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解数字电视制作设备的格式特点和发展,探讨、制订向数字分量过渡的设备系统构建方案,提出相应对策,以适应设备技术发展和电视节目制作需求。
【关键词】数字化过渡 设备配置 设备选购
近年来,在电视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和设备系统之多,进展速度之快,使许多人始料未及的。在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方面,已从传统的模拟复合到模拟分量,逐步过渡到数字复合、数字分量、压缩数字分量。并且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全数字摄、录、编辑系统,电脑动画、字幕、非线性编辑、桌上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等系统。使电视节目制作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多方位的发展态势,打破了模拟复合一统天下的格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基本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全模拟系统,既从前期到后期的摄、录、编设备均为模拟的;另一种是模拟与数字混合系统,即两种类型设备兼而有之;再一种是全数字系统,即数字分量+计算机的数字多媒体电视制作系统,这是最终的发展方向。导致这种发展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对电视节目质量要求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指标要求。数字电视设备具有可提供高S/N图像质量,优越的多代复制和信号处理、传输性能,以及灵活多祥的功能,尽管模拟设备中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但仍不能与数字设备相比拟;二是数字设备可很好的顺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融入视频系统,使数字录像机、数字特技、数字编辑、字幕及动画系统信号处理能力和功能增强,具有模拟设备雄于实现或无法实现的新功能(如非线性编辑等);三是微电子技术。
针对当前形势,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信号处理芯片)技术和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电视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和硬件支持,为我们营造数字化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提供了条件。面对今天格式多样的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应如何围绕数字化过渡问题,根据本单位的设备、系统状况,结合所追求的节目制作质量要求,考虑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资金投入能力及长远发展,合理的配置和应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压缩型DVTR的推出,加速了数字设备应用的进程。并且根据现有数字设备情况可以看到其质量和性能己基本达到广播或专业水平,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中小电视台,专业音像制作部门及电教系统是比较适宜的。在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过渡时期设备的选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过渡途径确定问题
针对电视制作设备的格局变化,如何从传统的模拟环境中摆脱出来。寻求简捷有效的过渡途径,尽快向数字分量过渡,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从已经提出多种过渡方案来看,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途径:即模拟复合-数字复合-数字分量,模拟复合-模拟分量-数字分量。选择哪一种为好?这里就从处于系统瓶颈为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可决定系统质量水平和过渡方案性质的录像机入手来分析确定。对前一种途径而言,选用复合数字录像机来实现过渡,虽其具有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和多代复制等优越件能,但投资大,如D-2格式DVTR的比昂贵的1英寸C格式VTR还要高,若加上周边配套设备组成数宇复合系统,总投资更是惊人。而企业要充分发挥效能的话,要求模拟复合系统档次要高。显然,这对于配有专业复合设备、经济实力相对不足的电教部门是不可取得。而对后一种途径来说,选用分量模拟录像机(Betacam-SP、MⅡ)可获得超越1英寸C格式VTR,达到广播即指标性能,而与原有的模拟复合系统易于配合,投资超出也不多。目前模拟分量录像机及系统己在广大电教部门有效的得到了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Digital-S、Betacam-SX等系统,可向下兼容,易于线性模拟分量系统用户进入数字分量领域,无疑为这一过渡途径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是比较符合电教部门实际的过渡途径。
二. 设备、系统配置问题
面对今天格式多样、种类繁多的模拟、数字节目制作设备系统,更可说是繁华似锦,但也不免令人眼花撩乱,如何进行合理的配置是当前面临的一实际问题。基本原则影视围绕过渡途径,根据本单位的设备、系统结构,结合所追求的节目制作质量、效果目标,考虑技术的先进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及长远发展。
具体而言:(1)对于没有模拟分量设备的单位,在添置设备应优先考虑模拟分量,尽早购买,但应选择先进机型。对于拥有模拟分量设备的单位,不应在添置模拟分量设备,若购买能力允许,可部分引入比较成熟的数字分量设备,组成有效的模拟分量与数字分量混合系统。如模拟分量和数字分量非线性编辑混合系统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系统,因为数字非线性编辑设备具有一机多功能性,可获得数字特技叠加、转化以及多层与形式图像。动画、字幕制作等综合功能,这比按传统方式购置分量式功能单一的多个数宇设备所组成的系统总体投资低得多;(2)在配置设备时切忌盲目,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实用性和性价比因素,做好产品质量分析、市场调查和系统论证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档设备,一步到位,应从电教部门的实际出发。否则,就会造成设备闲置,先进设备的优越效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浪费。因为目前有些数字和多媒体制作设备上在开发和应用检验阶段,不一定十分成熟,即使要配备的话,也要选择经过检验可靠性、稳定性好,质量指标和功能合适的权威厂家的产品,其软硬件属本公司开发,采用标准计算机平台和标准硬件,以确保投入和产出的使用需求;(3)在配置系统时应考虑兼容性和长远性,即系统设备、信号格式、传输方式之间的兼容能力,系统的硬件接口是否能与其他系统连接,符合标准要求,系统能否适应多种软件平台,系统能否与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过渡,具有多大范围的扩展升级能力。目前数字多媒休制作系统与传统设备的不同在于升级换代和功能扩展仅是计算机软件或部分硬件插板的增减或内容变化。而采用通用(而不是专用)计算机平台的视频系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因此选择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三. 压缩型DVTR的选用原则
1.图像质量
就图像质量而言,数字Betacam、Digital-S、Betacam-Sx、DVCPRO50均采用4:2:2处理方式,可保证后期制作时必要的彩色信号质量,质量达到广播级水平。而DVCAM、DVCPRO图像质量要逊色一些,仅达到专业级水平,如:DVCAM格式采用4:2:0处理方式,使彩色信号取样比和场取样比减半,丢失了后期制作中常用的色信息。其中虽然数字Beatcam质量最好,但价格要高很多。
2.兼容及通用性
各种格式数字压缩DVTR在开发时均考虑了与原有模拟环境的磁带节目资源,如 Betacam-SP、S-VHS的兼容问题,这样用户在格式选择上要兼顾考虑己有模拟格式设备的情况。另外,由于各种格式设备具有不同的标准,虽然可通过标准接口传送数据,但要经过压缩、解压缩等转换过程,信号会有相应损失,而只有在各自系统内才能达到数字化连接。这就要求考虑设备的开放性和通用性问题。如DVCPRO已开始进行与非线性编辑等设备数字化连接。而DVCAM在这方面则要相对封闭些。
3.性能价格比
从已出现的各种格式数字压缩录像机来说,性能各不相同,功能各有千秋,有不同的档次和价位之分,如:Digital-S性能价格比比较优越,DVCPRO、DVCAM后期制作功能强,配套完整,且价格较低具有扩展的非线性编辑功能,Beatcam-SX具有盘带结合的工作特点。并且均推出了各种机型产品。这样就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考虑。
四.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选择
电视数字后期制作技术己经广泛地应用到电视制作领域。其表现形式以非线性编辑为主要框架。为此,基于PC平台的电视数字后期制作系统的确立应首要考虑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有关间题。主要应考虑以下儿点:
(l)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正处于激烈的竞争发展变化的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与价格,因此,在配置数字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另外,考虑设备的系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