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HDV联盟四大核心厂商之一的佳能公司,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把一台灵活出色的HDV摄像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XL-H1以其高素质和丰富的接口,成为一款真正面向专业/广播摄像领域的HDV高清摄像机。
从接口说起
自从HDV诞生以来,其高质量的输出、低廉的价格以及与DV格式的向下兼容,得到众多专业人士的青睐,也吸引了很多广播人士的目光。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HDV能不能在广播领域大行其道?会不会像十几年前诞生的DV格式,同样是高画质和低成本,但并没有被广播界普遍接受,大多局限于前期图像采集,取而代之的是由DV发展而来DVCAM/DVCPRO。这三种格式压缩方式相同且25Mb/s的码率一致,提供同等的画质。虽然IEEE1394接口为非线采集提供了最灵活易用的连接方式(单根电缆实现数字视/音频进出、时间码传输和遥控)且保证了原始品质,但是其接口物理连接的可靠性不佳和传输距离短,并且其传输优势没有被大多数专业人士认识,几乎没有被广播领域采用。设想如果当初IEEE1394采用了一种类似BNC带锁的接口和超过百米的传输,恐怕它今天在广播领域的形势就会大不同。而在专业领域,更多人认识到IEEE1394的灵活性给他们提供了灵活高效且成本低廉的途径,因此在专业领域被广泛地采用。
由此看来,格式能不能被电视台接受,关键是应用的接口能不能被接受。HDV沿用了IEEE1394接口,并继承了DV的灵活高效,难道依然迈不进电视台的门槛?
答案在XL-H1出现之前是这样的,XL-H1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答案,甚至将派生出区别于传统ENG/EFP摄像机的一个新的摄像机门类,具备多格式、多接口的多用途摄像机。这一切都归功于佳能XL-H1具备了SDI/HD-SDI接口,这是被电视台数字制作所普遍采用的接口,而HD-SDI更是今后广播领域数字高清制作的主要接口。
SDI/HD-SDI接口是SMPTE的标淮,传输8bit或10bit的4:2:2无压缩标清/高清数字信号,可以包含视频、音频、时间码和同步等信息。由于采用非压缩信号,因此码率极高,标清270Mb/s,高清1.485Gb/s。无压缩也提供了最佳的图像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广播领域,并成为事实上的通用数字标淮。我们熟悉的Digital BATECAM DVCPRO的台式录放像机都带有SDI接口,高清的HDCAM和DVCPRO HD都带有HD-SDI接口,和佳能XL-H1的SDI/HD-SDI直接连接,直接将HDV磁带复制成广播级的数字高/标清格式或者是通过SDI/HD-SDI直接采集进行非线编辑,实现在非线上的多格式统一,从而避免多格式混编或转换带来的质量劣化。
XL-H1在广播领域的应用
XL-H1凭借其纯正的高清血统,图像素质轻松超越任何一台标清摄像机,丰富的参数设置和齐全的接口,几乎可以适应全部的用途。XL-H1搭载的每片167万像素的3CCD是目前几款HDV中最高的,实现了不需要像素偏移就可满足HDV 1440×1080的分辨率。
在信号处理方面,佳能经典的DIGIC处理器在色彩还原方面更趋近于真实,以至于当用一只眼取景,一只眼观察景物时很难区分哪个是真实景物,哪一个是摄像机拍摄的。
在记录方面,HDV格式是由佳能、索尼、JVC和夏普这几家主流摄像机厂商提出,并且众多厂商加盟的格式,很有希望像DV格式一样保持统一,并把这种状况保持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格式统一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重复投资;HDV兼容DV格式,最大的好处是保护现有投资,延长现有设备的使用年限。
目前对HDV格式有很多偏见甚至是误解,一方面来自销售商的误导,另一方面来自“专业人士”对高清概念认识的不足。如“HDV不是HDTV,不是真正的高清,而昂贵的HDCAM和DVCPRO HD才是HDTV。”这么讲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把格式和系统混淆。HDTV是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包含图像采集、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的整个链路。而HDV、HDCAM和DVCPRO HD地位平等,都是适应HDTV系统的格式。这三种格式的差异在于压缩方式、取样率和码率:
由此可见,三种格式提供了相同的清晰度,相同的比特数,这是决定画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它们提供相近的画质,并且都是将每个像素横向拉伸1.33倍得到1920×1080的分辨率用于HD-SDI或模拟分量输出。所不同的是压缩方式和码率,这两个因素是关联的,而且压缩是最复杂的环节,码率不是决定因素,算法的先进性才是根本。尤其是高清晰度画面更有利于先进算法的实施,所以不能说25Mb/s的画质一定不如100Mb/s或140Mb/s,应当由客观和主观的画质评价得出结论。此外,真正决定画质的还是摄像机单元,包括镜头、CCD、处理和压缩单元,而这些单元的搭配和价格才是见仁见智。
我认为有着将近七十年历史的佳能公司,光学镜头才是看家本领,而且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大多数专业/广播级摄像机都搭配的是佳能变焦镜头。在这方面,佳能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这次XL-H1标配的20倍变焦镜头是全新设计的带防抖的高清镜头,并且带有红圈标志着佳能的高级镜头,实际拍摄中也时刻体现着这支镜头的高素质。对光学的理解,还体现在对色彩还原的理解,除了镜头影响色彩还原外,处理电路影响更大,佳能的DIGIC处理器最早是应用在EOS单反数码相机上,色彩还原趋近真实,而这两部分综合调校才有最真实自然的色彩还原。这些都在XL-H1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高清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大多数彩电厂商都已经把产品重点放在高清平板电视,而今年年初央视的《高清影视》和上海文广的《新视觉》分别开播了高清频道。这对于目前有采购计划的电视台用户来讲就有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采用标清摄像机,即将面临淘汰,未来的使用期限是个未知数;如果全部都采用高清摄像机,采购和运营的费用大大增加,不能被大多数电视台接受。于是,高/标清兼容的低成本方案,HDV再合适不过,加上XL-H1带有SDI/HD-SDI接口,现在可以使用SDI接口进行数字标清制作,等到高清大范围普及,其他广播级高清录像机、切换台和后期设备价格下降就可以用上HD-SDI进行高清数字制作。这样进行系统集成,可能花一台HDCAM摄像机的钱可以部署一个演播室加上后期,而且适应高/标清多格式、多用途,这样的投资才是“花小钱,办大事。”何乐而不为?
而对于XL-H1自身的特质,低成本、高可靠性是可以作为ENG摄像机;高素质镜头、丰富的参数设置和IEEE1394+SDI/HD-SDI接口配合1394或SDI/HD-SDI切换台,作为数字EFP演播室摄像机,这样的画面效果远远好于使用26芯模拟分量的EFP系统;而原生16:9和25P更是纪录片和电视电影的好选择;对于全球的多格式交流,通过佳能服务可将XL-H1升级为NTSC/PAL兼容,也就是50i/60i/24P/25P/30P多格式兼容。
看起来XL-H1就像一个传说中的“聚宝盆”,究竟还能拓展出什么应用,只有各位有识之士发挥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