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 ——谈演讲系列节目制作的技术支撑

2012-06-14 王金海 传播与制作


  演讲类节目的制作是上海教育电视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运营多年、有观众关注的优势节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养,节目形式从讲坛类向专辑类讲演形式的拓展,节目内涵也从时政、文化、科普等,向抢救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方向迈进。要打造好这样一档文化精品栏目,成就品牌节目的梦想,节目制片人与技术制作团队的密切配合、共同创作,成为成就梦想的重要因素。

  拍摄的十六集演讲系列《说孔子》,获2008年全国教育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八集《猴戏》获2009年全国教育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12集《名伶名戏》获2010年全国教育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世纪讲坛》栏目也获得全国教育电视节目评比栏目类一等奖,并且120集的《说戏》系列还被列入国家文化基金项目,获得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获得如此殊荣,与节目的良好策划和分工协作不无关系。

  总结历年来制作体会,尤感创作团队精诚团结、精益求精的合作氛围。作为相对集聚技术含量的制作人员来说,如何在理解节目内涵的基础上,在视听效果上发挥作用,以提升和丰富节目内涵,显得十分重要。下文就节目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做一交流。

  一.预先策划细致 确保节目风格如期

  在讲演类节目的策划初期,就要有预计到节目内涵画面缺失的可能,因此要求能够在画面上弥补纯粹的讲演而带来节目节奏的单调,如何通过画面的诠释来进一步提升节目内涵、延伸观众视觉想象力呢?

  以《说孔子》为例:

  前期拍摄过程中,考虑到节目内涵以介绍孔子人物的历史和文化典故、思想精髓为主,因此演播室美工布景的设计,辅以历史人物的剪影、器皿等为制作元素,用“说孔子”的镂空章印为主体,场景布光采用背景剪影,光线柔和、暗淡,以凸现主讲人物形象,整体色彩以蓝色冷基调为主,反映出中华民族历史的深邃与凝重、文化的厚实与悠远,仰视这位中华民族伟大思想家的精神风貌。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拍摄前,反复校对摄像走位、灯光角度,确保演讲者最佳视觉角度和形象展示,考虑到演讲者精彩之处的即兴发挥,听者能与之互动,激发讲演者的激情和灵感,我们邀请了部分观众的参与。在前期嘉宾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连续三天的录制,保证了预期完成拍摄进度。拍摄即将完毕之时,主讲嘉宾也已适应演播室环境下的制作环境,提出将第一讲重新拍摄,的确在讲演形态上较之以前更加自然、松弛。在以后的讲演类节目录制时,我们也开始打破录制的自然次序,可以先让嘉宾进入状态后,然后再录制要求高、分量重的专辑。

  又如最近录制的《黄梅戏十谈》、《秦腔纵横谈》、《歌仔戏》等《说戏》的系列:因为所用的演播室较小,也不带观众,因此为嘉宾营造氛围,精致而不失大气极为重要。并且考虑到多个系列的集中录制,布景还需要能够微调以凸现各个剧种的特色。经过几易其稿,演播室美工布景的设计以写意的门和纱幔为主要元素,隐喻戏曲的上下场门和水袖戏装,高低错落的“戏”字则直接点题,另外在柱子上可以根据不同剧种装点不同的小景片,比如秦腔用得是脸谱,歌仔戏是扇子。这样的布景设计加上灯光的烘托,视觉效果上与节目内涵很贴近,令嘉宾能迅速进入角色,演讲录制一气呵成。

  二.技术导演负责 视听效果有保证

  设立技术导演一职,是现代电视节目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需求。上海文广传媒集团(SMG)下属技术中心,应对多频道节目高质量的制作需求,设立了技术导演一职,目的是为节目制片人提供便利。演播室内部运营,各个技术工种均由技术导演负责,灯光、音响、视频技术等等,为节目方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上海教育电视台技术中心实际上已经应用这一模式,而且我们的技术导演多年从事于节目制作工作,较之SMG的技术制作而言更有电视导播、编导等工作经历,对节目方的需求比较了解,与编导间存在良好的默契和艺术认同感,技术导演在视觉画面设计、镜头节奏把握、后期剪辑经验以及音乐选择等等综合素质上,有良好的艺术鉴赏力,对节目生产运营和流程控制上,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因此在节目制作前期拍摄上,能够兼顾到后期制作的需要,对需要做后期画面合成的段落,在导播过程中就对镜头画面做出预先设计;演播室舞美造型与节目片头、Logo、字幕条、活动底版等,风格和色彩相统一,起到了节目品牌的视觉设计作用。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以八集《猴戏》拍摄为例:拍摄场景建在五百平米的演播室内,舞台宽敞,还有现场观众观摩,配置摄像机位五台。舞美设计,以猴王脸谱为主背景,周边辅以猴戏的演出剧照及其立柱装饰,祥云状的大红地毯。为了表现出这样一个大场景,我们以大摇臂大广角镜头配合高俯视(或低视角)来展示全景。以摄像轨道车游动机位,拍摄带观众背影的演讲者中、全景画面;中间主机位拍摄讲演者近景,长焦点、短景深使其背景虚化之,凸现讲演者形象。两侧机位中全景构图,辅助配合之,或拍摄观众神态、或结合内容拍摄旧时剧照。现场导播按讲解内容,调度各个机位、景别,特别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问题,录制了多个全景画面,供后期剪辑中替换跳跃剪辑点之用。这样的多视角画面切换,减轻了讲演内容的冗长感,再加上后期的画面注释设计,在节目的整体内容与视觉效果上,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讲演者六小龄童讲演结束后,即兴挥舞起金箍棒,演绎起精彩的猴棍来,我们把这段精彩集锦留在片尾,既能调节剪辑长度,又艺术地展现了猴戏的精彩。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而在最近的《说戏》系列中,由于演播室较小且不带观众,舞美场景小,特别是讲演类节目拍摄镜头不宜频繁变动。前期导播考虑到后期剪辑过程中,剪辑点可能比较频繁,于是注重在某些讲解段落后变换景别画面,大为减轻了后期剪辑点的跳跃修改。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在六集演讲系列《京戏的门槛》的后期片头设计中,我们为各集内容设计了风格相似、主题不同的分片头;还利用因风格迥异而否定的原片头,配合风格相近的戏曲歌曲制作成片尾MTV,受到了编导们的一致认同。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page]

  三.画面注解重设计 视听诠释增内涵

  演讲类节目的制作质量,如何把握是众多电视台编导的难点所在,节目质量高低很大原因受到讲演者自身因素的局限。作为制作人员来说,在已经遴选好嘉宾以后,重要的是如何扬长避短,前期拍摄中完美地展示嘉宾的形象;后期制作中如何以优良的视听效果来诠释节目内涵,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所以,本着这样的思路出发,提升后期制作的参与度和制作含量,是保证节目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系列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栏目组根据需要,多次赴外地采风,拍摄相关画面,如《说孔子》去了山东曲阜,《猴戏》去了淮安,《黄梅十谈》去了安庆。每次我们都有后期制作人员随行,虽然貌似技术人员在外拍中不起什么作用(高清拍摄尤其必须配备技术,以发挥色度矩阵等参数调整的作用),但他们通过对拍摄场景的熟悉,以及从后期制作角度出发,对拍摄内容、分镜头等提出特殊的重略之分,乃至自己拍摄场景照片(常常在后期制作中用以弥补拍摄景头的不足),这样才能令后期制作更加顺利而少遗憾。

  十六集演讲系列《说孔子》,节目中有许多重点讲解《论语》的章节,以及孔子讲学的故事。我们收集了所有关于孔子游学的典故图片,春秋战国时代的图饰、画片,甚至图书插画、连环画等等,将这些画面与古朴纸张材质相合成,视觉效果上展示给观众以强烈的历史凝重感。还拍摄了曲阜孔庙等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资料,特别是一些写意镜头等。如果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借助演员来重现当时场景下的表演。这样在制作相关内容的VTR时,我们不至于只能有旁白而无相关画面去丰富解说。

  《论语》章节的解说中,我们用三维场景构造了书桌和线装本《论语》,以及辅助的毛笔、砚台等物件,《论语》章节都用扫描贴图,以高俯角度移动的镜头推近到翻开的《论语》章节,古朴地展示出旧日的书卷气息。还采用抒展开卷起的三维竹简,显示讲解的关键语句,视觉效果上表现出当年的时代感。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即使使用古代战争视频资料,我们也是经过了视觉特效处理,有我们自己的核心制作含量于其中。所以,我们的制作风格,首先与那个历史年代相吻合;其次,即使使用了个别视频资料,也不会因直接使用或使用过多而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十集演讲系列《名伶名戏》,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来增强演讲节目的吸引力。用飘落的梨花、祥云花饰图案,来做视频资料的遮挡,既美化了低劣的珍贵视频资料,又避免了因制作流程上多次转码而造成的画质下降问题。《说戏》系列节目,虽然是讲演类节目,但内涵离不开戏剧。所以,在后期剪辑过程中,不断增加戏曲唱腔段落,或作为讲演者的背景旋律,或作为VTR旁白的音乐背景。优美的唱腔、详尽的讲演,这样的效果,使得观众丝毫不感疲倦,构成了一桌丰富多彩的戏曲视听大餐。

全程参与   锦上添花

  四. 展望

  随着电视技术向着高清化的发展,电视制作向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必然。笔者曾经参与过多个电视剧、企业形象片的拍摄剧组,将电影厂的摄像、灯光等与电视台的相关工种之比较,就会发现高清电视的制作,唯有在摄像、灯光、舞美、视音频技术等的精细化工作下,才能发挥高清电视的优势,特别是在视频技术的支撑下,拍摄中的校色、伽马、黑电平等的调整,才能凸显高清电视的色彩效果;否则反而是暴露出场景、舞美、化妆、道具等一系列的缺憾。所以,未来的电视制作流程必然会迎合技术发展的要求,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技术跨越带来的发展优势。

  目前演讲系列节目的制作经验,为未来向着高清化节目的制作,在技术和制作工艺上,正在积累技术储备和制作经验。无论是在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包装、制作,乃至立体声、5.1多声道的制作,都将成为高清电视片的必然要素。我们相信电视不会因为网络的崛起而消亡,她必然会以自己的发展而赢得又一片天空。B&P

上海教育电视台 节目制作 前期拍摄 演讲 系列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