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四台一网”联播,纪录片开始“拼星”

2015-10-14 依马狮广电网


  10月11日,《长城:中国的故事》看片会暨首播仪式在北京剧空间剧场召开。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总裁薛继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燕,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北京科影传媒董事长张跃,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总导演梁仁红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此外,活动还邀请了来自历史学界、传媒界和纪录片界的专家现场观看了该片,并与主创展开了座谈研讨。内容之外,与会专家们也提到了纪录片商业运营模式的突破。
 
  1、“四台一网”发行模式的新探索
 
  记者获悉,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将于10月19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等四家上星频道和爱奇艺视频共同首播。这也是中国纪录片市场第一次推行“四台一网”的联合播出方式。
 
  众所周知,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化之路仍在摸索和创建之中,传统的纪录片商业模式单一,盈利困难,传播效果局限。
 
  《长城:中国的故事》首轮播出在商业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采取了“拼星”这种电视剧营销的模式,并实现台网联动,由央视纪录频道、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中国教育台四家上星频道及爱奇艺视频同步首播。这种发行模式不仅能取得商业利益的共赢,也将在传播效果上产生共聚效应,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
 
  此外,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还将与国际知名媒体合作推出《长城:中国的故事》的国际版本,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纪录片品牌。
 
  “当前的纪录片市场,一方面是纪录片产能相对过剩,大部分纪录片无法走进市场。另一方面是精品产能不足。投资方希望最大限度地收回成本,购片方播出方希望提高性价比,用最少的钱播最好的片子。《长城》的销售模式,对纪录片届起了带头作用,开启了纪录片销售的新样态。”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主任陈大立说道。

  2、4+1=?
 
  无独有偶,前不久地面频道也有类似的破格之举。 由上海娱乐频道、北京文艺频道、深圳都市频道、广州综合频道与爱奇艺共同打造的大型模唱类真人秀《隐藏的歌手》 也将亮相四季度。
 
  电视剧市场“多台一面”的余波散去未久,综艺节目市场又迎来了多平台联播风暴。贵州卫视与青海卫视、天津卫视与云南卫视等二三线卫视,都以“抱团”合作的方式推出了这种全新的播出模式。一时间,这种新模式受到热捧和跟风。如今,就连纪录片也加入了这股大潮中。
 
  曾经,综艺节目联播一度成为二、三线卫视扭转局面的救命稻草,但由于其存在的风格定位差异、合作分成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模式并未被广泛采用。
“抱团取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整合多方资源、分散运营风险的同时,也减少了市场上节目的个数,限制了受众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毕竟对于数量庞大、喜好各异的观众而言,百花齐放的节目市场才能满足最多数人的需求。
 
  已尝试过此种路线的综艺节目尚未有成功的典型,如今,纪录片也抓住“拼星”这棵“稻草”,第一次就挑战“四台一网”,可谓大胆。多星联播虽然有其合理之处,却也并非十全十美,把它想象成为解决纪录片困境的完美路径未免天真。4+1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还很难说。

  3、制作理念之外的内涵与外延 
 
  据介绍,《长城:中国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大型4K高清人文历史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摄制组首次采用直升机对长城进行全景式航拍,用历时四季的延时摄影呈现长城风光。同时,制作中大量采用数字绘景重建跨度长达2000年的历史场景,用三维技术重现历代长城的原貌。该片还采用了剧情片的方式,通过70多个故事,上千名演员,重新演绎古人的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刘效礼执导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发了收看热潮和观众热议。该片采取了主持人串联的形式,长镜头始终跟随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全面介绍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这部系列片从更广的范围反映长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及长城区域的风俗民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事件。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始于此,它开创了中国纪录片的新时代,推动着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巅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认为:“纪录片容易走向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高清空镜加采访模式,第二类极端是完全采用电视剧的拍摄方法,《长城》做到了在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的自如切换。同时,《长城》也是一部适合碎片式传播的纪录片,它不仅是一部12集的纪录片,也是一部上百个适合网络传播的片段组成的微电影。而在现在的环境下,传播比制作重要。”
 
  “中国影视的高峰之作很有可能在纪录片中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表示,20年来,在中国影视产业化过程中,其文化底蕴正在不断下移,甚至故事发生了从“戏说到胡说”的转变。他认为,需要保持对历史虚无的态度进行警惕。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对此表示赞同,她说:“在大量戏说历史的干扰下,我们需要为观众还原真实的历史,《长城》纪录片中,长城是故事的外包装,内核仍然是历史。镜头穿越到西周,看似讲述长城的诞生与兴衰,实则展现了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对立、碰撞、融合中不断交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长城具备现代化的军事防御能力和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另外,长城还推动了中国的测绘技术、勘查设计、数字计算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国际电视 联播 拼星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