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黄耀祖:在技术和市场间快乐奔忙

2003-01-14 朱继东 本刊特约记者 依马狮网


黄耀祖:在技术和市场间快乐奔忙
    2002年10月12日,深圳五洲宾馆,在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大会现场,当年逾六旬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简称华龙公司)总经理黄耀祖手捧“电影数字制作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的牌匾时,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这位从1976年起就开始从事电影技术工作的中国电影技术权威经历过太多的风风雨雨,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但这一次他感到特别激动,不仅因为“示范工程”是全国100项工程中唯一的一项广播影视项目,更因为这项浸泡了他太多心血和汗水的工程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整个中国电影数字制作事业来说都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示范工程”成功的背后

    2002年6月24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的“示范工程”获得的殊荣让黄耀祖感到自豪,他讲起“示范工程”的整个发展过程就像一个父亲自豪地讲述自己已经成才的儿女。1999年,中国电影处于一个大变革的状态,广电总局考虑到如果用国家科技力量提升制作水平将对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副总局长赵实与黄耀祖商量,认为应该上一个“示范工程”项目,“没有赵部长(一个充满多年感情的老称呼)的支持,这个项目就搞不成!”

    黄耀祖告诉记者,我国电影处于低谷状态的原因很多,但不容置疑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电影制作手段落后,满足不了观众不断求新的需求。电影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是图像处理的高端应用,设备昂贵所造成的巨大前期投资,是影响我们电影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1999年10月,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申报的“示范工程”项目立项,并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运行。同时,为了更好地组织项目实施,成立了作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子公司的华龙公司,具体承担项目的实施。2002年5月,项目全部完成,并于6月正式通过验收。“目前,华龙公司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拥有先进的电影数字特技制作系统、国内唯一的电影胶片转HDTV制作系统、国内唯一的数字影院影片母版制作系统;并已具备完成电影数字化制作全部过程的条件和基础,结束了中国电影数字特技必须送往国外制作的局面,同时技术已扩展到HDTV节目的制作。它带动并支持了我国数字影院的发展,使我国的电影制作技术、放映技术及时与国际接轨,对推动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项目进展过程中,还解决了国内规模化电影数字特技制作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制作工艺和管理方法,培养了一批熟练的专业制作人员。现拥有各类技术、制作人员70多人,为中国电影集团、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其它制片公司制作数字特技的影片近30部,包括《春天的狂想》、《横空出世》、《英雄郑成功》、《北纬38度线》、《大腕》、《寻枪》和《深渊》等,培育和启动了国内电影数字制作市场。”

    由于共9000万元的“示范工程”项目投资5年折旧完,华龙公司才成立两年多,不少人为黄耀祖捏了一把汗。黄耀祖也坦言:“我们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我们很有信心。国家给予我们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我已经把我多年的老关系都动用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我估计我们今年可以做到持平,明年就可以盈利!”他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两年来,公司除了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安装调试外,还采取了边调试边建设边运营的方式,完成了大量生产任务。尽管电影市场仍未摆脱低成本制作的局面,但在大家的努力下,还是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收益,营业收入每年都翻一番。 

              

26年摸爬滚打誉满中国电影技术界

    黄耀祖说自己这辈子与中国电影技术最有不解之缘,1940年3月15日出生的他,1963年大学毕业后干过不少行业,但像电影技术行业这样让他一往情深的却没有。从北京电影制片厂技术员、工程师到科长、处长,从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兼党委书记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一干就是26年,并且至今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扎根中国电影技术界,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所以我这辈子就献给中国电影技术事业了!”

    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耀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敬业、朴实而有些腼腆,并且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这位湖南大学无线电电子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有些生不逢时,1963年大学毕业刚分到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技术研究所不久,在大学里苦学了5年的他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大干一场”,就赶上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所离大部分人员被下放到农村,没被下放的黄耀祖也没了“用武之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6年。这期间,他到北京市空调设备厂搞了多年自动控制。“如果没有那场浩劫,我与中国电影技术事业的缘分就有近40年了!”

1976年年11月,黄耀祖终于被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自动化、机械化电影制作,从此开始了26年的电影技术工作生涯,“我当时特别高兴,终于可以开始从事我所喜爱的电影技术工作了!”此后的岁月了,黄耀祖一直没有脱离第一线的电影技术工作,在电影制作上第一个使用非线性编辑、数字录音、70mm的彩色电影制片工艺、立体电影、球幕电影等等,几乎所有的技术项目他都参加了,并且是很多项目的主持者。如在电影制作上第一个使用非线性编辑,当时不少人怀疑是否行得通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