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大洋携手新疆电视台译制中心共建中国首个大型译配网络

2005-12-12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网


    2005年11月,中科大洋成功中标 “新疆电视台影视剧译制网络项目”,为 “西新工程”增加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也开创了国内大型译配网络的先河。
    新疆电视台译制中心承担着为全区少数民族观众提供民族语言节目的译制任务,每年有超过1000小时的影视剧和电视片被翻译成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传送到全疆1000多万少数民族家庭,预计2006年节目量将达到3000小时,而现有设备基本已达极限;而且,在译制过程中,抄写台词、翻译、校对等工作目前均采用“录像带—钢笔”的工作模式,而分配这些任务也完全依赖人工操作;最重要的是,由于传统的视频设备与音频设备无法互连,所以即使能够完成视频的网络化编辑,也只能依靠录像带作为载体与现有音频工作站进行节目交换。要改变现有工作模式以提高效率,用户方需要建立一个视频、音频、文稿编辑一体的网络化环境。
    凭借丰富的广电经验和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中科大洋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我们看重的是大洋在视频、文稿系统建设中的丰富经验;并且我们也注意到大洋近几年在音频制作以及视音频系统互联互通方面取得的成果。”新疆电视台译制中心的负责人如是说。
    的确,在200余台的工作站点中,文字工作站点使用了大洋专门为译配工作研发的编译软件,该软件使用unicode编码,支持维、哈等少数民族语言输入,可以完成抄写、翻译、校对、审看等工作;更加出色的是,这款编译软件可以实现台词内容与时间线的同步联动,用户可以通过台词内容迅速定位到相应的视频画面;上载、剪辑、字幕制作站点配备了大洋新近推出的D3-Edit视音频一体化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高质视频和24bit音频信号的上载在一台D3-Edit上即可实现;在配音、拟音、混音等站点,采用了Merging Pyramix音频工作站。在所有工作站点中,调用的视音频文件都保存在中央存储体中,实现了无带化、基于文件的素材、节目共享;并且创造性地借助XML格式标准交换文件,实现了未经合成的节目工程文件在D3-Edit与Pyramix之间的互换,消除了厂商间的壁垒,也消除了视音频编辑的壁垒。

中科大洋 译制网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