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参加了BIRTV和IBC两大广电盛会,留给笔者的感官冲击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表述清楚。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已有产品的升级所带来的新功能、新特性;展馆内外各厂家为了招揽用户聚集人气而频频祭出的奇招;以及众厂家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新标语,新口号,连续不断地冲击着你的视神经,敲打着你的耳鼓膜,考验着你的辨别力,让你欲罢不能,欲理还乱……。
面对海量般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新花样,用户该如何选取是一方面;提供商们在产品设计与开发方面如何做到以用户为本,而不是置用户的实际需求于不顾,炒作一些“新、奇、特”的概念,则是另外一方面。
用户为本,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真理得不能再真理的理念,一直为IT业所推崇。而对于眼下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变革,高清化升级的广播电视行业而言,我们更需要提倡以用户为本。因为,既然是变革,成本和代价往往就少不了,“路线性”的错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不可容忍。尽管,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我们毕竟不希望看到需要“亡羊补牢”的那一刻出现。
用户为本,我们需要开放,不仅是要标准开放,技术开放,格式开放,更要心态开放,思维开放。如果说在模拟单机时代,专有技术和产品还有着其存在的市场空间的话,那么在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的新时期,开放已经成为用户的呼声,市场的要求,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去年IBC上两大下一代视频编解码压缩技术—微软VC-1(其时称为WM9)和MPEG组织H.264之间上演的激烈交锋,及它们在参观者中掀起的剧烈反响。但时过一年,今年IBC上我们已经很少能听到VC-1的声音。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前者是微软的专有技术(尽管它还在试图通过提交给SMPTE改变这一形象),而后者则是一个开放的标准。
用户为本,我们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既能满足用户当前实际需要,又能满足今后升级扩展的产品。简言之:用户的投资必须得到保护。Sony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从HDCAM到HDCAM SR,再到HDV和XDCAM HD,Sony的高清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预算需求。正所谓:高清境界,整体解决!这,靠的是实力。
用户为本,我们也需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还是要深入了解用户目前的工作流程,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予以优化整合,提高用户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开辟新的收入流,帮助用户获得成长。这一点尤为重要!
工作流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其重要性却从未像在数字高清时代这样突出。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广电引入了IT技术,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工作流程。这的确是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一向不事张扬的通讯巨人哈里斯,针对媒体与娱乐行业发布了H-Class内容分发平台。此可扩展,基于开放标准,企业级的解决方案结合了众多高度集成的软件应用,提供了内容迁移(交换)和管理的所有功能,而且这些功能贯穿于内容创作直至为用户接收观看的全过程,支持媒体与娱乐公司自动按照相关的业务规则交换内容,不仅高效,而且安全可靠,且能增加收益。
如果说半年前,当哈里斯在NAB上最先发布H-Class的概念时尚未引起太多关注的话,那么IBC前哈里斯并购Leitch消息的曝光,则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H-Class对媒体工作流程的重要影响。因为,巨人的声音是不能被忽视的!
用户为本,我们同样需要给予用户以充分的选择权,而不是将之限定于某些特定的技术或产品。这看似自相矛盾—既然有着海量般的产品可供选择,又何来选择权之虞?其实不然。以新一代记录介质而言,无论是光盘,还是半导体存储卡,抑或是硬盘,以往都是作为单一介质选择结合于拍摄或录像设备之中提供给用户的。也就是说,用户一旦选择了其中的一种便不能使用其他(除非是另购其他摄录设备)。
所以我说,今年的IBC是一个分水岭!随着汤姆逊草谷Infinity系列摄录机、录/放像机、数字媒体驱动器的发布,一个ENG/EFP工作者的“民权”时代真正来临!Infinity系列的绝妙之处在于其不仅可以使用内置的Iomega REV硬盘记录,也可使用专业级固态闪存卡(Pro CF)记录,同时还可通过USB2.0或FireWire接口,使用各种外部消费级记录介质如U盘、SD卡等记录。想了解更多?那就请你关注我们下期奉上的“IBC后期报道”。
用户为本,一个已经或正在为许多广电企业积极践行的朴素真理,一个必将引起更多广电企业重视的理念,对于正处于数字大变革时期的广电行业弥足珍贵。因为,用户为本才是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