。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刘雨霖毕业于培养了李安、马丁-斯科塞斯等无数名导的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曾参与过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的拍摄,首次执导的短片作品《门神》获评奥斯卡(学生单元)叙事片奖。此番,刘雨霖选择父亲的扛鼎之作担纲导演,初衷是想拍出一部描写日常生活和小人物的作品。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原著作者刘震云(右)、导演刘雨霖(左)
 
        从《手机》到《我不是潘金莲》,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对刘震云来说已是轻车熟路。然而,《一句顶一万句》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片导演是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
 
“上阵父女兵 合作只有工作身份”
  以往刘震云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合作对象多数是冯小刚。这次《一句顶一万句》改编成电影,刘震云依然司职编剧,但导演变成了女儿刘雨霖。   

        刘雨霖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学院,曾经凭借短片《门神》获得过多个国际大奖。《一句顶一万句》电影的合作,刘震云和刘雨霖既是父女关系,又是编剧与导演的关系。刘雨霖表示:“跟刘老师合作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他非常的严肃认真。不管谁来拍他的作品,刘老师都会问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拍这部作品?为什么选我的作品来拍?回答必须让他满意了才行。”刘雨霖感慨说,可能外界看文字,都以为刘震云是一个特别温和幽默的人,实际上他在生活中特别沉默寡言,但“如果你该做好的事情没做好,他一定会发火”。刘震云则笑着表示,他跟刘雨霖基本上是工作上的关系,日常生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孟非为电影宣传站台
 
 “文学和电影的关系 前者是瀑布后者是大海
 
        刘震云在现场讲述了自己作为文学作者对文学与电影之间关系的理解。他说从小说到剧本,肯定会有大的改动。小说最擅长的是写一件事背后的东西,为什么做这件事,你可以用大段的心理描写,码放清楚;电影要是来半个小时心理描写,演员坐那儿不动,观众也就睡着了。电影要求故事、情节、细节、对话,而且推进要快。电影像奔腾的溪流,一有落差就是瀑布;小说像大海,表面的浪花没什么,下面的暗流和旋涡在致命。所以从小说到剧本,从结构到人物都会有变化,这很正常。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门神》中的瀑布画面剧照
 
“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刘震云见面会现场还谈及了和冯小刚导演的多次合作,《一地鸡毛》、《手机》、《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都是冯小刚说:“我想拍。”刘震云说好,就结束了。冯小刚是一个非凡的导演,他拍一个电影一定要有自己的角度,比如说《一九四二》,国外拍这样的片子都用悲悯的角度,但他用幽默的态度来讲灾难。《我不是潘金莲》他用圆的方式来拍。他问我:对面走过来一姑娘,你愿意就这样打量,还是用望远镜?我说:把望远镜给我。他的这种方式,看似缩小,其实把局部放大了。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一九四二》发布会宣传现场
 
        而在谈及和女儿这次的合作时,刘震云一直保持专业的态度,他强调自己并不是在跟女儿合作,而是在跟一个导演合作。“一个人要拍电影的时候,她没有个人的身份,就是一个导演。这个导演必须要对我的作品有深入的认识,刘雨霖导演做到了这一点。我问过她,为什么要拍这部?她回答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两个人物走到了我的面前,我跟他们朝夕相处,特别有情感。我想把小说里他们忽略的感情用电影的手段重新讲一遍,虽然我讲的跟小说可能有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导演应该说的话,那就试试吧。”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刘震云:“和女儿与冯小刚的合作——并没有不同”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也将于11月11日,全国影院上映。

刘震云 冯小刚 女儿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