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拼接墙发展的故事 (下)

2012-07-09 InfoAV China


(接上期)

  LCD投影机技术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方国家电力公司的控制室里,使用了一款基于LCD(液晶)投影多个VGA图像显示的视频墙。这个视频墙的安装由西门子完成,但真正的实现技术却来自Dr Seufert。

  德国的Dr Seufert公司是LCD投影技术的开拓者,该公司在1998年被巴可公司收购。由于对CRT技术不满意,该公司开发了自己的基于LCD技术的投影系统。当时,这种投影机采用大型液晶显示面板,而不是如今LCD投影机使用的微型显示器。实际上,这种投影系统显示最终被证明其显示颜色存在很大偏差,而且并不能很好地显示全动态视频,但是这种显示有它的优点,那就是图像的绝对稳定性、高分辨率和清晰的文字和图形显示。

  这种工业级的视频墙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视频显示器。他们都采用运行Unix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而不是使用一个专门的图像分割器去处理NTSC或PAL制式的动态图像。Unix像X-Window系统一样具有同时管理多窗口的特征。网络中还会放置一台X-server服务器,并安装适当数量的显卡,支持多屏幕显示。

  事实证明,只要系统所需的图像来自单个Unix网络上时,这种布局就会运行得很好。可如果要求显示全动态的视频图像或者不同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的内容时,棘手的问题就会出现。

拼接墙发展的故事 (下)

20世纪90年代初-北方国家电力公司控制室

  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一种能够处理高分辨率计算机图像和视频图像的新一代处理器应运而生。有些处理方式很简单,比如,将X-server服务器的功能与一个能在特定的屏幕上输出一个标准的视频窗口的特殊输出卡相结合;有些操作就比较复杂,比如对所有屏幕图像的实时处理。美国的Jupiter公司和法国的Synelec公司是处理器市场的最主要厂商。Electrosonic在90年代末才携其VECTOR处理器进入这一市场。

  与此同时,基于LCD投影技术的拼接墙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r Seufert(现在是巴可)和Clarity(现在是平达)两家公司引领着整个市场。

  人们对于声光影像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止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视频技术逐渐出现,包括像素映射、几何校正控制和传感器,可以自动调整投影机在每个阵列的投影显示,同时投影技术也正从廉价的消费类CRT转向LCD和DLP。

  DLP拼墙出现

  时间进入90年代,在大约1997年,TI(德州仪器)推出了DLP投影技术,这种投影技术应用了数字微镜晶片(DMD)来作为主要关键处理元件以实现数字光学处理过程。

  Synelec(现在的平达)成为首家生产DLP拼墙的公司,很快,其他公司如三菱、东芝、巴可等也相继进入了这一市场。

  起初,DLP是有点令人失望的,尽管它对图像的显示处理得相当好,但其对视频的显示处理并不理想,并且对比度也不佳。然而这些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DLP也随之成为了拼接墙市场的主导技术。

  21世纪初,传统形式的电视墙进入了衰退时期。两个具有历史标志性的产品——大型LED显示屏和高分辨率、高亮度投影机的出现,意味着曾经在各种赛事、展会等大型应用中为用户提供高亮度大画面的传统电视墙走向了终结。但到那时,投影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关于亮度和精密度的新层面,能将多台投影机边缘融合到一个单一的背投屏幕上。

  这一时期,控制室显示的市场不断扩大。用户则希望在更低的系统成本之下获得更高的产品性能。“芯片”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图像处理器能够处理更多的图像源。对多图像源处理需求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能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计算机硬件成本大幅降低;二是,需要展示更多的来自CCTV系统的现场视频图像。典型的应用包括在部署有数百台摄像机的控制室里,实现图像的高速传输。

  在此阶段,国内一直从事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研发生产的GQY公司也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转型——从最早的CRT大屏幕系统开始涉足DLP大屏幕系统,直到今日,该公司一直处于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承建了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如1993年至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八年使用该公司的大屏幕产品,2007年由该公司承接的北京奥运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为截至目前世界第一大屏。

  LCD平板显示出乎意料的爆发

  在2009年的InfoComm展会上,科视Christie公司推出了LED光源显示系统,支持7×24工作。巴可、Eyevis、平达、三菱等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拼接墙发展的故事 (下)

2009年-图片来自2009年InfoComm展

  最近几年,大型的LCD平板显示技术正式到来,并飞速发展。而就在10年前,LCD能够显示30英寸以上的画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便是有,人们也认为价格会是非常昂贵。当时,人们预计等离子显示设备将会占领大型平板显示市场。

  在控制室领域,许多用户已经从使用拼墙转向使用平板显示器,在监控市场中尤其如此。相对于那些显示一两个大图像的需求来说,监控市场需要显示大量的小图像,而且不会受到相对较大屏幕拼缝的影响。即便是这样,LCD面板生产商三星、NEC、LG这些领头企业仍努力将屏幕间的拼缝降到了7毫米以下(目前已经实现5.3毫米最窄拼缝),以达到与投影系统抗衡的效果。这也使得许多以监管为首要功能需求的控制室开始采用多个LCD显示设备进行拼接。

  同时,LCD平板显示的高亮度和超薄的特性重新唤起了人们利用多个显示器组成传统风格电视墙的兴趣。这对用户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够利用标准的产品组成一个他们想要达到的高分辨率的大屏显示,并能轻易进行重新配置。

  在军事、能源、交通等传统控制室市场领域,专业的显示系统仍然需要专用的图像处理器来处理大量的信息源。然而,在许多公共显示应用中,通过使用具有多输出显卡的计算机服务器之后,通常意义上的用户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数字告示市场开发的应用软件都可以支持多屏和视频墙显示。

拼接墙发展的故事 (下)

图片来自瑞典斯得哥尔摩Trafik控制室-这是一个典型的现
代化控制室,瑞典的斯德哥尔摩Tr a f ik控制室里,安装了
D L P拼接墙系统可实现36路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还能实
现无限多的RGB计算机图像显示。

  DLP地位巩固,拼接市场新老技术争锋

  事实上,LCD的兴起并不意味着DLP拼墙的终结。因为7×24应用中,与其他技术相比,背投箱体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尤其是LED光源得到广泛采用之后。主要的背投箱体厂商像巴可、科视、三菱、平达,包括国内如GQY、威创等公司都推出了新的LED光源背投产品,使得系统色彩得到改善、避免色轮的使用,并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科视推出的MicroTiles可谓DLP拼接最为脍炙行业的设计,这款屏幕尺寸为(400×300×260毫米) 的紧凑型显示设备,开启了显示设备艺术性应用的新机会。该设备组合连接在一起能无缝拼接出任意尺寸和格式的图像画面,并且画面分辨率比LED显示设备和LCD显示器更高。每块屏幕分辨率达到720×540,并使用了由LED提供光源的DLP投影机芯。

  对许多拼接墙市场来说,包括电视演播室的运作、美术馆和大型活动,投影是一项具有多功能性和灵活性的技术。所以,其余的拼接墙制造商打算集中关注一些特殊的环境,如指挥室和控制室。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还有显示箱体的原因。像一些公司如Pioneer和索尼早已经减少视频墙市场的开发,但是像巴可、科视、Eyevis、三菱、平达、GQY、威创、巨洋这些公司仍然在一些控制室应用的市场领域研发高分辨率、更可靠的箱体产品。

  现在,用平板显示器视频墙、LED屏幕显示器(价格预算在能接受的情况下)或者模块化的显示器如科视公司的MicroTile和Prysm公司的LPD(这两者都是投影的方式实现),就可以满足用户对大型商业促销或大型展览中展示显示的要求。

  毫无疑问,在未来更多新兴技术将会继续争夺人们的注意力。

GQY 威创 拼接墙 LCD DLP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