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王太华在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5-12-26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网


-2005年12月19日

    各位专家、委员:
    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三次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广电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总结“十五”广播影视科技工作、部署“十一五”广播影视科技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代表广电总局党组向各位顾问、各位委员多年来对广电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通过你们,向长年战斗在第一线的广电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我到总局工作一年了。一年来,我深深体会到科技工作在广播影视宣传、安全播出、传输覆盖、事业、产业发展等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我多次讲过,广播影视工作在新形势下要做到七个“适应”:一要适应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二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三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要求;四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五要适应国内相关行业和国际同类行业激烈竞争的要求;六要适应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要求;七要适应广播影视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要做到这七个适应,都离不开科技工作的支撑与保障。这说明,科技工作在广播影视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会上,海涛同志将代表总局党组对“十五”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十一五”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进行说明,对明年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发展给广播影视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播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数字化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正以锐不可挡之势,给广播影视行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声音和图像的质量,极大地增加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拓展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使广播电视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节目服务,而且还可以提供电子政务、教育、金融、生活资讯等各种信息服务;不仅为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阵地,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传媒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数字技术是广播影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一次技术革命,给广播影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数字技术也给广播影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广播影视既面临国外同类强势媒体的竞争,又面临国内相关行业的竞争。国际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抓紧数字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并凭借其资金和技术优势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群众。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直接对我广播影视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国内,作为国家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信业已实现了模拟向数字转换,具备了提供视音频业务的网络基础和技术条件,如电话线入户开展电视业务、移动通信开展手机电视业务、互联网运营广播电视业务等在技术上都已经实现,具备了把信息和娱乐服务作为创新增值业务的条件。同时,各种新型数字媒体业务还在不断出现,信息行业的其他相关产业也处于快速发展期。
    面对数字技术给广播影视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差距。当前,我们广电系统还处在模拟技术时代,还没有充分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的新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坚持发展和依靠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数字化作为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工作的重中之重,抢占阵地、拓展业务,拓宽领域、增强实力,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有一个大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广播影视升级换代,尽快实现广播影视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促进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服务。

    二、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为广播影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建议》还就此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很多直接涉及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广播影视科技工作,就要紧紧跟踪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应用,为广播影视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加强广播影视科技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特别是在涉及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发挥好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从技术层面提出决策性意见。要重视研发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以及重要技术标准,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广播影视科技的制高点。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使之在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安全播出、传输覆盖等各领域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广播影视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结合当前广播影视工作的重点任务,科技工作要着力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要确保广播影视播出安全。广播影视的中心工作是宣传,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而能否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确保安全播出。确保安全播出,必须依靠科技手段。近年来,我们在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斗争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法轮功”邪教组织对我广播电视的攻击与破坏一刻也没有停止,并且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同时,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也不断通过广播电视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安全播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对广播影视技术部门来讲,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制度上完善,而且更要在技术上不断提高,才能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出问题。这既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广播影视科技工作必须围绕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加大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并且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科技水平,努力构建高科技基础上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技术先进、优质高效、丰富多样的广播影视服务,努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要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加农村广播电视可接收的频道频率,保证农民群众至少能够看到8套电视节目和听到3至4套广播节目,同时努力构建广播电视村村通的长效机制,做到户户通、长期通。要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特别是数字化放映工作,到2010年,基本保证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科技部门一定要做好规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订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要提升广播影视现代化管理水平。广播影视科技含量高、系统庞大、环节多的特点,给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广播影视管理的内容、对象、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更加复杂,必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重视研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来改善和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监管、广播电视覆盖的监测和管理、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广播影视内容资源的管理等等,都不能再囿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都需要科技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作。
    四要推动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广播影视是高科技装备起来的行业,事业、产业的发展同样要以高科技为基础。明年的事业产业发展,我们提出这样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以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以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和数字内容信息服务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以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以走出去工程、东南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广播影视对外、对台的覆盖和影响。这些工作都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一方面,要积极参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做好相关规划,制订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全行业以数字技术为主线的技术变革,为建立完善数字技术新体系加紧工作,包括直接参与技术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的制订或提供决策建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