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新闻节目制作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上)

2005-05-12 毕江 北京电视台 依马狮网


【提  要】 本文首先在给定的网络模型下介绍了新闻网络的运行特征及其管理维护需求,然后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网络日常管理维护任务的基本内容,最后结合实践介绍了一些新闻网络管理维护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新闻网络  管理维护  设备监测  数据备份  故障处理  软件升级 数据接口

    近年来,在国内电视台的支柱业务—新闻节目生产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网络化的制作模式。与传统独立系统制作模式相比,网络化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可以通过互联交换结构共享资源;其次,可以通过加强流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可以通过动态分配资源适应工作负载变化。利用这些手段,网络化制作模式为电视节目生产带来了更强的创造力、更灵活的配置方法和更高的制作效率。目前,在国内较大规模电视台的新闻生产业务领域中几乎形成了网络化制作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其管理者和使用者渐渐认识到,如果仅仅选择一个符合自身需求的网络化方案并付诸实施,只是实现上述理想化目标的第一步,而整个网络系统建成后的管理维护能力和水平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笔者根据近年来与不同系统集成厂商合作,参与设计、论证、建设、管理和维护一系列电视节目制作网络的切身体会,向广大读者介绍新闻网络管理维护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网络实践有所裨益。

    一. 新闻网络的运行特征及其管理维护需求
    1.新闻网络模型
    这里我们采用北京电视台2003年建设的新闻节目制作网络作为实际应用环境下的网络模型。本文中针对管理维护问题的讨论都是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使得讨论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电视新闻生产所具有的代表性及其在电视业务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本文选择新闻网络作为网络管理维护的讨论对象,使之与其它网络相比具有更典型、更严格的管理维护需求,这使我们的讨论结果更具代表性。

新闻节目制作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上)
图1 新闻节目制作网络模型

    由图1可见,网络由编辑工作站点(从配置上可以分为有卡和无卡)、中央共享在线存储体、各种服务器和互联结构组成。节目素材通过配置视音频编解码板的有卡站点采集后,分别经光纤和以太网络连接、以高低两种画质分别上载至光纤网中央共享存储体S2A8000和以太网数据库服务器的本地共享SCSI磁盘进行存储。素材一旦上载完毕,任何一台有卡站点均可通过光纤网络调用和编辑位于中央共享存储体中的高画质素材;同时任何一台无卡站点均可通过以太网络调用和编辑位于数据库服务器本地共享SCSI磁盘中的低画质素材,且编辑界面一致、编辑结果(节目EDL表)唯一。有卡站点编辑完成的节目文件可以通过任一有卡站点直接播放下载或打包进行输出。无卡站点编辑完成的节目文件也通过有卡站点进行输出,这时由于EDL表中同一素材的高低画质版本之间存在精确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所有输出均采用高画质素材,保证了节目输出质量。在此网络上,主要的音视频编辑任务在有卡站点上完成,无卡站点上具有配音、字幕、素材浏览和节目粗编功能,用以减轻有卡站点的工作压力。无卡站点的设置可以起到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和整体带宽需要的作用。
    此模型的拓扑结构中包括两个网络环路:光纤环路和以太环路。以太网络具有所有设备(站点和服务器)的连接,完成整个网络的用户管理和控制信息传递,无卡站点也需要通过它对位于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低画质素材进行访问。光纤网络采用存储区域网络结构SAN(Storage Area Network),中央共享存储体、有卡站点和相关服务器直接连接到光纤交换结构上。有卡站点通过MDC服务器获取共享逻辑卷的元数据、完成对中央存储体中高质素材的访问,访问时控制信息的传递通过以太连接进行,音视频素材的访问直接通过光纤连接进行,这样可以在对访问实施有效管理的同时提高其速度和稳定性。
    在此网络上,我们每天完成五档新闻节目的大部分制作任务:7:00首播的《北京您早》、7:30首播的《晨间资讯》、12:30首播的《特别关注》、18:30首播的《北京新闻》和22:30首播的《晚间新闻》。以上节目的播出时间均为半小时左右。
    值得说明的是,此网络模型中未包括节目收录和与媒体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这是因为实现这两部分功能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手段复杂多样,有的尚未形成通用的标准(如编目、检索和转码等),在此情况下很难归纳出其中的共性作为讨论的依据。
    2.新闻网络的运行特征及其管理维护需求
    要确定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必须找到网络运行的特征,并据此总结出其对管理维护的需求。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实践,我们认为新闻网络的运行特征及相应管理维护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并发性
    在我们的网络中,如果仅从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上分析,制作任务在网络使
用时间上的分布似乎趋于分散、比较平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新闻节目制作在使用时间上的并发性特征非常明显。网络每天存在两个相对固定的使用高峰期,首先是15:00至18:00,这是我台龙头新闻节目《北京新闻》的集中制作时间;其次是21:00至24:00,这里汇集了前后三档新闻的大部分制作任务。在使用高峰期期间,网络工作在满负荷状态,尤以有卡工作站部分表现得更加突出。应该说,虽然不同新闻网络的具体表现会有所差异,但新闻节目制作这种时间上的并发性特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就要求网络的管理者必须集中可利用的有限人力、物力资源,对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维护。同时,还要制定重点时段的特殊维护策略,比如加强设备环境的监测,将未影响全局工作的单点或局部故障暂时放置,留待网络使用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后再进行处理等。
    (2)时效性
    众所周知,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这种新闻节目生产在制作周期上的时效性特征,在网络运行中表现出来就是每一条新闻的形成时间短暂、工作流程紧凑。这给网络的管理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在网络运行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必须迅速判明原因并对发生异常的设备和数据采取及时、有效的恢复手段。例如,有一条新闻的节目数据因某种原因无法获取,我们虽然有相关数据的备份,但必须赶在这条新闻丧失播出价值之前将其恢复才有实际意义,否则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恢复它。对于设备运行异常和故障的处理也是如此,一旦处理过程不及时有效就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这种时效性的维护需求与其它网络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
    (3)共享性
    新闻网络中节目信息数据的共享非常普遍、情况也比较复杂,应该说电视台新闻业务对信息共享的需求是网络化制作模式在这个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的网络中,一条素材、成片或稿件被多个节目所采用,一个记者为多个栏目做节目,多个部门的记者协作完成一条成片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也给新闻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了新的课题。因为共享是受用户权限控制的,而在一个网络上,用户权限规定得越严格,整个网络运行的可控性就越强,但同时其共享也就越不方便。也就是说,网络的共享方便和严格可控是一对现实中存在的矛盾。新闻网络的共享性特征使得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作为网络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用户权限管理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4)流程性
    新闻网络区别于其它业务网络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流程性。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每一步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流程规范,而不同的业务流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例如,在我们的网络中,要完成一条新闻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选题申报、初审和终审,文稿撰写、初审和终审,串联单粗编和精编,成片审查等多个流程,每一步的参与者有所不同。在常规状态下,只有完成了流程的上一步,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同时,为应付不同类型的新闻制作,需要设定不同的工作流程。在实际网络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设计出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工作流程,既满足各种岗位的需要又兼顾整体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