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两会”新闻报道中临时演播中心快速搭建体会

2012-06-07 薛英军 传播与制作


  搭建背景

  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各家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的重要报道工作。成都广播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并根据成都地区受众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将新闻报道的“触角”直接放置在新闻发生的最前沿——首都北京,快速及时、高效、低成本、大规模的对此次全国“两会”进行了充分、详实的报道,同时把市委市府以及老百姓最关心的重大政策、热点话题充分展现了出来。

  在2012年的北京全国“两会”报道实现上,全面创新的运用传输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实现节目时效性和表现力的新突破;充分发挥成都电视台“新闻+技术”的整体策划、指挥、团队作战的优势;首次整合广播频率资源,以新闻频率为主打,其他频率联动配合,形成贯穿全天、富有声势的报道规模;以成都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团队形象直击2012全国“两会”,全面报道四川和成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献计献策的情况,在“两会”报道的容量、速度、深度、专业性、影响力和权威性方面实现突破。

  成都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全程对此次报道活动进行全面技术支持保障,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充分挖掘设备资源,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卫星车、虚拟演播室技术、视音频编码及有线数字技术为手段,着力解决新闻快速采集、便捷式节目生产、节目传输、低成本演播室双向互动,以及提供更加方便、更多元化的节目收看方式。

“两会”新闻报道中临时演播中心快速搭建体会

  演播中心建设

  驻地选址。为了让节目形式表现的更真实和更及时,按台统一部署,此次两会报道需在北京搭建临时“演播中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演播室搭建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即是选择合适的地址。一个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演播中心”,可以大幅提高新闻采编效率,我们此次选择“演播中心”地址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 不能离四川两会代表的住址太远,以方便采访两会代表;

  2. 和我台赴京采访报道记者在同一个宾馆,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设备和系统;

  3. 室内空间必须足够大,以保证虚拟蓝箱的搭建,实景访谈区的安放以及灯光的布局,此外还要留出足够的纵深位置以摆放摄像机,在演播室附近有多余空间以搭建配套的编辑和配音系统;

  4. 能将工作区和休息区分开,近20天的报道工作必须强调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和日常的合理性;

  5. 充分的沟通,得到驻地管理人员的理解和配合,这是保障工作顺畅的前提;

  6. 安全有保障、动力设施完备且成本合适;

  在充分考察了多家驻地周围的宾馆后,最终选择到了某宾馆的“多功能厅”,既有足够大的演播空间,也能基本满足声学处理的要求,同时还能具备后期编辑和配音的基本空间和条件。

  搭建场景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演播中心的搭建,前期必须将置景、灯光设计、系统测试、传输链路建设等相关环节考虑周全,为此的准备工作必须充实和精准。

  根据前期策划,演播室既要满足新闻播报的需求,也要满足对“两会”新闻人物的专访,所以考虑采用虚拟场景和实景相结合的布景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小型的演播空间内现实带有大屏幕呈现的大型演播室背景效果,另一方面实景区可满足多人访谈类节目需要。

  根据房间结构和特点,最终确定60m2可支持5人同时交谈的虚拟场景区,和15m2支持4人交谈的实景区。两个景区相对呼应,以方便摄像机机位布置。虚拟场景使用圆弧状“蓝箱”结构,背景则使用虚拟抠像软件制作;实景区则以表现相对轻松的沙发+灯箱的方式构成。

  灯光的搭建相对来说最有难度。由于多功能厅的层高较矮,且灯具不能吊在房间的天花板和墙壁上,要保证每个景区都要有足够的灯光,我们采用临时搭建安装架安装的方式予以解决。

“两会”新闻报道中临时演播中心快速搭建体会

  系统搭建

  根据策划,演播室功能必须齐全,要有直播系统、虚拟系统、编辑系统、配音系统、储备系统、光纤双向传输、卫星链路备份等解决方案。演播室系统采用12讯道导播切换系统,信源配置为5迅道摄像机+2路播出服务器+1路外界讯号+2路虚拟信号,提供机位的切换、新闻条目播报等功能,使北京演播室具有直、录播功能,并可实现和成都演播室进行联动,信号回传后进入成都新闻演播室。

  设备使用上采用扩展型飞行箱导播系统,既体现灵活方便的特点,又保证了系统功能完善和稳固安全,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搭建:

  1. 导播系统,为了移动灵活,搭建方便,使用北京Yoopan的高标清箱载式导播系统,采用两个分箱结构,可同时实现切换、监看、摄像机控制、提示、通话、供电等多种功能;摄像机则使用蓝光ENG摄像机,Yoopan提供了可靠稳定的摄像机讯道系统,使ENG摄像机具备EFP功能:视频信号传输、摄像机控制、Tally提示、通话、返送、供电。为满足直播应急的需要,还专门配备了备播系统。

  2. 传输系统。为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和两地演播室对话,采用两种方式传输。其一、我台“高清电视移动直播车”实现北京演播室直播和现场直播报道卫星信号传输功能。其二、采用优化的编码传输技术,利用租用通信SDH链路,实现实时视音频信号的双向传输,采用最新的H.264视音频编码和以太网仿真传输技术,在普通的通信链路上实现电视信号高质、稳定的实时传输、满足演播室互动、两地演播室及24小时节目实时互传的需求。

  3. 后期编辑。采用东方盛行4套非编工作站、1套配音工作站及2套演播室视频播出服务器搭建网络化的4条编辑线和1个配音间的新闻制播系统,实现全文件化的后期编辑、配音及演播室播出,方便外出采访记者随时编辑内容和播出的需求,实现“快编”和“及时播”的快速新闻报道。

  节目精确覆盖

  1. 我台播出信号接入四川代表团驻地

  在去年成功把CDTV-1节目信号送入两会代表入住宾馆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更加优秀的编解码设备设法将CDTV-1信号接入到代表驻地宾馆的有线电视系统。参加两会的代表在房间内,以及在吃饭、休息时可方便的收看成都本地节目。

  2. 供移动终端的电视、广播收看收听方式

  基于苹果IPHONE和IPAD平台的”成视移动台”已正式上线近一年,效果稳定、清晰、流畅。此次又专门增加了我台的2套新闻广播节目,为两会代表利用苹果移动终端在异地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到我台6套电视节目和2套广播节目提供一个有效的新手段。

  总结

  成都广播电视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首都北京专门搭建两会特别报道的演播室和制作系统,实现了在北京搭建能够和成都演播室互动的新闻直播演播室,同时今年首次采用虚拟演播室系统,实现多个不同虚拟场景和实景的并用,极大增强了两会新闻的报道效果。首次将基于文件化的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在北京演播室使用,给新闻记者很大便利,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次构建的演播室制作系统,不论从技术上还是创新方面都有里程碑意义。

  1. 搭建新闻直播演播室进行新闻直播,改变了以往把两会新闻报道传回成都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老形式,改为直接在北京制作并播出,提高了新闻实效性。

  2. 今年北京演播室采用基于通讯网络的视频传送方式,实现和成都演播室实时交互,在两会期间实现成都北京两地演播室嘉宾互动访谈,提高了访谈效果。

  3. 今年演播室在有限场地空间中,实现了多个不同景区功能,使得多个栏目在不同景区进行节目制作,既达到节目预期效果,也大力节约了成本。

  在北京搭建两会报道的直播室设施和系统,达到了初衷和目的,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展示了成都电视台“大新闻”、“大制作”的理念,体现了电视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B&P

成都广播电视台 两会 新闻报道 临时 演播中心 搭建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