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ck Gloman
作为美国迪西尔斯大学的影视系教授,我努力不落伍于最前沿的技术。由于3D是当前的热门趋势,我认为集全系力量制作一部能在2010年3月的电影节上首映的3D影片会很有趣。3D影片似乎以飞出观众观看的屏幕的物件为中心,那么为何不创作一个突出它的故事出来?
由于没有能力购买一台Panasonic新型3D摄像机,我们退而求其次,以2D拍摄且在后期增加第三维。我们全影视系合作制作此3D项目,为今后工作获得了流畅此流程的经验。

作者的3D摄像机方案
我们决定沿袭采用绿(或蓝绿)色左镜头和红色右镜片的眼镜的老办法。使用两台并排安装在宽四寸厚二尺的木块上的Panasonic DVX100B摄像机,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仿真人类双眼可看到的东西。我们打算在后期中把左眼信号放在第一通道,而把右眼信号放在第二通道,并相应编辑。不过,我们应清楚两台有此尺寸的摄像机放置一起时相隔距离太大。人类双眼间距约为3英寸,而这两台带遮光罩的摄像机放在一起时间距超过6英寸。因此,如果用放在一起的两台摄像机拍摄,镜头应该像我们双眼那样更靠近一起。用此摄像机方案拍摄任何东西都不成问题;使用仅来自其中一台摄像机的连续镜头,我们就能够在后期调整它。
用两台摄像机拍摄的另一个难题是两台摄像机的设置应完全一样:相同的快门速度、镜头设置等等。任何偏差都将导致一眼的图像与另一眼图像不合拍。
迎面扑来

一群学生围着道具车仿真开着它上路
为了增加3D的深度效果,我们在编写电影剧本时就做了考虑。在剧本中,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在全体摄制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不能与其约会对象单独在一起。想要各种日景和夜景,我们有从银幕伸出来的杆子,用悬臂拍摄树叶从上落到膝盖上的镜头,用Glidecam手持减震器拍摄走离银幕的画面,而其余的一切都围绕着增加“深度”效果。拍摄看上去似乎离开银幕的物体仅仅与伸出的物体尽量靠近我们的摄像机有关。
在一个夜景,一位一袭白衣的前女友把手伸向观众。背景烟雾缭绕,电闪雷鸣照亮背景的枯树。
后期修复
此项目的学生编辑Katie Wallace编辑镜头,非常完美地叙述了故事。大二学生、苹果电脑专家Julian Guindon研究和发现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使用苹果的Final Cut Pro 7,他从下拉菜单选择Channel Offset(通道偏移)并把Red Channel(红色通道)改为-15°(即移动红色到左)。一旦用于镜头,可注意到明显的蓝绿色和红色重影的图像。戴上3D眼镜,双眼混合这两种颜色,看到的是银幕上3D画面。
“-15°”并非一个任意的设置。在我们的试验中,当银幕上的目标离得较远时对于较广角的镜头,-15°表现最佳(戴眼镜时颜色隔离度),而由于摄远镜头的压缩,以特写镜头看东西-17°表现最佳。此些微的偏差在广角镜头中特别明显,当较近时需要偏差大些。

Cat伸开她的双臂,一个风扇吹动她的长发, 背后烟雾缭绕
如果此偏移太大,实际上将看到在画面内彩色围绕着目标;而若偏移不足,则3D效果大打折扣。
吸取的教训
影片杀青,我们的目标是让它在3月电影节上以3D放映。这就要购买数百副3D眼镜,从而令每个观众都能体验3D的效果。
令3D作品最好看的是体验不同面内的事物。扑向观众的物体,填满许多层物体的画面,以及适当地暴露一切等都使3D体验更佳。一些人即使戴3D眼镜时都无以正确方式体验最终产品的深度感。
总的说来,对参与的每个人来说这都是极好的学习经验。随着现在3D的火爆,通过一些预先规划,后期制作中一些勤奋加注意,以及有足够的眼镜供大家体验此魔力,创建你自己的3D环境相当容易。B&P