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谈电视多机位直播现场声音的作用

2005-09-30 顾肖联 浙江传媒学院 依马狮网


【摘要】 本文通过电视特有的电子编辑实时播出的方式。论述了声音在电视直播中的功能及声音的采集方法,并结合具体的表现形式,例举了一些成功的例子。目的是引起电视制作人员对声音制作的重视。
【关键词】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  声音的功能  声音采集
  
   

谈电视多机位直播现场声音的作用
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诞生是以现场直播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开始。现场制作是电视制作节目的特有手段。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电视直播节目在播出的节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诸如重要的政治事件、具有新闻效应的社会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大众希望能及时了解的活动,都可以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同步地将现场活动情况传递给电视观众,增强了观众的实时参与感,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需要,同时也扩大了这些活动的影响范围。由于磁带录像机在1956年才出现,早期电视节目的播出都是采用直播的方式,所以直播是电视最具有特点的一种方式,但都是初级水平的直播。近几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电视直播手段的不断发展。节目的制作方式和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在日益更新,这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的视听效果。
    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不仅要求清晰的图像,而且还要有逼真的声音。音频录音设备的小型化、数字化给电视声音创作提供技术的保障和艺术上的创作空间。其实电视直播过程中声音的实况录音比画面的拍摄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拍摄现场的摄像机一般在三台以上,如果其中一台出现了故障,画面可以通过其他的机器继续的传送,而采集声音的传声器是根据演出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安排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台节目的播出,因此,需要录音师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和经验。同时,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多机位拍摄是电视实况转播中常用方式,是通过电视导演的二度创作,在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根据内容的需要,切换不同景别的画面来表现主题和展示环境空间的主要手段。在以往的电视新闻片、记录片的拍摄中,大部分是由一台机器进行拍摄。摄影每次只从一个角度来拍摄画面形象,这一工作方式,对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难免会漏掉一些细节,影响了事件纪录的完整性,降低了信息量。对拍摄文艺节目来说,用单机拍摄可以使画面精雕细刻,用光布置严谨,画面组接设计性强,但单机拍摄演员情绪会受到影响。多机拍摄,现场编辑是电子技术带来的优势,也是最能够突出电视个性与本质。电视观众可以从多角度看同一事件,同一生活进程。提供事件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个立体报道。目前,我国重要的新闻事件都采取了多机位拍摄,现场编辑的直播方式。例如,港澳回归、全国人大会议、国庆大典、体育赛事,文艺晚会、演播室节目等。电视现场转播一般用三到十几台摄像机多机位拍摄,对拍摄现场要有整体的机位设计。通过摄影师安排画面的布局,选择光线及景物之间的关系等,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视觉形式,许多新颖的拍摄角度还使现实存在的事物获得了一种与通常所见的形象不同的视觉和新的心理感觉,屏幕上可以展示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电视的魅力。
    声音在多机位的现场制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声音所展示的空间是全方位的立体空间,它是一个由多层次组合的一个典型时空。画面为了从多视觉角度来表现一个事物,可以将一个场景分为多个镜头来表现。而声音必须是以每个场景作为一个声音形象,这样通过声音的连续性,将分切的画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主体,这就是声画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国庆五十周年大典阅兵游行的实况转播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由几十台摄像机运用远景、中景、特写等手法由空中到地面,从不同角度同时展示当时的盛况,使盛大的国庆大典转化为一个能动的活跃的视觉流体。而现场声音设计通过对传声器的布置,从近景到全景、直至广场的各个不同的方位,形成一个立体的真实空间。并随着画面的变化突出一些与画面相同内容的音响,如阅兵时的脚步声,群众的欢呼声,乐队的演奏声等产生运动的效果。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高清数字立体声技术,高清晰的画面,快速运动的跟移,高视角的俯拍,以及快速的画面回放。声音上由于采用了立体声制作,通过听觉扩大视觉感觉,体现了电视的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现场制作节目中声音还能够起着将不同空间连接为一个整体的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考古的直播,就是一次多时空全方位的展示。云南澄江抚仙湖水底发现人类古文明遗址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2001年6月3日,中国水下考古队对澄江抚仙湖底古遗迹进行首次科学考察。这是我国水下考古队第一次在高原内陆湖泊作业。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水下考古盛况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次直播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次多机位水下直播。中央电视台经过多年的磨练,对地面、空中和水面移动转播已经有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室内水下单机位直播在各种大中型综合体育比赛中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自然水域中的水下多机位大型直播还从来没有实施过。水下直播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声音上的问题。如水下主持人与水面主持人和岸上主持人、直播室专家的交流,成了此次直播成功得关键。面对难题,中央电视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录音部门合作,利用有线传声器和无线传声器及微波技术,解决了水下、水面、陆地、山头、演播室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确保了直播的成功。此次直播水下摄像机用了五个机位,演播室有三台摄像机,山上有两台摄像机,采用了三讯道电子现场节目制作(EFP),空间和水下的声音图像传送是利用了先进的微波技术送入切换台进行播出。使人们通过电视直播真实了解考古的全过程,达到了科普的目的。
   
谈电视多机位直播现场声音的作用
声画统一在广场型节目中十分重要。电视画面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镜头来展示电视的空间,而声音的空间要根据电视画面提供的内容来相对建立。这样才能体现电视的纪实性。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艺术团,一般都是深入到生产建设第一线进行现场实况演出,通过慰问演出体现文艺工作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情感。电视的直播不仅反映了文艺工作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情感,同时通过电视画面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场景的选择与搭建就十分重要,在选景中,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突出节目的主题。例如,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的文艺演出就选择在嘉兴南湖边举行,就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在节目制作上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多机位拍摄一次完成。声音的处理上,首先要突出广场演出的空间感,在有上万人观看的群众场面中,声音的处理就不能只注意到舞台上演员的声音,同时也要考虑到现场观众的气氛,用观众的热烈情绪及环境来烘托演员的演出。这样才能突出电视直播的特点。
    电视节目现场实况转播时,声音形象的建立也有特殊的情况,特别是在表现场面大流动性强的节目时,可以利用假定性的音响去描述真实性画面。例如。2000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前往杭州直播世界有名的钱塘江大潮。为让全世界都能看到这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日中央电视台沿江边62公里的直播现场共摆设了36台摄像机,其中有些摄像机配了50倍的长焦镜头,可以拍到5公里以外的“一线潮水”。这样的场面现场的音响气氛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采集声音的传声器性能无法达到与画面同步的要求。也就是说,传声器的位置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不能像摄影那样通过光学镜头的变化将远景变为近景。声音无办法拾取,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电视台高级录音师李枫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就到达杭州,在钱塘江边的不同地点录取了各种不同的潮水声。对采集的这些声音素材进行了必要的选裁和加工,并按照江水深浅和潮水力度变化分为“潮水由远而来”、“潮水经过”、“潮水远去”、“潮水回头”、“潮水撞击岸堤”等各种潮水素材。农历八月十八日在现场直播时分别用几台CD机进行循环放音,根据画面中潮水的变化和潮水的远近来调整声音的变化,达到了真实表现潮水的目的,取得最佳的播出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电视节目中声音信号的采集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复杂的工作。因为电视声音的制作几乎包含广播、电影、舞台扩声的所有录音制作工艺。并且它将随着电视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声音艺术创作提供更加良好的制作环境,所以,必须引起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重视。为人们制作更加优良的电视节目。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