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光纤引领高清视频传输的发展趋势

2011-12-01 InfoAV China


 光纤引领高清视频传输的发展趋势
Cuanbo宽博公司总经理 陈蜀良

    1、高清视频信号的特点和分析

    当前数字高清接口的种类主要有DVI、HDMI、Display Port。DVI是基于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技术来传输数字信号,TMDS包括3个RGB数据和1个时钟,共计4个通道。每个通道提供165MHz带宽,1个10位的TMDS传输通道速率达1.65Gb/s,3个TMDS通道速率达4.95Gb/s。若采用dual-Link连接方式,其带宽可达330MHz,传输速率可达9.9Gb/s,DVI不兼容音频信号,传输距离只有5-7m。HDMI也采用TMDS编码方式,24位的传输带宽为4.95G,但可同时传输视频和音频;Display Port的1.1版本带宽比HDMI还高,而且是靠4组LVDS的信号来传输,1.1版本达到了10.8G,1.2版本达到了21.6G。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常用的数字高清接口的带宽最高已达到了21G,这种高带宽的传输特性对铜线这一传统传输介是很大的挑战,甚至对于铜线以外的传输方式都是很大的挑战。

    2、高清信号传输方式的对比

    目前市面上通常用的传输方式有铜线、网线、光纤、无线传输四类。

    铜线传输所用的铜线是需要特殊加工的,比普通铜线粗很多、重很多,只有这样才能传输高清,但信号不是很稳定,成本也达到了1,500-2,000元/套。而且由于重量大,造成施工难度和运输成本也提高很多,一条40米传输高清的铜线,重量就达到了8-10公斤,从供应商运到工厂再到客户,再由客户到现场施工,每条铜线差不多花掉100-200块钱的运费。如果运输1万套的话,运费将近200万,这仅仅是在国内,如果在国外运输成本将成倍地增加。

    网线传输,目前市面上实际传输距离比较稳定的大概在40米左右,过长的距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而且这种传输方式是暴露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一些。

    光纤传输,分为多膜和单膜光纤,传输距离100米-80公里,由于光纤的信号稳定性非常高,比铜线要高,目前的成本是2,500-3,500/套。

    无线传输无需铺设线缆,方便简单、施工难度小,但成本较高,每套大概为6,000-5,000左右,信号稳定性比前几类方式都要差一些。

 光纤引领高清视频传输的发展趋势

 光纤引领高清视频传输的发展趋势

 光纤引领高清视频传输的发展趋势

    3、高清视频光模块技术发展趋势

    光纤是前景被非常看好的网络传输介质,高清视频光模块技术发展也很快,目前它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个,由多芯光纤传输向单芯传输发展。宽博的多芯光纤产品在奥运会、世博会中都曾使用过,但是随着普遍应用后发现了一些不足,就是在传输数据不多的情况下造成资源浪费,为此,宽博开发出了全新AV光模块,用1芯代替了原来的4芯,如此大大提高了光纤资源利用率;

    第二,同时支持多膜和单膜。原来光纤只能支持其中一种,不能同时支持,现在发展到可以兼容;

    第三,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发展。现在的光端机越来越小巧、减少了中间传输连接,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方便安装、稳定性也得到提高。集成化也是发展方向,宽博已经把光模块介入到矩阵当中去了,特别是对一些高端视频厂商或者视频源厂商,已经介入到他们矩阵的输入里面去,不再是一个接口而是一个光口。

    第四,向低成本发展。宽博总结了过去三年价格走势发现,2009年高清光纤产品的销售价格为4,500元,2010年为3,500元,今年的出货价格已经低于3,000元,根据这种发展趋势,宽博估计2012年会在2,000块钱以下,2013年会在1,500块钱以下,也许速度还会降得更快。

    4、光纤及光纤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光纤具有传输带宽高、传输不衰减、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远和光纤通道可复用传输的优点,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光纤成本高、脆弱、抗拉力差、怕弯曲、现场施工复杂等不少缺点。真的是这样吗?近几年,高速以太网的普及促进着光纤和光纤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光纤到户,使得光纤成本大幅度下降。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如全球最大光纤纤芯厂商康宁在2007年就发布了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可以实现小弯曲半径下几乎零损耗,可以支持光纤到户的部署,其新光纤比现在普通光纤的弯曲形度提升100倍。光纤施工方面,最常遇到的融接和研磨,如使用老方法复杂且成本高,现在使用了类似于加工网线的方法来加工光纤,三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快速融接,而且不需要到现场去施工。

    因此,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判断,宽博得出的结论是——光传输将会引领着高清视频传输的发展。

宽博 光纤 高清 视频传输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