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电视伴音响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从监测角度来解决卫星电视响度问题。
【关键词】 卫星电视 响度
一. 前言
不同电视频道之间,以及不同电视节目之间主观响度差异给观众带来很大不便。在调换频道时,要频繁地调节音量的大小,否则会出现有的频道伴音听不清楚,有的频道伴音却震耳欲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环节众多的系统,要彻底解决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整个系统各环节的响度标准没有制定之前,统一各频道的响度是摆在广播电视管理者的问题。
二. 电视响度存在的问题
杜比实验室最近对欧洲主要的卫星频道接收到节目的响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不同的频道之间以及不同的节目之间在响度上有16dB的差异。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从卫星获取并通过有线网络传输的节目,即使是相同类型的节目,响度差异也有17dB之多。
我们对国内不同卫星链路接收下来的电视节目进行测量,发现伴音响度也相差比较大,最大的相差有28dB,同一卫星链路接收的同一套节目不同时段节目响度也有较大差别,最大相差近6dB。
三. 响度存在差别的原因
⑴模拟校准电平不统一。长期以来没有统一模拟音频工作电平,购置设备随意性较大,存在着0dBu、+4dBu、+6dBu、+8dBu等各种模拟工作电平。
⑵峰值储备使用不一致。数字基准电平不统一,各台、各系统的峰值储备不同是产生响度差别的必然原因。
⑶动态处理不当影响节目响度。在声音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压缩和限制等信号范围控制设备。如果对信号进行了过度的动态范围处理,会引起节目响度的变化。例如:一个未进行过动态压缩或限制的信号可能峰平比高达146dB,如果对该节目的信号峰值进行6dB的压缩,峰平比就会下降6dB,在A/D转换时又把压缩过的节目信号的峰值与数字系统的0dBFS校准,被压缩的节目响度就又被提高了6dB。
⑷系统间接口失配影响电平统一。模拟时代遗留下来了部分老型号的设备要求固定的600Ω标准输入和输出阻抗。这种设备使用时必须保证阻抗匹配,才能保证信号输出质量和正确的电平。如果被接入到混合的系统中,而未注意采取措施确保阻抗匹配,会使模拟节目的信号电平剧升,送入数字平台播出后使响度过大。
⑸各级部门对音频不重视。在数字化过程中,各级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图像数字化,集中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保障。对于声音就没有像对待图像那么重视。
四. 如何用监测手段来反应卫星电视播出的响度
现在受众收看到的广播电视大多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收的,而有线电视的节目源大多来自卫星电视接收,所以加强卫星电视信号响度的管理和规范是保证观众收看到节目的响度一致的重要环节。
卫星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环节采用的设备差别很大,要确保用户端的声音电平一致,需要各部门定义音频数据接口,规范电视伴音的响度,需要针对电视伴音响度差别的原因进行一项一项的解决,这需要全体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所以从节目源制作起采用同一的标准信号进行测量的方法难以操作。作为广播电视技术管理部门,需要监测提供准确的,能够反映人主观感觉的测量数据。该测量数据是衡量各播出部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以下介绍卫星电视响度两种测试方法:
⑴采用响度测量仪进行测量
测试信号类型:卫星电视模拟音频信号
测量方法:
·利用同一型号的卫星接收机解调不同的的卫星信号,并将卫星接收机的音量设置为同一状态;
·利用音(视)频切换矩阵选择不同的音频模拟信号至响度测量仪;
·在所有节目播出相同节目时进行响度测量,每路节目测量时间为2分钟;
·利用软件处理程序得出测量时间内的平均响度值。
测量1:
时间:2005年9月5日、6日、7日19:00—19:30;
节目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测试对象:不同频道响度;
测量数据单位:dBr;
测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
测量2
时间:2005年9月12日19:20—20:04;
节目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预告、天气预报、广告、电视剧等;
测试对象:某一频道不同节目间的响度差异;
测量数据单位:dBr;
测量结果如下图3所示。
对测量结果来看,不同频道间的响度差异非常大,相差28dB,34套卫视的平均响度为-14dB,一般±3dB 的响度差异人耳基本能够接受,据统计-18dB≤响度-21dB的个数与-15dB≤响度-18dB的数目最多,同为13个,占总数的38.24%;同一频道不同节目间响度差异最大为6dB,广告节目响度最强,其他节目响度相差不大。
⑵测量伴音平均电平
由于卫星信号由D/A转换时存在基准电平统一的问题,以及模拟接收机的音频输出增益误差较大,本测量方法不考虑各解码器厂家在数字音频解码的不同标准。被测输入信号为SDI信号(嵌入式音频),测量设备使用SDI输入的VU表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