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作流是一项新兴技术,在电视台业务整合和业务重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工作流的发展及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具体说明工作流在电视台节目创作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工作流 任务 流程 步骤
一. 引言
IT技术融合到广播电视业务解决方案已走过了十多年,现在我国广电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已处于世界的前列,在许多电台、电视台、音像制作单位都采用了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产品。新闻节目制作、节目后期的非线性包装、播控数字化改造、广告管理和播出、Internet发布等成为这些年来谈论很多的话题。这两年,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数字电视前端制作播出系统又成为了新的热点。广电业界在享用着IT技术与广电技术融合所带来的成果——高质量、高效率、低费用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实现电视台各个业务子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是目前中国电视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业务流程重组带来管理制度的变革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极其深远的。在电视台信息化建设当中,只有以业务驱动为导向,对现有的IT系统进行整合集成,才能保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随着工作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为电视台实现业务整合和业务重组的实现从技术上提供了保障。通过工作流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实现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实现了电视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 工作流基本概念
1.工作流发展
工作流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网络技术水平还很低以及理论基础匮乏,这项新技术并未取得成功。1983年至1985年间,在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邮件领域出现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得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1993年8月,第一个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简称WFMC,下同)成立。1994年,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与此同时,关于工作流技术的学术研究也十分活跃,许多原型系统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作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工作流引擎及商业产品不胜枚举。人们在开发推广工作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流的理论研究,以推动该项技术走向成熟。
2.什么是工作流
首先引用工作流管理联盟对工作流的定义:工作流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任务(或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流程及任务(或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任务(或活动)的描述。
工作流在大多数的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可以这样来简单地描述:在网络、服务器和多台计算机客户端的硬件平台上,业务过程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并借助应用程序和人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而完成。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当撰写好某份报告之后,可能需要将其提交给领导进行审阅或批示;审批意见可能需要汇集并提交给另外一个人,以便对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可能会形成同一篇文档在多个人之间的顺序或同时传递。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工作流技术来控制和管理文档在各个计算机之间自动传递,而非手工传递。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
类似的关于文档的自动化处理只是工作流技术的一种简单应用。事实上,工作流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如企业(或机构)内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的自动处理,多种业务流程的整合,企业(或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借助Internet技术实现跨地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等等。
三. 工作流在电视台节目创作管理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采用工作流技术开发实现了一套电视台节目创作管理系统。下面就以该系统为例,来说明工作流技术在电视台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图1所示的是节目创作流程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由图可见,某个节目从选题申报开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才能最终被播出。不仅本身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而且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交互。在电视台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以前,这些过程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完成,工作效率较低。随着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可以基于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的业务流程管理。
1.系统需求
节目创作的起始点是某栏目的编导撰写节目选题后交制片人审核,制片人审核通过后发起选题审批流程。不同类型的选题所经过的审批步骤和环节也不尽相同。节目选题通过审批后,进入节目制作阶段。
在节目播出前,各栏目需要上报节目播出计划、内容简介及其它相关信息,节目规划科根据节目报播单的信息编制串联单。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应在播出前递交到节目监控部接受审查。如果节目审查未通过,相关栏目应填写节目报播修改单并上报节目规划科。审查通过的节目入播出库准备播出。节目播出后进入磁带库管理系统。
2.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系统的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基于模块化的考虑,将整个节目创作管理划分为选题申报、节目报播、节目编排三个子模块,子模块之间以及与资金管理和磁带库管理之间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松散耦合的通信。对选题申报模块而言,采用工作流管理的方式,根据选题的类型创建不同的审批流程。工作流管理模块用于流程的监控。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用户、操作权限和各个子模块。
3.系统实现
使用该系统的业务过程描述如下:编导将在计算机上完成的节目选题发布到审批流程中。当选题流转到某一步时,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便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审批节目选题。当节目选题完成了在自定义流程中的流转后,编导会被通知其所发布选题被通过或被否决。在节目选题申报过程中可能会与资金管理或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流程运行到任意步骤时,系统自动地按照需求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节目选题被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节目代码作为节目的唯一标识。在节目制作完成后,可将其上载到视频服务器上,并发出审核邀请,激活节目审查流程。审查通过后,节目可被自动上传到硬盘播出服务器,并生成节目串联单,准备播出。节目播出后,工作流管理系统发出入库通知,并将节目的关键信息通过网络传送至磁带库或资料管理系统。
实际运行中选题审批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