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技术是鸡肋还是未来?这在2013年还是一个问题,而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OLED不仅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且OLED时代已经来临。理由在于制约OLED发展的良品率、偏色及不够精细及成本过高等问题已获得极大突破,而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厂商的热情也极度高涨,OLED开始大步前行,从蓄势待发转向大小通吃模式。无论是大尺寸屏幕、中尺寸显示器、还是小尺寸的手持设备,甚至大屏幕拼接,全面迈入OLED。
以往由于大尺寸良品率低、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OLED只得先在小尺寸上发力,此前更多被应用在手机领域,如三星、LG、HTC等品牌手机屏幕,近两年更被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所大量采用。数据显示,2013年手机OLED面板市场规模达到了99亿美元,在整体OLED市场中占比高达96.7%,但随着中大型OLED技术的成熟,从去年开始手机OLED增长放缓,在整体市场的占比也降至85%。形成对比的是,中大型OLED面板市场却在高速增长。DisplaySearch的平板显示市场报告预计,2015年OLED电视等中大型显示面板市场总额将达到14.3亿美元,较2014年的5亿美元有近3倍的增长。报告预计,手机OLED面板在未来6年里将持续呈现下降趋势,而电视OLED等中大型面板的市场占比将持续提升,预计今年将突破10%,到2021年甚至有望达到37.6%。不过或许也有变数,因为最近有消息称苹果将在2018年的iPhone上配备 OLED屏幕面板,Japan Display、三星、LG等都在为抢夺这一豪单加码,投资上百亿美元建设OLED生产线,而中国华为、小米手机也计划在新品上应用OLED屏幕。
在中尺寸方面,以索尼和松下为代表的知名厂商开始重新发力。此前二者曾联合开发面向电视机的大型OLED面板,但最终受生产成本较高的影响而放弃。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23日报道,由索尼、松下、日本显示器以及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联合出资成立的JOLED公司,计划2017年在日本国内启动OLED面板的量产,将在2016年前投入约700-800亿日元进行开发,实现面向笔记本电脑供货。JOLED计划开发的是图像分辨率达到全高清的4倍的4K OLED面板,尺寸为20英寸和12英寸两种。今后还将着眼开发用于电视机的OLED面板。
在大型尺寸方面,LG和三星都已发布了OLED电视。在被誉为科技风向标的CES2016展会上,OLED更是成为热点。LG一口气发布了G6、E6、C6、B6四大系列OLED电视,最薄厚度仅为2.57mm,与4张信用卡相当,且具备高对比度,色彩鲜艳。同时LG还向公众展示了OLED柔性功能,把屏幕象报纸一样卷起来,图像不变形,屏幕没有折断。国内电视厂商创维、长虹等也紧随其后,展出了多款搭载OLED技术的高端电视。
这还不算完,面向专业大屏拼接领域,OLED也伸出了触角。在IFA 2015展会上,LG创新性的展示了由3片65英寸UHD(分辨率3,840x2,160)的曲面OLED拼接而成的111寸大屏幕。此后不久又在韩国仁川机场展出了由 140 个 55 英寸的 OLED 面板拼接而成的13m*8m的巨型拼接屏幕,可以说是相当震撼。LG 明确表示:展示这个巨大 OLED 屏幕的目的,就是向大家宣布 LG 在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
在创新方面,Planar LookThru OLED透明显示屏是个代表,它可以让用户在一个无框的玻璃屏幕上观看视频、数字图像以及文本内容,同时还可以看到透明显示器后面的物体、场景或其它数字屏幕。
凭借自发光、厚度、灵活度、能耗、尺寸等综合优势,OLED的发展潜力巨大,由此各大厂商都在发力角逐,2016年我们对OLED抱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