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A/V的云时代,离我们有多远?

2014-04-16 信息化视听网


  音/视频行业,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当几年前第一代的液晶拼墙带着宽大的拼缝首次亮相时,DLP笑了,并不以为然,可是市场的回应总是出人意料,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液晶的市场,就在那里,只增不减。于是DLP厂家不得不屈尊应对,也纷纷举牌“我们也有LCD!”。从看不上,到看不懂,到跟不上,只是一念之差。

  现在,LCD乘胜前进,55寸的3.9MM液晶拼缝已经亮相,OLED仍在磨刀霍霍,而小间距的LED更是吹响号角,大举进攻,目标就是要明抢DLP的最后一块领地――控制室拼接高端市场。

  山雨欲来,DLP的东家们似乎已经感受到黑云压城的紧迫,前车之鉴,未雨绸缪,于是再次纷纷举牌“我们也有LED!”,却也是无奈之举。

  当业内人士把目光纷纷投向显示领域的争夺大战时,在硝烟的后面,处理器和矩阵厂家却悠然自得,作壁上观,任凭风浪起,稳座钓鱼船。从近几年的INFOCOMM的展位不难看出,传统大屏的厂商日见英雄气短,而处理器厂家却一派土豪,业内人士不禁感叹:真是铁打的矩阵流水的屏。

  然而,矩阵真的就是铁打的么?

  长期以来,音/视频技术的应用与互联网的发展并不同步,以网络平台下的大屏解决方案的概念,十多年前早已起步,由于受到网络交换技术、视频处理算法和核心芯片成本方面的制约,显得步履缓慢。

  但近两年,A/V行业的网络“云”技术有开始发力的势头,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屏幕显示行业。该技术结合了音/视频的编解码技术、信号传输与大屏幕显示技术,在系统架构上,突破了传统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基本方式,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设备上无需传统的图像处理器、各种矩阵以及各类专用线缆、接口转换,在信号源节点与播放节点之间只需要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连接,即可实现功能远远超过传统方式的远程的显示应用与管理。

  “云显示”技术的倡导者美国ENDIGRA安地瑞公司执行总裁CHRISTOPH先生认为:随着互联网与A/V相结合的技术瓶颈已逐步解决,同时摩尔定律下的核心芯片成本日趋下降,从发展方向来看,A/V应用与互联网技术的同步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有人说,趋势就像一匹马,如果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你只有骑在马上面,才能和马一样的快,即所谓马上成功。

  据悉,目前市场上以分布式概念的产品有很多种,从表面架构上看似乎相同,其实质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其中多数产品完成的只是传输介质的转变,而能够真正实现局域网以至广域网平台下的“云显示、云控制、云拼接、云录播”价值的成熟产品,还只是凤毛麟角。

  关于产品的差异,CHRISTOPH先生认为,主要取决于厂家对产品未来的定位和行业发展的理解,从而核心编/解码的算法的技术实现方式不同。从应用上来说,既要满足高清显示的视觉需求,又要兼顾互联网带宽条件下的各种应用需求。因此,核心技术的差异也决定了产品在市场应用价值的根本区别。

  可以设想,在云时代下的A/V系统,你只需要一只PAD或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实时观看、参与讨论、管理、调度以及网上直播、点播全球各地的大屏显示、会议、监控,而这一切,不需要图像处理器、各类矩阵、视频服务器、会议终端、专业中控设备、专业录播产品,甚至包括各类线缆、接头、信号转接设备等等,而这一切带来的,也许是对传统A/V产品和市场格局的又一次重新洗牌。

  从录音带到CD,从随身听到MP3,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带来的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握趋势,放眼未来,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安地瑞 云时代 DLP OLED LED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