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姗姗
江苏电视台
【摘要】 随着高清频道在我国的开播,对于高清节目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部分现有演播室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高清节目音频制作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高清系统改造。本文对于江苏电视台420多功能演播室的音频系统和升级改造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 演播室 音频系统 高清改造
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
一.系统改造的背景
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09年8月6日,总局发了58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正式批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频道(后又增加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等4个频道)在9月28日进行高标清同播。该文件的出台,使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频道内容,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方式播出。同播的高清频道第一年度的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度要高于70%,力争第三年度达到全高清播出。第一二年度高清频道黄金时段(18:30-23:00)应该全部播出高清节目,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
江苏卫视作为此次开播的9个频道之一,为配合高清化进程对各演播室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其中420多功能演播室主要负责卫视频道《人间》、《世间》等访谈类节目的录制。《人间》节目的播出时间为晚上9点30分左右,按照广电总局规定,应在高清频道播出高清节目。
二.原有系统的整体情况
420多功能演播室的音频系统在建成初期的设计和系统配置可以提供2个单声道或一对立体声节目的制作需求的数字音频系统。采用主、备调音台输出信号经切换、分配后进入视频区主、备加嵌器,最终以SDI方式送至播控中心。主调音台完成全部输入信号的混音,备份模拟调音台完成部分输入信号的混音。演播厅内扩声由主调音台完成。为确保录制声音质量,由加嵌器直接接出一路信号至标清Wohler,并由Wohler接入导控室内的一对Dynaudio AIR6音箱。通过Wohler上的选择按钮可以监听主、备加嵌后的信号。同时该演播室音频系统与我台分控中心间有3个通道的数字音频的交互。演播厅现场预留一定数量的卡农和音箱接口。可以满足中小型综艺节目的录制和扩声需要。

系统主调音台为YAMAHA DM2000,该调音台可以支持96个通道,8个内置效果器,可工作于44.1kHz、48kHz、88.2kHz和96kHz采样频率之下,DM2000的内置24 bit/96 kHz转换器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满足立体声节目甚至5.1环绕声节目的制作需求。DM2000的内部跳线系统也非常灵活,通过其数字跳线系统,所有输入、输出、效果和通道插入都可以分配到调音台的任意通道或输出口,而且操作十分简便。例如,8个效果器中可以分配到任意一条辅助(AUX)母线,实现SEND类操作,也可以直接插入到任意输入通道,以插入的方式使用。直接输出功能可以将96条输入通道中的任意一条直接送到系统的任意数字或模拟输出口。此外,DM2000包含的22条母线,可用于多种信号的分配,或用做辅助电平控制。这22条母线分别为8条BUS母线,12条辅助(AUX)发送,立体声(ST)母线和4个立体声矩阵(MATRIX),均可分配到任意可用的物理输出口。
DM2000还提供6个mini-YGDAI插槽,用于扩展I/O接口和效果器插件卡。在420多功能系统内我们开始配置了1张8路模拟输出卡和2张AES数字I/O卡。调音台分配的信号通过模拟输出卡输出至功放、电话桥;通过2张数字卡输出至视频主、备加嵌、混响器等数字设备。
系统采用的备用调音台为Studio Technology Model750机架式模拟调音台,它具有共有4个单声道输入和2对立体声输入,1对立体声输出外还有2个辅助母线输出全部为旋钮式操作,简便直观。如果主调音台出现问题可以立即使用3-DRX切换器转至备用调音台。
系统框图如下:

演播室配有10个通道的无线话筒,2台MD播放器、1台TC M3000混响器和2台Telos电话桥、2台模拟跳线盘、1台数字跳线盘、标清Wohler监听单元、3台d&b功放等设备。其中无线话筒、现场接口板送来的信号以及MD、电话桥通过主调音台的模拟输入口接入系统。VTR、分控送来的信号、外来信号、M3000混响器信号等均通过数字I/O卡和主调音台实现信号交互。演播厅共有3块接口板,其中演播厅两侧接口板分别预留有8个卡侬母座,4个卡侬公座、2个通话IFB接口、1个通话腰包和4个音箱接口,演播厅后侧的接口板留有4个卡侬母座,1个卡侬公座、2个通话IFB接口、1个通话腰包和2个音箱接口。可以实现演播厅和导控室之间音频信号的交互。
《人间》节目虽然以人物访谈为主,但是在演播室录制阶段使用现场键盘演奏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情绪,在演播室录制完成后的节目素材还需送音频后期制作机房进行声音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分声道录制的工作模式,即通过主调音台的PAN功能将语言和音乐分别分配至主输出(ST)的左右声道,然后通过音分分别送至视频主备加嵌器,并送至播控或者相应的记录设备。这样做可以在后期音频制作时调整音乐和语言的比例,并且不会因语言被剪辑掉而出现音乐突然中断的问题。但是由于导控室监听的是加嵌信号,也就意味着2只监听音箱能听到的信号不同,音频工位位于导控室的一侧,因此对于另一侧的声音信号的监听显得比较困难,录制时音乐和人声比例较难掌握。由于监听音量旋钮同时控制这2只音箱,有时候为了能听清楚语言将音量开大后会导致音乐随之增大,会给语言的清晰度和导播切换的准确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此次升级改造中会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扩声部分是通过在现场地面架设的4只d&b MAX12音箱分别作为主持人、嘉宾区、现场键盘监听,这些音箱通过接口板的音箱接口与楼上的功放相连,利用调音台的辅助母线(AUX)分别控制这几个区域的扩声大小。为了便于不同节目之间音箱的布设,我们采用了灵活的功放分配方式,即3台功放的6个输出口和现场接口板预留的10个音箱接口不做固定连接,而是在导控室内焊有2排音箱接口,一排为功放输出接口,一排与接口板预留音箱接口相连,根据需要可以将任意功放输出信号送至任意的音箱接口。这样一来,现场扩声音箱的布设就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三.高清改造的具体措施和系统设置
演播室系统原有音频系统只能够满足单声道电视节目和提供一对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直播。在卫视频道高、标清同播开播之后,原系统不能满足高清节目语言、音乐分轨录制并且音乐使用立体声的要求,因此本次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有设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演播室录制部分音频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数量,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数字音分、音频卡、增加视频设备、音频设备之间数字音频连线、数字跳线盘等,使其满足立体声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需求,系统的扩声部分保持原工作模式不变。
升级改造后的系统信号流程和工作模式与之前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调音台数字输入/输出信号。420多功能视频系统高清升级之后采用的记录和播放设备是索贝555录放服务器和松下P2录像机。其中索贝555服务器是主要记录设备,除了高清加嵌信号外它还可额外记录4个单声道(2对AES)独立音频信号。这给声音录制带来很大的灵活性。YAMAHA DM2000调音台灵活的内部跳线功能可以很便利的实现这些要求。
演播室监听为监听高清嵌入音频信号,并且可以选择监听标清信号。按照有关要求,系统需要提供高清嵌入4路AES(8个MONO),标清嵌入2路AES(4个MONO)的信号源。对于音频系统来说主要就是增加了调音台数字I/O卡和音分卡。将原有的标清Wohler换成相应支持高清解嵌的型号。
在实际录制过程中,针对《人间》节目特点和我台技术管理要求,我们采取了6声道素材记录的方式,1、2声道为PGM信号,记录语言和音乐混合信号,3、4声道为语言信号,5、6为音乐立体声声道。这6个声道全部通过DM2000调音台配置的数字I/O卡输出至音分,经分配后分别送主、备高清加嵌器之后再送至播控中心及记录设备。其中1、2声道为主调音台ST输出信号,3-6声道为BUS1-4母线的信号。这样做可以减少中间发送环节的变化,保证声音素材的质量。1、2声道设为PGM信号一方面是为确保后期制作时声音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演播室监听成为语言加音乐的混合信号,这样音频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监听语言和音乐的比例,以便随时调整。此外利用高清Wohler的输入信号选择功能还可以分别监听3-6声道信号,遇到声音信号出现杂音、中断等问题可以迅速切换进行故障排查。
四.结语
整个系统从最初建成到高清改造完成,实现了从标清制作到高清制作的转变,从单声道录制变为立体声、多声道的声音制作方式。不管在前期准备还是在录制环节中都对音频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节目需要,并及时和视频工作人员沟通,以便根据相关设备对音频系统做出相应调整。希望通过本文能与同行分享、共勉。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