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广东电视台的创新、改革、领先理念

2005-03-04 李晓梅 依马狮网


    【编者按】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项目正在加速进行,高清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今年,本刊特别开辟了“电视台之窗”栏目,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省、市电视台,记者深入到电视台参观、采访,了解台内技术改造项目进程,并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对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相关技术业务的思考提供给同行借鉴。
    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坐机场巴士,通过数字移动电视可以收看珠三角地区的新闻,感受城市的变化。此刻,我们感受到了广东电视台—这家在南方传媒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视台,得风气之先,聚信息之灵,开改革先河,显地方特色,正在倾力打造自身的品牌。“把广东电视台打造成境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是进入广东电视台后给人印象最深的话语。广东台的技术工作立足于创新、改革、领先,通过先进科技手段,推动节目、内容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段,为打造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技术建设的创新、改革、领先
    在众多境内外电视传媒落地的珠三角地区,广东电视台也是面临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省级电视台。跨入新世纪,各种冲击带来业务发展的困惑,该台在技术建设上一度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但当本刊记者在新年伊始拜访广东电视台,参观了广东台的卫星车、转播车、演播室、新闻业务综合系统、制作网络系统、硬盘播出系统之后,虽然只是一眼掠过,还是惊叹于这里一流的技术装备、优越的创作氛围。一楼的大厅还在展示刚刚结束的非线性编辑使用高手的名单,800平方米演播室则正在准备为捐助海啸灾区的义演直播。台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显示出团结、积极向上的气氛。

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广东电视台的创新、改革、领先理念
记者与练金添总工(右)朱永明主任(左)合影

    记者先后拜访了总工程师练金添、播出部主任徐有洪、制作部主任梁田章、总工办主任朱永明、总工办副主任邢卫东、新闻中心副主任林小海等技术领导,从他们身上领略到创新、改革、领先特有的魅力。毕业于中山大学的练金添总工,做事情不仅认真细致而且大胆执著,他习惯于在新闻直播的时候打开电视,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关注优质安全播出。练总70年代初到广东台,曾参与广东彩色电视播出的筹备、建台、试播工作。当时的“电视电缆载频传送”技术研究、试验工作,被中央广播事业局推荐为全国科学大会项目,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他看来,做事情抓主要矛盾很重要,技术建设方向一旦确定,就要下决心做好。练总的做事方式和处事原则促成了广东台在技术领域的很多创新和成功。近几年,广东台的技术建设在困难条件下不断改革创新,领先业内潮流,很多大的项目成为业内“之最”或者“第一”,为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总工办副主任师邢卫东认为,以网络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东台近几年技术建设的亮点。
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广东电视台的创新、改革、领先理念
广东电视台外景

    2000年,广东台在国内首次使用支持大规模视频网络组建的SDD虚拟硬盘管理技术扩建已有的大洋非线性编辑网络,该后期制作网经过多次扩容,目前已拥有18TB的存储量、56个有卡站点,是国内拥有最多有卡站点的后期非编网络。不但满足了日益扩展的业务需求,节省了大量后期投入经费,也为电视台采用先进的制作手段,向现代传媒发展注入了推动力。继广东台采用SDD技术组建大型非编网络系统之后,全国许多大中型电视台也相继采用了该系统,成为最典型的非编网络组建技术。
    2001年,广东台承担了第九届全运会的主要电视转播工作,实现了全运会在15个城市67个场馆纵横数百公里的大范围内的电视转播,第一次在国内大型赛事的转播上大规模地使用数字信号转播系统。广东电视台和索贝数码共同开发了基于媒资管理的网络化电视节目资料共享系统发布转播节目资料,不仅是大型运动会电视转播的先例,也是国内第一次将媒资管理技术应用于实际电视节目制播中。
    2001年底,广东台实现了播出中心系统的数字化改造,与安达斯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Seachange分布式在线存储的多频道共享服务器播出系统。引入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多服务器集群技术和RAID2安全技术,并在RAID2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镜像安全结构,在安全播出的基础上为以后的频道迅速扩充做好了技术准备。 
    2002年,广东台开始建设新闻综合业务系统,这是全国省级电视台首个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并把采集、编辑、播出、管理和存储各个技术环节基于一体考虑的数字化新闻生产网络系统,系统总体结构采用集中存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多层体系模式设计。该系统目前承担了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节目(含新闻专题)和经济中心大部分节目制作和播出,极大地改善了新闻制播生产流程和环境。系统经过2004年的扩充后,把广东省内21个地市的广电网络光纤直接接入,并汇集主要境内外新闻节目信号的收录于一体,使新闻中心真正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新闻总汇。
    近两年,广东电视台建设数字转播车、数字新闻车、卫星上行车等等,进行演播室数字化改造,逐步更新模拟摄录设备,搭建网络化的音频制作系统、办公与业务系统和高端后期制作网络系统,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生产运行环境、现代化的节目生产流程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这些技术装备为广东电视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打造现代传媒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广东电视台的创新、改革、领先理念
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广东电视台的创新、改革、领先理念
800平方米演播室控制室
制作机房

    二. 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
    广东电视台是最早成立的省级电视台之一,已经度过了45个春秋。45年间,电视台每一步载入史册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支持,技术发展助品牌提升。在查阅广东电视台资料时,记者拾取了以下几个历史片断。
    1977年,广东台电视播出全面进入彩色电视时代。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充实,制作和播出节目的能力不断提高,广东台进入到80年代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新闻开始可以做到"快、多、活",《虾球传》、《万花筒》等一批广派剧推出,《万紫千红》《艺术长廊》等脍炙人口的品牌栏目诞生。1985年,广东台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同时播出两套电视节目的播出中心,400、300、80和50平方米等四个用于制作综艺、专题节目的演播室。 
    近年来,广东台在与境内外落地电视频道的竞争中逐步走向主动,部分节目的收视率开始超过在珠三角较受欢迎的香港电视。频道特色各异,体制不断创新。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作出“把广东电视台打造成境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的指示,练金添总工认为:“广东电视台品牌的内涵就是创新、改革、领先,技术建设促进电视台向现代媒体转变,为事业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手段。”也是广东电视品牌的一个重要内容。
    记者采访时,广东电视台的技术领导们正在为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扩容,电视剧译制音频网络的建设,一批演播室的数字化改造忙碌,为新增的时尚频道设计硬盘播出系统方案,为多频道增扩的技术建设做准备。为此,广东电视台把2005年定为“发展年”。
    在谈到电视台未来的发展时,练总指出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