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CCBN2013高峰论坛:下一代电视与业务创新

2013-05-23 传播与制作


  CCBN2013高峰论坛”下一代电视与业务创新“专场于3月21日下午召开。传输媒介多元化,新媒体爆炸式增长,传媒产业链重新聚合带来了全球广电传媒跨世纪巨变。在进入云计算和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OTT、多屏分发、社交互动、流媒体、3D和超高清不断影响着传统广电,各类新技术、新服务和新策略的出现再次引燃下一代电视和业务创新的话题。我们邀请广电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畅所欲言,讨论广电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

  4K和3D的关系颇有争议,有人看好3D,有人认为4K无需眼镜,能体现非常好的沉浸感?那么您认为未来4K是否将挑战3D的存在,取代3D?

CCBN2013高峰论坛:下一代电视与业务创新

  传媒大学教授陈善:3D频道已经开播一年多了,好多节目特地为3D节目制作的。像北京电视台转播的春节晚会,专门做的节目养生堂。天津台也有这类食品、厨艺节目制作,比较起来现场的转播和有意制作,两者有很大区别的。我从观看角度看3D电视开播给人新鲜感是做到了,但3D制作还需要不断完善,个人感觉立体感觉太厉害就晕,看时间长不舒服,自然立体好一点,但往往又被人认为是没有3D。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技术管理部副主任朱光荣:我觉得看4K比看3D体验好多了。4K是下一步电视的发方向展,而3D只是一种业务。像今年1月份欧洲第一个4K频道开播,日本2014年7月份要提供4K的电视服务了。从我们的角度怎么样提前做好技术准备,不能太被动。
  北京电视台3D转播车项目负责人叶志云:我们做了春晚,包括今年CBA等等,除了一些动画片都是在套拍,一个效果基本上看2D的人不会想着去看3D,就是仅想看看3D的效果。3D终端显示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改进的话,3D一定是失败的就是到家庭,因为你永远带一副眼镜是不舒服的,4K跟3D比较肯定是4K肯定是优于3D的,但从高清到4K对老百姓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观看效果是一样的。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所副所长郭晓强:发展4K确实是不错的路,目前高清还有很多频道落不了地,对我们传输面临的挑战或者是将来的发展,4K码率更高,占的带宽更高了,还有同播的问题都需要去规划,需要怎么样去过渡,什么时间我们全高清化了,什么时间我们4K是不是先从一个台做起,然后在怎么做,这确实需要一些规划。我相信随着发展4K,3D不矛盾。现在基于高清的3D,将来基于4K的高清会更好,会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态的电视。

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内容服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广电如何规划下一步?

  广东电视台总工办技术管理科杨勇强:广东台在国内开展3D,4K业务比较晚,3D作为单机拍正在探索一些片子,但是大规模,像北京台开展3D的制作比较少。我就觉得电视台需要探索怎么去巩固原有受众的基础,使得原有一些大屏受众朝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分屏业务,把内容传输给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受众,这样才能满足电视台生存,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否则电视台面临的风险就比较大。
  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副总工程师杨祥:3D,4K离我们很遥远,目前我们面临观众留住的问题,这是每一个电视台生存的根本的问题,另外,高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瓶颈,对高清期待是每一个人都有,我们家里面虽然电视是16:9,我们看的电视都是4:3的,变形的节目,这个作为业内人来说是一个刺激,也是特别需要改变的事情,尤其作为城市台、地方台。前两年我看过一本书叫做即将消亡的电视,当时看的非常的震撼,后来想一想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电视确实在消亡,过去一部电视机打开全家在看,现在它只是一个屏,而现在其他任何一个屏都可以看电视,只是一个显示器,所谓4K,3D也好都是一个显示器,因为3D的电影大家都看,产业链上做这个事至少目前是很奢侈的,我觉得目前的地面频道也好,至少16:9的节目更现实一点,这个对观众来说更有价值,对电视台更有价值,内容更精彩一点,技术为内容服务我觉得这是根本的问题。 我觉得未来电视在一定时间里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互联网占领了很大的氛围,在座的很多人用于看电视的时间缩小于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时间,未来可能有回归的机会。 
  中国普天副总经理黄浩东 :电视逐渐在萎缩我的观点是不是这样的感觉,我们正在全方位被电视所包容,原本回到家里端端正正对着那个盒子是电视,现在电脑上能看电视,手机上能看电视,甚至广州机场候机楼上小推车也有电视,也可以叫做电视,我们周围换句话说我们周围已经被所有,甚至北京很多超市,超市购物车也是带屏的,别管看什么都能看见电视。我觉得电视正在全面把我们全部包围起来,有了这么多一个屏,我的定义认为手机是一个最个性化,电脑是交互最方便,电视最集中就是享受的平台,不管是3D,4K,看4D的电影就是无非 就是想感受到刺激,我个人感觉也是一些传统电视设备厂商他一定在去更多的新技术来去推动,从整个产业链来讲歌华一直落不了地,现在用ipad的编码,在加上VOD,数据广播,你不上高层次的编码方式又无法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屏给予不同业务和内容,这个空间就是非常大的领地了,如果这一块我们的电视台或者说我们的设备厂家能把这部分支撑起来就为很多老百姓做很多事情。  
  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 解决方案部经理许斌:从集成商的角度,3D的发展,4K的发展,如果说我们电视台认为是一个技术空间里面可能投入非常大的,可能会局限我们想要去发展技术和积累技术,如果按照这样角度去看的话,作为我们厂商来说是比较迷茫的,但是另外一个角度,因为我们电视台有电视台的角度因为他需要发展,需要存在,需要生存,又面临互联网这样多的新的业态的攻击,用户分 流,广告分流,有很多业态冲击电视台的业务,3D好不好,4K好不好,不管通过互联网也好,通过不同的终端体验的内容,从这些角度对于用户来说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频去体验。作为厂商来说既然动态按照3D发展,4K的兴起角度来看我们是跟电视台站在一起,分析下一代电视以什么样的业务体系跟我们的电视台站在一起有更多的空间,真正把网络应用起来了,把各类终端体验普及到家庭,普及不同的时间段,空间,推动电视领域技术发展和业务形态发展。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杨永艳:我觉得下一代电视从用户角度有3个特征,首先第一个是内容细分,以后所有的内容,不是说广而告之,不是一个内容打天下,你会发现更多垂直市场内容被更多细分群体做关注,我们可能在内容提供上更多关注细分内容,包括娱乐也好,体育也好,广告也好,甚至广告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台,有可赢利的空间的,包括购物频道说白了就是广告,第一个是内容的进一步细分,人群的进一步细分。更多的是让观众在感官上更细腻的一种感受我觉得这是下一步电视对观众来说第二点趋势。第三个是用户体验,也就是说终端为王,终端掌握了用户体验,让用户更便捷拿到看到你的内容,更迅速,更多渠道拿到,让他的体验感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互联网更多年轻人会去喜欢,他可能对于画面质量要求不会要求更高,但是他对便捷性得到和体验或者是交互上,包括现在提到社交电视。我们以前提电视台内容为王,我有好的内容一定会有一大批的广告主过来。现在更多要考虑终端的问题,去年夏天中国好声音可能从电视台内容角度出发,内容好渠道也就争相购买他的版权,我觉得这是对电视台很好的例子,特别是未来下一代电视发展,任何形态发展,不管是3D,4K等等这些技术说白了终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受众体验更好的电视感受。以后就不是电影也好,视频也好,比如说摄像机价钱不断压下来,各种终端的普及。节目来源是多样化,既有专业机构制作高水平电视节目,也有一般散落的,或者说没有固定为某个渠道服务的内容提供商,还有个人用户提供给媒体的内容,内容更加丰富,对广电来说机遇更多,在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在源头制作上多屏分发考虑,统一制作平台多频分发和传输技术。
  为什么电视台很多好的节目到终端看不到我觉得可能是产业的问题,在这里呼吁所有广电从业者,用户也好,或者是服务提供商也好,产业好了大家是共赢的,卡着谁对谁都没有好处。为什么说电视台不愿意做3D节目,4K的节目,究其原因是不赚钱,内容有钱赚谁都愿意去做,一旦良性循环起来我相信观众看的节目会更加丰富,从内容保护角度以后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B&P

CCBN2013 高峰论坛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