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23日,Avid公司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Ron Greenberg会同Avid公司亚太地区及大中华区的高层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与中国同行一起探讨全球以及大中国地区广电行业发展的趋势、挑战和技术创新,介绍Avid公司整合媒体的全线解决方案,探索Avid如何可以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的企业。本刊就感兴趣的话题对Avid高层进行了采访。

Avid公司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Ron Greenberg(右二)、Avid公司亚太区销售副总裁John Rechsteiner(右一)、Avid公司应用工程主管Michael Milligan(左一)、Avid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杨坚巍(左三)
云计算作为热点话题,业内十分关注云制作、云存储概念,Avid有哪些基于云的解决方案?我们同时注意到Avid强调在网络化、文件化环境下为客户提供视音频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这种整体方案能给客户带来哪些好处?
Ron Greenberg——Avid公司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
的确如此,在公司内部,云成为首席信息官最关注的技术,尤其是云计算在广电行业潜藏无限的机遇。基于云计算整合媒体内容资源,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大家谈论云都是概念化的,而没有具体的实践。但Avid更希望给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云产品,能够把我们的行动付诸实践。我们提出的IME解决方案就是整合媒体企业,IME是针对一些大型媒体企业,帮助大媒体企业面临新的趋势和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业务流程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不同平台上创作、编辑和发布内容。这次,我们专门邀请到NBC的工程师来介绍IME,帮助中国的客户分享这一先进的理念。
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从数据安全角度考虑,客户希望他们的内容能够放在私有云上进行部署实施,因为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希望放在公有云上,希望对这些内容进行非常严格的管控。云更重要的是一种基于IT的应用手段,IME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所以要实施IME,对广电客户来讲,如果内部的IT化程度不高,有些新功能就无法发挥功效。在今天媒体行业这样一种用户选择面越来越大的时候,你的内部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是协作还是单机,是音视频分离还是整合,这是都是媒体成功运作的关键部分。
今天发布的渠道多样化,你需要有这样一种架构和能力去应对这个变化?所以IME就是帮助你把架构建起来,在此基础上练好内功,你的IT化程度提高了,再去组合新的IT技术,提供更好的灵活性,提供更好的基于广域网、基于互联网的协作性,提供更好的满足我们客户需要的能力。所以,云是提供更强的一种能力,而第一步你要把自己的IT化提高。所以,我们的定位是,我们能够帮助你建立整个媒体所需要的基础架构,提供云未来的发展能力。
Avid还提供了Interplay Central产品解决方案,针对记者编导应用,你可以直接到文件库中获取文件,然后用于编辑,再通过远程的方式对这个文件进行存储。比如CCTV,将其在中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站联系起来,进行协同共享资源,并针对记者获得远程存储,Interplay Central非常适用于这种协同工作。
3D制作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作为全球领先的视频编辑软件提供商,Avid提供的3D解决方案有哪些优势?另外,针对4K,Avid如何看到4K的发展,以及全球的4K应用情况。
Michael Milligan——Avid公司应用工程主管:
在3D方面,Avid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我们最新发布的Media Composer 6是一个完全64位的产品,专门针对3D开发了许多功能,支持3D影片的制作,还可以将2D影片转成3D的效果。之前3D只有很昂贵很高端的设备才可以做,MC6 上市后完全改变了这种局面,甚至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做3D影片的编辑,非常高效,制作流程也很简单。
事实上,Avid公司在3D技术和能力方面投入很大,因为我们认为3D将会是未来引导市场的技术。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与世界上最好的编辑人员和创作人员在一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在3D制作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尽管现在对这些媒体企业来说, 3D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在3D业务当中赚钱,但未来是会赢利的。
在3D应用上,我们感到中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大力推动,电视台积极配合,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派公司的3D研发人员来中国,也是想更多的从我们的客户那里了解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好的工具来满足客户。我们的3D产品已经参与3D频道电视台的广泛应用,如果你懂2D编辑,3D对于你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同样也能很容易的将2D做的内容变成3D,调出满意的立体效果。
在4K方面,我们也知道4K在媒体制作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影像,我们也认识到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我们的Media Composer和相关的工具中内置了4K的功能。未来,随着用户越来越多的需要4K的能力,我们会把4K功能放到跟多的制作工具和解决方案当中。
我们获悉,Avid推出了基于iPad平台的Avid Studio软件,专门针对苹果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发展是否会影响Avid未来的产品设计?[page]
John Rechsteiner——Avid公司亚太区销售副总裁:
现在呈现一种趋势,即移动、网络和无线的整合趋势,移动平台正在改变用户收看节目的方式,社交网络改变创意作品的发布平台。Avid Studio专门针对个人消费群体,很受个人视频爱好者的欢迎,内置原有专业版的视频和音频编辑功能。以前我们都是在PC或在工作站上开发软件,而现在将其延伸到ipad上,使得很多我们称为半专业的客户有机会了解专业产品,有机会使用我们的技术创造他们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像专业剪辑师一样进行编辑,其中包括好莱坞顶级剪辑师所使用的同一技术,将你的高清视频、相片和音频文件转换为丰富的多媒体体验。
因而在销售策略上,我们从分销商向消费者转移。对消费者而言,一个屏幕是不够用的。据尼尔森调查,现在通过电视收看视频的用户群呈下降趋势,而在线观看用户呈上升的趋势,而且增速很快。举个例子,央视龙年春晚,以前主要通过电视观看,而今年是通过TV、智能手机、电脑三个屏幕观看。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看到想看的视频,随着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客户更好的满足他们的使用习惯。
我们也了解到,中国微电影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微电影是指自己既是制片人也是制作发布者,时间在5-20分钟的短片。如果你想制作一个比较短的媒体内容的话,而你又不是专业人士,或者不是很有经验的制作人,那么,Avid提供了苹果和PC两个平台的产品供你使用。主要针对那些想制作自己的内容,并想放在网上,或者发给朋友的客户群体。而这些产品使用起来都非常简单,但它的功能是强大的,可以帮助客户很轻松的创建、编辑和发布内容。尽管片子不长,但内容制作越来越专业,所以Avid Studio工具对于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广电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是市场挑战,随着HD、3D频道先后开播,Avid在其中一定有不少收获。CCTV新台址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Avid与央视在新台址项目上有哪些合作?另外,我们也希望分享一下2011年Avid 在中国的销售业绩。
杨坚巍——Avid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
在中国的3D频道开播之前,我们就开始与多家电视台合作,提高设备、培训与交流,我们的产品在六个试点电视台进行了广泛的试用,Avid第一个3D产品客户是天津电视台。我们很愿意中国的客户试用我们的产品,我们会很认真的去了解中国市场在向高清转化过程中的一些需求,以及高清对新闻制作流程带来新的挑战。就在这个月,我们特别邀请到美国3D研发团队到中国来,与中国客户进行全面交流,大家一起来探讨高清和3D 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国外在3D市场运作方面的进展情况。所以,我们很关注中国在高清化、3D应用方面的本地化客户的需要,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里成为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方。
谈到与CCTV的合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合作,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合作了,应该说新台址项目是水到渠成。在过去两年,Avid一直在支持CCTV新台的建设项目,目前在新台后期制作、高端制作、高清制作项目上,Avid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合作伙伴。在高清制作方面,我们很高兴地看到,CCTV选用了Avid DNxHD 编码格式作为高清节目制作的标准码率,从这一点可以体现出我们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技术标准,我们感到很欣慰。
在中国,过去两年成长的速度是整个市场成长的两倍,这是我们感觉非常振奋的地方,因为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很多市场的机会和需求,包括国家在大力推动高清电视和立体电视,以及未来在新媒体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中国传媒行业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公司也将在中国持续投入,比如在人员方面每年都会有新的扩张,投入人力和物力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与客户共同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Ron最后强调,希望今天的访谈能够带回几个重要的信息:第一,希望能够帮助客户制作出世界上最好的音频和视频内容;第二,从总部要表达的一个信息,将一直致力于中国市场发展;第三,随着中国不断的开展创新,希望能够给中国媒体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帮助他们站在行业的最前端,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团队和合作伙伴团队,帮助中国媒体取得成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