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称,2005年平板电视销售大幅增长66%,市场销售额高达256亿美元。2004年LCD电视成为平板电视的主流,出货达830万台,高于等离子电视的220万台。在各家厂商的竞争下,2005年初,液晶电视价格全面下调,平均降幅达20%,30英寸液晶电视跌破万元,为等离子市场带来巨大威胁。液晶电视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弥补了在尺寸方面的不足,似乎正在向业界宣布,液晶时代正逐渐走来,成为市场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两个对峙市场中,各个厂家对市场持有各自不同的态度和市场策略,有的择其之一而行之,有的厂家则双管齐下。日本厂商似乎更加看好液晶市场。在沸沸扬扬传言松下和索尼放弃等离子市场后,索尼公司终于对其市场策略作了公开表态。在“索尼2005视听新品发布会”上,索尼高调宣布公司将把电视业务重心转向液晶和液晶背投产品,表示今后将不会再继续丰富等离子电视产品线,并推出了BRAVIA全新系列液晶电视。作为业界领头羊企业,索尼公司的每一举动似乎都预示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此次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电视新品也预示了2005年视听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实力铸造信心 远见缔造成功
与等离子显示相比,液晶显示寿命长、低能耗,运行噪音也小于等离子电视,而等离子高电压高耗电,能耗大,寿命有先天不足,使用一万小时后屏幕亮度就会衰减一半,并难以在海拔2500米以上正常工作。液晶电视屏具有画面清晰度高、视角宽、省电、长寿命、无辐射等先天优势,此外液晶电视造型超薄超轻,占用空间小,放置位置随意性强。以前,液晶主要以价格优势占领40英寸以下的市场,而在较大尺寸方面,却不能与等离子匹敌,然而,随着40英寸至65英寸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问世,市场占有率原本比等离子电视大的液晶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在“索尼2005视听新品发布会”上发布的BRAVIA全新系列液晶电视,包括旗舰机型V系列(KLV-S26A10,KLV-S32A10,KLV-S40A10)和普及机型S系列(KLV-V26V10,KLV-V32A10,KLV-V40A10),共计六款产品。屏幕尺寸涵盖26寸、32寸和40寸主流市场屏幕规格。BRAVIA晶极光系列电视,包括42英寸的KF-E42A10和50英寸的KF-E50A101。
从技术优势上讲,索尼新推出的BRAVIA液晶电视采用WCG-CCF(广色域冷阴极荧光灯)新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背光源的发光质量,更纯的光带来画面更真实的红色和绿色。而索尼的晶极光电视(液晶背投)和其他芯片式背投例如DLP背投相比,索尼的晶极光电视是通过3片式液晶面板处理3原色并一次合成影像,所以色彩真实,无散色现象;和普通显像管背投相比则优势十分明显,无论是在亮度,可视角度,画质还是外观,体积和重量上,都比显像管背投具有明显优势。
从价格角度来看,以往索尼的产品都是以高昂的价格让许多认可其优异性能的用户可望不可及,在此次产品发布会上,索尼中国区总裁川崎成一则表示,公司即将推出的两款RAVIA晶极光系列电视中,50英寸液晶背投的市场价格不会超过2万元。而且透露,索尼今后在平板彩电领域的价格也不会偏离市场太远。
索尼看好液晶和液晶背投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认为电视市场正在向液晶电视和“晶极光”(液晶背投)方向发展,索尼公司也全方位投入了市场竞争中来,信心十足地面对市场挑战。
巨头联盟 成竹在胸
业界认为,索尼在液晶电视领域起步可以说是晚些,在对手云集的市场竞争中,作为后起之秀,公司将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快速抢占市场呢?索尼以往的强悍优质的品牌形象当然能助其一臂之力,公司的理念是“以高画质为产品开发的核心,发挥技术优势和索尼的品牌价值”。面对没有核心面板生产工厂这一问题,索尼选择了与业界巨头三星公司强强联手,于2004年4月等额投资成立了S-LCD公司,专为液晶电视生产非晶TFT LCD面板,并于2005年上半年开始批量生产。S-LCD已经开始了全球最大的第7代玻璃基板的生产,并已经开始根据两家母公司的规格要求供应液晶面板,且在面板中集成了背光和驱动电路等外围设备。这样,索尼的液晶及液晶背投产品显得供应得到了保证,解决了主攻液晶电视的其他问题。同时,S-LCD的建立也有助于三星和索尼双方利用各自在液晶显示领域的优势,建立稳定的液晶显示产品的生产设施,以适应增长迅速的液晶电视市场。
关于等离子和液晶谁会最终占据市场霸主地位,液晶是否真地会像业界某些人士预言的会最终取代等离子,大家至今还是各执己见,市场的发展需要时间来证明,产品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