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珍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电视台
【关键词】 电视 摄像机 管理 调整 使用 培训
摄像机作为信号采集设备是是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第一关,必须把摄像机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拍摄出质量最好的画面。电视台外拍摄像机承载着各个频道自办节目的拍摄任务,摄像机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摄像机的技术指标直接决定电视图像信号源的优劣,如果摄像机没有调整到位而导致画面质量降低,在后期制作中改善画面质量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有时画面的缺陷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比如白平衡没有调好造成的偏色,肤色偏红或是白衬衫偏绿等;黑电平调整不好会造成暗部细节丢失,头发没有层次;所以摄像机采用集中式并由专业技术部人员管理,负责每天摄像机的领用和归还,检查和调整摄像机的工作状态,保证记者领用的摄像机工作状态良好,杜绝故障机的外出。
在从事前期摄像机管理工作的几年中,在设备精细化管理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与同行交流;首先我们将摄像机、三脚架、电池、新闻灯、采访话筒、话筒线等全部贴上条码,将设备借出和归还的时间用激光扫描仪刷入计算机,每天晚上在绝大多数设备归还后由晚班值班员清点设备,将在库的设备加上电脑中未归还的设备就是应有设备的总量,如有遗失设备会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查找,以免形成死帐烂账;通过电脑检索对于多日未还而又没有正当理由的借机人可以一目了然,我们通过局域网的办公小助手进行催还,保证借机的时效性和设备的充分利用率;对明显人为责任事故造成的设备遗失和损坏,我们以设备的折旧价或维修费的20%令其赔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后,确实有很好的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摄像机的配件(镜头盖、寻像器眼罩)、话筒、电池几乎没有发生遗失现象。
同时我们也根据记者的要求配置一些特殊设备,如夜班值班用的珂玛锂离子1800LUX的电平灯,在夜间和暴风雨夜拍摄非常适用;给每个频道配置了3台松下AG-HVX203和笔记本电脑编辑软件完成异地节目采访、编辑和向本台服务器的回传,机身小巧,便于携带;及专门可同时放置手提电脑和松下AG-HVX203的双肩包;还准备给时政新闻配置萨拿的DV10+HOTPOD三脚架,打开、固定、支撑三脚架只需三秒,用于抢拍新闻镜头;为专题外拍评优节目配置一台国产的带有波形图、矢量图、辅助聚焦、直方图的8英寸的液晶监视器。
每天坚持用SONY专业监视器监看《无锡新闻》等重要自办节目,重点关注图像色彩有没有明显偏色,肤色还原是否自然,图像亮度层次是否有明显的丢失,暗部细节是否欠佳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过本条新闻的摄影记者的姓名在电脑的借机历史记录中查到是这个记者借用的是那台摄像机拍摄的,检查这台机的技术参数并进行调整,如果是由于记者自身使用原因造成的,对记者及时指正,避免再次出现。
有的摄像机在自动光圈状态下画面远端偏暗,可以通过修正镜头的相关参数来改变这种情况,有时可能设备状态正常,是由于记者对光圈等参数调整的经验不足造成全电视信号视频幅度的不正常,我们会分清原因及时纠正和指出;保证精确的光圈调整使采集的图像信号幅度正常,再通过摄像机的动态范围使图像清晰平滑细节丰富有层次感。
对重点栏目采用专人包机的借机方式,不定期的随机抽取拍摄的节目带在波形示波器和矢量示波器上监看拍摄质量,确保专机的拍摄质量。对使用年限在八年以上的松下910摄像机普遍存在的元器件参数漂移造成的画面色彩还原已不十分鲜亮的现象,通过批量更换水解电容和调整彩色矩阵参数得到了解决。
局专题部和大型活动部也采用包机的借机形式,这两个部门经常会有特殊的拍摄需求需要改变伽玛值,拍摄帧频、总黑电平值等深层次菜单,所以要单独管理。每次使用前做调整,使用后由技术人员检查复位后方能入库,避免影响后面的拍摄。
对于对使用年限在8年以上的松下AJ-D910WB摄像机,很多电子元器件参数漂移引起画面色彩还原不够鲜亮,通过更换大批量的水解电容和调整彩色矩阵参数来修正彩色还原的准确度,使拍摄图像重现自然鲜明的色调。彩色矩阵参数修正后拍摄标准彩条信号和一些素材在矢量示波器和波形示波器上监测,图像色调、色饱和度及亮度均符合广电部颁发的电视评奖标准。
松下AJ-SPC700数字摄录一体机配的是佳能镜头,在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前我们就先试机,发现每台摄像机都普遍存在远端图像发黑的现象,进行统一调整摄像机中的镜头相关参数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松下AG-HVX200普遍存在的通病比如电源下导电橡胶厚度不精确导致关不了机,液晶显示器LED轴使用频繁导致液晶显示器在某些位置有显示某些位置没有显示,镜头推拉锁不住,手动对白不成功、电池盒固定不住等问题,请松下公司作了两次大的针对20多台AG-HVX200MC的集体整修才使松下AG-HVX200的性能得以完善和稳定。
对松下AJ-HPX3000MC高清摄录一体机,我们对记者进行了专门培训,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动态伽玛、色散校正等功能拍摄出完美优质的图像信号。
对新记者我们都要进行统一的摄像技术的理论培训和考核;逐一的进行摄像技术的实践操作培训和考核。
在记者培训方面我们也积攒了一些经验,大多数新记者都非新闻专业出身,即使是新闻专业毕业,但学习时的教学用设备可能会滞后与现在的摄像设备。我们都要进行统一的专业摄像技术的理论培训和考核;以及以无锡电视台现有的专业摄像机为样机逐一进行摄像技术的实践操作培训和考核。培训时使用过松下910磁带摄像机、松下P2_700、松下P2-900、、松下P2-173、松下P2-3000高清摄像机为实例,采用POWERPOINT教学图片和摄像机现场操作,使记者在理论和实践中同时感知。
培训中我们主要让记者掌握以下三点:
(一)首先要让记者学会如何正确掌握光圈的使用,正确运用斑马纹来保证画面的正确曝光。
光圈的变化能改变电视图像的亮度、景深,亮度高的图像视频幅度值大,要减小光圈,避免高亮区白限幅,亮度低的图像视频幅度不足要加大光圈;调整光圈时先选定自动光圈模式,然后切换到手动光圈状态,根据景物亮度分布及主体的亮度修正,按照修正后的光圈值进行拍摄。可以运用斑马纹作为光圈调节时的参考标准。拍摄景物时,使斑马纹显示在景物最重要的部分,保证画面的正确曝光,严格的控制镜头的光圈是得到规定的输出视频图像信号幅度的重要保证。也就是保证评奖时节目图像信号亮度不超标。像P2-173摄像机要教会记者怎么使用波形图和矢量图来控制自己拍摄的图像的亮度和色域没有超标。
为达到曝光的均衡,摄像机上有多种调整功能。我们只要求掌握以下四点:
(1)光圈、减光片直接控制摄像机的进光量;
(2)电子快门控制CCD靶面上每次光电转换的时间;
(3)电子增益控制信号放大量;
(4)910的自动拐点(auto knee):拍摄处于非常亮前的人和物时,如果根据人或物来调整电平,背景将会过白,同时背景中的景物将会模糊不清,若在此情况下启动自动拐点功能,则背景能重现清晰的细节。
其中光圈、减光片、电子快门和电子增益的直接作用是改变图像的亮度,亮度变化又间接影响图像的层次。自动拐点(auto knee)又间接影响画面亮度层次的主观感觉。因此这四项功能彼此影响和制约,理解这些功能的实质和效果,就可以灵活运用。
拍摄下列环境时,自动拐点功能尤其有效:
1.晴朗的天空下,拍摄阴影中的人;
2.同时拍摄在交通工具中的人或者是透过玻璃看到的室内与室外场景;
3.拍摄具有很高对比度的场景。P2-700摄像机的新闻伽玛、P2-3000高清摄像机的动态伽玛。
(二)其次是让记者掌握准确调整摄像机的黑、白平衡,同时让记者知道ATW功能应慎用。
黑平衡与白平衡调整:
所谓黑平衡是指无外部光线时,摄像机的R、G、B三通道输出电平应保持相等。所谓白平衡是指摄像机拍摄标准白色标板时,R、G、B三通道输出电平应保持相等。只要摄像机拍摄全黑和标准白板时R、G、B三通道有正确的的电平比例,就可以准确还原几乎任何色彩。
调整摄像机的黑、白平衡是防止彩色失真的前提条件。调整时按照白(AWB)-黑(ABB)-白(AWB)的顺序调整,根据第一次对白平衡得出的色温值来调整色温片到最接近这个值的那一档,再对黑(ABB),再对白(AWB),这样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图像。白平衡失调,整个画面将偏色;黑平衡失效,则白平衡调整无法完成。各种摄像机的黑/白平衡调整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自动跟踪白平衡AWT能使摄像机根据环境色温的变化而实时调整白平衡,以确保图像色调的一致。然而,确保各场景色调一致的最可靠的做法仍然是对每个场景都调整一次白平衡,当然这是在拍摄时间允许的情况下。ATW功能应慎用。
ATW的技术原理是:对图像中亮度最高区域的R、G、B比例进行检测,并保持该比例不变,即以维持最亮部分的色调来适应外界色温的变化。这项技术的局限在于:图像最亮部分曝光过度是常有的(至少是色饱和度下降和色调变化),外界色温变化时,曝光过度区R、G、B比例变化很迟钝、甚至无法检测,以此判断外界色温变化量并不准确,并且如果拍摄物中没有白衬衫等接近标准白色的目标时,有可能不能准确调整白平衡。
像P2-3000高清摄像机这种高端摄像机是没有自动跟踪白平衡功能的,因为它的色温监测范围很宽,比如从2000K—9000K之间,万一跟偏,拍摄的画面根本无法使用;而P2-173摄像机就有这种功能,它的色温监测范围很窄,比如在3000K-6000K之间,即使跟偏,拍回来的画面还勉强好用。
(三)严格规范录音电平的大小
采访中必须让记者做到以下几点目的是得到清晰、圆润、丰满、音量均衡的声音,以满足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奖中对电视节目声音质量的要求;
1.松下D910WB、P2-700、P2-900的音频表是PPM表(峰值表),1KHz测试声的录制电平是-18dB;
2.录制语言类节目时,PPM表指示不超过-10dB;
3.录制音乐类节目时,PPM表指示不超过-5dB;
4.试声音时的话筒距离和试声音量,必须与正式采访时一致;
5.建议使用手动方式调节录音音量。
当然要让记者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些知识和规范并能在实际使用中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拍摄出高质量的节目,还需要其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但掌握了以上要点,至少可以完全杜绝废品采访素材的出现。
电视节目的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各个环节中,前期拍摄信号源的质量是保证整个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基础和源头,我们要尽可能的调整好摄像机,管理好摄像机,培训好使用者,为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