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播是从地面无线广播开始的,但随着世界范围有线和卫星电视广播(我国的直播卫星DBS将于本月底升空)的快速发展,地面电视广播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然而,地面开路广播所具备的大范围较低成本覆盖的独特优势,使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细分析起来,造成地面电视广播逐步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有:模拟技术固有的缺陷使之传输的信号质量不高,特别是随着空间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模拟电视信号的质量越来越差;模拟技术无法支持更多的业务类型和收费模式。
数字化让地面无线广播获得了重生。开路广播数字化后,技术上已支持开展包括车载移动电视、手持电视,以及数据服务在内的多种新的增值服务,而这些是有线电视难以办到的。同时,地面电视广播的数字化还将给中国的整个数字电视产业带来一场空前巨大的产业升级,其中所蕴藏的商机更是以万亿计,这也正是为什么标准出台前的几年间,有关各方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出现了“标准圈地”现象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一切的一切,现在都有了结果。
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编号为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定于2007年8月1日起实施。随后,国标委网站又针对这一标准发布了一篇新闻通稿。通稿说,该标准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和移动接收需要。据了解,该标准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突破性的取得了单、多载波调制技术的融合,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基于该标准的系统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可扩展性强,适应我国城乡不同应用需求。
通稿还指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国家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协同为受众提供全面的覆盖,是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中的重要部分。该标准的正式颁布,无疑将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快速、有序地向数字化过渡,促进我国电视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的消息既出,数字电视产业界各方无不大受鼓舞。它的正式颁布,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我国数字电视转换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我国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在有线之外,又有了一个新战场;再加上我国广播通信卫星鑫诺2号本月底的发射升空以及随后的直播卫星电视业务的展开,我国的数字电视整转将形成有线、地面、卫星三位一体、天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我国到2015年全面完成转换并关闭模拟奠定重要基础。
地面标准的出台,犹如一针兴奋剂,强烈地激起着数字电视产业链各方。其中,作为发端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发射一环尤为引人关注。事实上,从2001年至今的几年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发射机制造商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地面标准的进展,许多厂家都与清华和上海交大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其中,全球领先的发射机研发和生产厂商哈里斯公司主管电视产品的负责人Martyn Horsepool早在去年的BIRTV上就曾向本刊透露说,该公司一直在与国内的相关标准制定机构合作,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Horsepool认为哈里斯可以在中国地面标准出台三个月后即可拿出符合要求的发射产品。另一家全球领先的发射机制造商,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也一直在密切跟踪国内的地面标准进展,并与清华大学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国标公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今年IBC上,罗德与施瓦茨即展示了支持清华DMB-TH的数字地面电视测试仪器,令人惊讶不已。
配合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国家标准的出台,本期我们特别组织了一些无线传输发射方面的技术文章,其中既有国外同行撰写的有关电视发射机70年演进史的文章,也有发射机制造商哈里斯公司专供本刊的文章,还有电台、电视台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起的有关传输发射的心得体会。我们希望这些文章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