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市场研究机构中,有一个公司专注在网络融合领域,以“融合行业”作为突破口,切入中国市场,这个“融合”的想法帮助它在短短一年的时间收获了不菲的业绩,逐步在中国市场建设起自己的品牌“In-Stat China”;同时,它取得的成功也用鲜活的案例告诉业者,融合行业蕴藏着无限商机。
中国市场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随着技术在进步,各个原来分立的行业为了发展都在互相学习、彼此进入,在这种新的形式下,每个业者都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融合的大环境下重新审视自身,借助产业链的力量来切入到市场下一波的商机浪潮中。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执行下去呢?In-Stat China中国区总经理殷建松的回答简洁、直接:“突破自身,从观念开始。”不同企业经营不同产品,不同产品遵循不同规则,不同规则源于不同观念,传统的思考方式往往束缚企业的发展思路。比如手机行业的老大诺基亚,它尝试多年去提供解决方案,但是仍然很难摆脱“如何通过渠道卖出去更多手机”的传统思考方式。现实中有巨大的不可预测的摩擦力,很多事看起来正确,但是要真正做到很难,因此转型的前提是先要突破,不破不立。美国的一本流行书就曾经详细讨论过企业如何成功转型的问题,作者的想法是先要分立出来一些新创的小实体,让他们在市场上摸爬滚打;随着这些分支的逐渐成功,母体也就能实现转型了。针对中国当前的广播电视行业,设备商在充分考量自身优势和资源的情况下,从提供单机到系统解决方案、再从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到综合服务运营商是必然的趋势。对于中国新媒体业务的运营,殷建松总经理基于多年市场研究经验给出建议,“可以多参考海外媒体运营商的做法。国外的媒体运营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各种内容打包方案,远比我国现有的付费媒体业务的打包先进得多。职业的习惯使我想提示国内的媒体运营商,花更多的精力在消费者研究方面,做好市场细分,找到在细分市场中的定位,然后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促销和服务。”
从业务运营的层面比较广电和电信两个行业,比较相似。但是,在现阶段两者确实存在区别。广电以音视频内容为主,具有本地化和强烈的政府色彩,内容的营销意识不强,媒体业务的运作和发展大部分依靠广告收入;电信以经营语音和数据为主,全网全程的漫游性和通达性比较好,依靠SP/CP的合作从业务本身获得收入,营销意识很强。电信和广电两个行业的融合作为中国非常本土的产物,实现的关键在于政府监管体制的改革,政府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把三网融合写入议程,这已经是第二次在五年计划中提到这个问题。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In-Stat China预测,在2-3年后,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融合的真正步骤将会出台。
其实,网络和终端能力一直在提升,新的编码技术一直在发展,通过IP或者电信网络传输视频内容已经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了。殷建松充分肯定了视频业务的潜力,并补充道,“2006年,从全球的情况来看,“视频”确实是今年高科技行业的热点。目前,In-Stat China也正在调集精干的分析师资源,努力帮助各类运营商思考视频业务的未来走势,包括DTV,IPTV,Mobile TV,P2P流媒体、视频集成、互动增值业务等等。”—咨询专家不经意间向我透露出他们的关注点,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我又一次smelt something:关于“视频”的“小”想法很有可能成为next big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