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BN2016展会上,中科大洋在“着力打造‘互联网视频+’平台,实现互联网生态下的跨越式发展”的2016公司战略下,依托最新媒体融合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展示了极具创造性的技术成果,深入诠释了其“融合媒体 智慧运营”的参展主题。
大洋公司新媒体融合产品部副总经理王琪江先生介绍,本次展会,在“融新闻”及“云智作”展区,展示了大洋为众多电视台设计并实施的融合新闻生产、融合节目制作场景;在“云媒体”及“融运营”展区,展示了大洋基于云架构的智慧城市运营方案,同时观众在现场深度了解“秀赞微运营融合营销方案”并体验了“星秀网上直播”的现场联动效果;在“全媒体演播室互动体验”展区,展示了大洋 “演播室大屏互动解决方案”;在“4K全业务链”展区,观众零距离感受到从标清、高清到超高清纵向的一个演进过程,体验4K包装与合成、4K后期编辑制作、4K转码、4K图文及播出的“4K全业务解决方案”的精彩效果;在“网络运营商融合业务平台”展区,展出了大洋专为网络运营商设计的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包括华数传媒在内的众多经典案例。

大洋在媒体融合方面的业务思路和发展重心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融合生产,帮助电视台在实现媒体融合的同时提高台内生产效率,具体包括融合新闻生产、融合节目制作、多屏互动播出等全媒体制播解决方案。融合生产平台用户可以新建系统,也可以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当然也包括原有业务流程的调整、组织结构的适配等;
二是通过智慧运营,帮助电视台寻找新的业务突破,让观众转变为用户。通过如智慧城市、星秀主播社区、M2O新媒体运营平台、秀赞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给用户终端提供更好更直接的体验,把用户吸引住,只有这样,电视台才能真正成为现代的传媒企业。
此外,大洋展示的云计算技术和相关解决方案在提高电视台的运维效率、资源动态调配及监控方面,效果也非常明显。这些方案包括:

大洋基于云架构的制作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电视台IT架构的升级改造可提高现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效率。例如,大洋给河南电视台建设了云制作网,编辑记者们可不用再进入专门的非编制作机房,在办公室就可直接通过瘦终端连接到云制作平台上完成精细化的节目制作,使编辑记者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以往的编辑体验。
大洋基于浏览器的非编系统——Web非编
大洋Web非编系统基于独有的分布式集群渲染技术,在电视台内构建一个云渲染平台,负责所有的视音频编解码及合成渲染工作,并将渲染结果画面提供给前端播放器进行展现。不管编辑记者在电视台内还是在电视台外,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直接使用大洋Web非编制作节目,而且不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任何的程序或插件,支持4层视频字幕混合编辑以及常用特技。由于是在云端渲染计算,无论是故事板上是几层视频,也不论视频的码率有多高,编辑记者的电脑只需要2Mbps的接入带宽即可。
大洋“云生产矩阵”
大洋“云生产矩阵”由一个个高度为4U的矩阵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既包含了存储资源,也包含了如CPU、GPU、内存等计算资源。每个节点既可独立构成一个小型业务系统,同时又可多个节点相连,进行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横向扩展,形成大规模超融合云平台。
大洋“数据直通车”
大洋的“数据直通车”功能,有效解决了“媒资系统”、“融合资源平台”等下载素材到“制作网”时,文件复制和迁移时间过长的难题,下载时无需真正搬移物理文件,“制作网”可瞬时获得素材文件,并保证各个系统看到的素材文件都是独立的,互相不干扰。

王琪江先生特别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凭借快捷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在内容快速采集和轻量化管理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未来手机上承载的业务将会越来越多,例如基于手机的内容审核、资源查找浏览等方面,可以帮助电视台领导和记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适用于手机的内容生产和发布方面,大洋也做了大量研究,并且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领先地位。本次展会,大洋也就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展示,包括手机非编、超高速转码、基于H.265的编解码等。
总体而言,在面向电视台融合生产和新业务运营方面,大洋保持着自有的特色和优势,而在底层技术研发,包括4K相关技术、云非编的编辑渲染技术、Web非编技术、手机非编技术等方面,大洋也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相信未来在“互联网视频+”时代,大洋会更加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