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业务生产出的主要产品应当是播出的节目,当然一个广播节目的播出还需要有传输、发射、接收等环节后方到达听众的耳朵中。但在电台内部的业务生产中,支撑业务生产的技术系统从属性的角度整体可划分为音频技术系统、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监测监听系统。从业务生产流程的角度看,技术系统可以按业务环节细分为制作、播出、主控传输等几个大的节点。
本文将按技术系统属性的角度重点讨论电台中的信息技术系统的主要存在结构,对电台业务生产工作怎样起到业务支撑作用,以及与音频技术系统如何接入、关联的。
要讨论电台中的信息技术系统,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信息技术系统与电台的那些业务相关。从目前来看,很多电台的节目制作、播出、存储、检索都是应用了网络、计算机硬件加应用软件来进行工作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系统已经完全渗透到了电台业务生产的制作、播出等核心环节了。
信息技术系统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要对应到电台业务生产环节中,信息技术系统是以要实现业务生产的种种需求为目标的。随着电台业务形态不断的发展,已发展到了频率专业化,对广播节目素材的制作要求更快捷,对历年制作和搜集的节目素材要求进行更有效的存储、可方便使用,对电台节目制作和运行的成本控制要求更高、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节目制作人员要求电台内部的业务生产技术系统对外部系统的开放度更高,更便于节目的交流,提高节目制作时间的使用率。也正是这些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强烈,催生了目前电台业务生产中的信息技术系统。
按着业务生产的需求详细可以分为:网络基础系统、媒资系统、制作系统、播出系统等几个部分。
网络基础系统
网络基础系统是所有信息技术系统的基础设施,没有网络基础设备,所有的信息系统业务就无法实现。网络基础系统类似信息系统业务道路,可以说没有网络基础系统,信息系统业务将无路可行。网络基础系统主要由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组成。在电台中,一般业务生产网络与外部INTERNET网或物理隔离或有隔离设备做安全防护措施,这主要考虑的是网络安全。一般的网络结构拓卜图如图1所示,各个电台会根据各自的设计要求和业务特点,拓卜结构图均会有所变化。

图1
通过网络基础系统,媒资、制作、播出系统得以相互连接,以实现业务的互联互通。其业务生产系统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构架示意图如图2。媒资、制作、播出系统的硬件组成主要有:终端计算机、存储、服务器等设备。网络系统是连接这些应用系统硬件的桥梁。媒资、制作、播出等应用软件是依赖硬件和网络进行工作的。

图2
在实际的系统设计和实施中,可能每个电台的系统细节均有差异,这主要是各个电台对安全的考虑、资金的投入、业务管理流程等多个方面均不尽相同。如有些电台的网络系统采用双核心交换机互为备份、终端路由采用双交换机的配置,使网络接入点仍有安全备份;而有的电台则采用单核心交换机、终端路由采用单交换机的网络配置。在硬件方面,服务器、存储、终端计算机因选用的品牌和配置不一,差异因素也会很大。在应用软件方面,目前国内做广播专业软件的公司数量可数,所以品牌方面的选择度不大,但在应用软件的具体流程设计、监测内容要求等多方面的应用层面,各个电台的差别就更是繁多。这主要是因为每个电台均有自己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特点,导致了软件应用层差别。与此同时,这些应用软件借助硬件设备实现了与外部其它技术系统的接入,也就实现了电台内信息技术系统与音频技术系统的接入,例如位于直播机房内的播出站和位于录制机房内的录制站就分别是播出系统和录制系统与音频技术系统的接入点。
但无论网络硬件配置、硬件配置和应用系统的设计有多大的不同,其最终的功能目标却基本一致。电台的媒资系统的主要目标功能是便于存储节目素材、节目搜索和查找更加快捷、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等;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用于制作节目和播出节目的。这三者的业务流程关系简图见图3。

图3
从图3可以看到,媒资系统可以通过其系统的上下载站将有价值的素材存储和导出,通过编目站可以对所存储的素材进行索引、内容等信息的编目,以便为日后的有效调用、检索提供信息。目前电台媒资系统编目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制作系统是用于制作节目,其处于媒资和播出之间。在制作节目阶段中,需要从媒资系统中调用节目素材,通过这种方式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媒资平台共享节目素材资源,避免重复工作量。在节目制作完成后,节目需要从制作系统推送到播出系统中进行节目播出,同时制作后的节目也可申请存入媒资,媒资管理员审核后进行编目、存储处理。播出系统的功能就相对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完成播出节目单的编排和节目的播出功能。[page]
以上讨论的是电台业务生产中信息技术系统的流程骨架结构,在此基本结构之上,随着业务需求点的不断增加,如媒资存储容量的离线扩容、媒资管理的需求、播出节目素材的传送安全和内容安全需求、制作用户可漫游的需求等等,在考虑上述业务需求后,细节的系统流程图将更加完善,也逐步贴近到了应用层面。细化后的流程结构图如图4。

图4
从图4的流程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在媒资、制作、播出流程系统图中细化增加了服务器、存储、终端等设备。每个系统均有自己的存储一是因为承载的业务相对比较独立,二是考虑了整体系统中数据冗余的重要性。按目前媒资、制作、播出各系统存储数据的多少,一般媒资存储容量大于制作存储容量,制作存储容量大于播出存储容量。同时在媒资中新增了离线存储体是考虑日后存储容量限制,可将长期留存的资料离线存储,以提高媒资存储的利用率、减少媒资系统扩容的资金压力。
在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间增加了业务系统接口工作站,这主要是因为有可能制作应用系统和播出应用系统的开发商不同,通过接口工作站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是实现用户应用层面的透明的一种解决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接口工作站实现两个系统间传送文件的安全验证。
增加了网络运行安全监测系统,通过sloarwinds、酷点等类似的网络监控软件,增加了对各个系统的网络硬件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和网络路由的数据流量、运行状态的日常检测,并发布报警信息。这一层面的检测是系统通用层面的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交换机端口工作状态、网络数据流量是否过载、服务器CPU占用率是否过高等信息。
以solarwinds监控软件为例,它可实现的监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设备监控:支持监控不限厂商品牌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阵列、光纤交换机等;
链路监控:支持监控本地链路、广域链路及广域两点之间链路;
流量监控:支持监控思科、Juniper、Foundry、HP等设备的详细流量信息;
应用监控:支持监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多种应用程序;
配置管理:支持监控不限厂商品牌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配置信息及管理;
虚拟化监控:支持监控Vmware的ESX、Citrix的XenServer虚拟化产品;
备份监控:支持监控TSM、CommVault、Backup Exec、NetBackup等备份软件。
增加了应用系统监控系统,图4中以安全播出监测系统为例。该监测系统的主要完成功能是对播出应用软件系统完成功能情况的监测,如播出节目单编排监测、播出站播出节目是否正常等。这一层面的监测功能需求特性化较强、监测的重点面会因用户关注的不同,监测软件的设计及实现方式均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市场上目前通用的监测软件基本无法满足用户应用软件层面的监测需求。目前这一层面的的监测软件一般是应用软件开放商结合用户需求开放设计的。
以播出监测系统为例,可实现的监测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 监测播出站运行状态;
· 监测播出服务器运行状态;
· 栏目单是否创建;
· 栏目是否编排节目;
· 编排长度是否在允许误差内;
· 节目是否存在;
· 录播栏目的节目录制时间是否在设定天数内。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系统在电台的业务生产中起到了存储、编辑、分类、归档、共享、播出等技术环节的支撑作用,同时电台的业务生产也越来越依赖与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运行。希望此文有助了解、掌握电台业务生产与信息技术系统的相互关系,为日后的业务生产流程完善和信息技术系统的创新应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